賴飛

從什邡市城區經廣青公路往北,約40分鐘車程,便可來到一座深山小鎮。
這里美景如畫,吸引八方游客,這里豆腐成席,讓“好吃嘴”慕名而來,這里的生態養殖同樣遠近聞名。
這里就是紅白鎮,曾經的“5·12”大地震極重災區。
斷壁殘垣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村民們蒸蒸日上的新生活。
如今的紅白鎮已創造出兩個令人贊嘆的速度:一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速度,一是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的速度。兩條速度曲線的走勢和交匯,呈現出了一條當地黨委政府致力打造生態旅游產業、引導群眾增產致富的道路。
干部搭線 山豬賣成“金餑餑”
一個周六的上午,紅白鎮木瓜坪村二組鼎豐源跑山豬養殖場里,老板謝本奇和往常一樣正在給豬兒們備食時,鎮黨政辦副主任徐正濤和幾個陌生人出現在門口。
謝本奇知道,這個“老熟人”又帶采購豬肉的客戶來了。
一進養殖場,客戶們就被山坡上三五成群的跑山豬吸引了?!靶∝i成年后就一直敞養,吃的是天然飼料,絕對生態!”謝本奇熟練地打起“廣告”。
這樣的畫面,從去年開始就不斷在此上演。謝本奇的跑山豬正是借此才逐漸走出了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
時間回溯到2012年。在政府扶持和村組幫助下,謝本奇夫婦從外地引進種豬,辦起了養豬場。但在村“兩委”組織召開的有鎮村組干部、黨員和群眾代表參加的工作會上,謝本奇卻大倒苦水,說山豬肉賣不出去。
徐正濤也參加了這次工作會。他明白,“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是豬不好,而是宣傳不到位。
“不能讓災區村民自身創業的努力付諸東流?!被厝ズ螅煺凉⒓粗致撓得襟w采訪,同時在網上發帖。這樣的“戰術”他曾用過,成功幫助殘疾村民雷興成成為了當地跑山雞養殖帶頭人。然而,這次他一連找了幾家媒體,對方都予以婉拒。徐正濤并不氣餒,繼續聯系。
最終,跑山豬的故事出現在了什邡《視聽報》上,引起了許多什邡市民的關注。漸漸地,有人來買山豬肉嘗鮮,有人來考察談生意,連四川電視臺等省級媒體也聞風而來。徐正濤就成了連接他們與養殖場的橋梁。
如今的謝本奇早已沒了當初的頹喪,兩年來的變化讓他越來越有信心——山豬肉從最初20元一斤沒人要,到如今75元一斤暢銷德陽、成都,高峰時賣到100元還供不應求。去年,養殖場總收入120余萬元,“今年翻一番沒問題”。
養殖場一角,新的豬舍正在修建,幾名工人干得熱火朝天。“現在總共有300多頭豬,豬舍不夠用了?!毖牧?,謝本奇也有了新的想法,他打算找公司合作,打造品牌。
對這一切的變化,謝本奇最想感謝的就是徐正濤。私下里,他無數次打算“表示表示”,但都被徐正濤婉拒?!澳惆汛迕穸紟现赂宦?,就是對我最好的感謝?!毙煺凉f。
抱團發展 眾手共烹“豆腐宴”
半山腰里山豬撒歡,山腳下卻是豆腐飄香。
中午時分,一輛“川A”牌照的汽車在鎮上005豆花飯莊門口停住,三名客人下車進店。此時店內已打起了擁堂。
“老板,今天有‘豆腐宴噻,我們專門從成都趕過來的哦!”
“有,有。請進!”老板王世蓉笑臉相迎。
客人入席,菜單遞上,一系列豆腐菜品映入眼簾:皮蛋豆干、箱香豆腐、玫瑰嫩豆花……涼菜、熱菜、湯菜、甜品一應俱全。
“來一個箱香豆腐,然后豆腐回鍋肉、過水豆腐……”
“要得!”王世蓉一一記下。
就在這時,又有幾個客人進店了,王世蓉趕緊上前招呼。
對她來說,忙碌已漸漸成為習慣。一到周末,從德陽、彭州、成都等地趕來的“好吃嘴”絡繹不絕。
“清明節好多人排隊來吃,累得遭不住,但也很開心,賺到錢了嘛!”王世蓉的這家餐館已在紅白鎮開了20年,但從未像如今這般火爆。
這一切都源于當地黨委政府整體打造的“豆腐宴”。
紅白鎮以豆腐聞名,但場鎮內各個餐館卻沒有特色豆腐菜品,各自為陣,生意都不景氣。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紅白鎮黨政班子一直在思索如何深挖豆腐特色,完善產業鏈,將之拓展成群眾增收的渠道。
2013年9月,在德陽市第三屆文化旅游發展大會上,紅白鎮推出的“世界最大水豆腐”轟動一時。以此為契機,“豆腐宴”被確立為以政府引導、協會引領、示范店垂范、餐飲業主參與的“四位一體”模式抱團發展。
起初,部分餐飲業主擔心搞不好倒賠錢,不愿參加。負責相關工作的黨員干部先后組織了3次懇談會并上門耐心講解,打消了疑慮。隨后,負責干部又組織餐飲業主赴廣元劍閣學習相關技術,為“豆腐宴”的推出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今,鎮上已有005豆花飯莊、紅鎣豆腐飯莊等8家示范店,推出了達到統一標準的“豆腐宴”。
對官方的“認證”, 紅鎣豆腐飯莊的老板兼大廚李剛很看重。他指著店門口的示范店牌說:“你看,上面有負責聯系飯莊的黨員干部的真實姓名、監督電話。亮了‘牌,游客吃得放心,我們干得也有信心!”
“力爭在4月底讓集鎮轄區所有餐館的‘豆腐宴都達到標準。”紅白鎮黨委書記李得立表示,接下來還將舉辦首屆豆腐美食文化節,進一步打造“豆腐宴”品牌,讓更多村民獲益。
對口幫扶 生態旅游助增收
無論是跑山豬還是“豆腐宴”,都是紅白鎮依托生態旅游,為群眾量身定制服務工作模式取得的成效。今年以來,當地黨委政府以群眾需求為主導,結合黨員干部的特長和能力,制定了對口幫助群眾發展種養殖、餐館經營等內容。
4月是踏青的好時節,紅白鎮山中的紅峽谷景區樹木參天,農戶屋前屋后茶花嬌艷欲滴。游人駕車在景區內的峽馬口村穿行,道旁農家樂“吃飯”、“住宿”等招牌不斷閃現。
峽馬口村村支書記李興全說,鎮黨委政府潛心四年打造,在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投入3500余萬元,以7公里觀光長廊為核心向周邊拓展生態旅游產業,助農增收?!吧鷳B旅游就是聚寶盆。為了改善旅游環境,我們愿意投入資金。”李興全說,每年都有一筆資金用在綠化上,如今村子綠化達90%,堪稱天然氧吧。
景區自去年9月正式迎客以來,隨著游客不斷增多,助農增收成效初顯。
在峽馬村口四組,48歲的村民劉全章正在粉刷自家農家樂的院墻,迎接即將到來的旅游旺季?!跋奶焐仙奖苁畹耐獾厝艘粊?,生意好得很?!睅啄昵埃瑑鹤油獬龃蚬?,劉全章和老伴務農為生,年收入僅五千多元。村“兩委”了解情況后,幫助他利用自家房屋和野菜等土特產搞起農家樂,逐步走出了困境?!艾F在當‘官的把旅游搞好了,來耍的人越來越多。我的農莊現在可以接待60多個人,收入早就翻倍了?!眲⑷乱荒槧N爛。
經營小超市的村民劉英感同身受:“政府幫我開了超市,旅游旺季還可以去路邊賣玉米和茶葉蛋,一天能掙兩三百元?!?/p>
興了旅游,富了農家。當地許多村民如今也同他們一樣,收獲著財富,收獲著希望。
山上天氣多變,不覺天空飄起了零星小雨。
劉全章正要收工回屋,卻看到了行色匆匆的徐正濤?!靶熘魅?,又檢查哇?”徐正濤點點頭。作為黨員聯系餐飲業主的一員,他還要去自己“亮牌”的“豆腐宴”示范店了解情況。
坐上車,望著窗外的細雨和揮手道別的劉全章,徐正濤腦中忽然浮現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他掏出手機,一條微博一氣呵成:“踐行群眾路線,就是要讓群眾增收致富?;鶎痈刹繎撓翊河暌粯?,在村民需要的時候出現,起到‘滋潤作用后,無聲地退去。”(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