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林梅,王月明
(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四川綿陽621010)
索賠機會是合同當事人一方尋找由于另一方的失誤、疏忽或不可抗力等因素而使自身蒙受經濟或工期損失的事件,它是建設工程索賠的前提和關鍵,是索賠管理的重要環節。及時有效地發現索賠機會,才能使合同當事人做出及時反應,搜集索賠證據、提交索賠報告,可避免虧損甚至獲得較高收益。
但在工程合同執行的過程中,由于建設項目本身的復雜性、施工環境的不確定性、項目各方參與人員素質的不平衡性以及合同語言本身描述的不精確性,使得合同的執行情況變得模糊而不易評判。模糊數學是一種研究和處理模糊現象的數學理論及方法,用它來識別和評判合同任務的執行情況,可以有效地解決這種多層次不確定性問題的求解,使索賠機會的識別和評判變得簡單有效。
國內對索賠機會的研究還相對較少,沒有形成一套簡單有效用于識別索賠機會的方法,有的文獻只涉及了索賠機會識別的模糊一級綜合評判[1],而對于模糊多級評判模型還缺乏研究。本文分析了索賠機會的形成因素,應用模糊數學理論建立了建設工程索賠機會識別的模糊多級綜合評判模型,并用于工程實例,能夠較好地識別出建設工程中存在的索賠機會,為合同雙方當事人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索賠機會識別方法。
建設工程項目是一項特殊的任務,它具有工作量大、工期長、不確定性因素多等特點,在實施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各方面條件的干擾,包括業主的指令、工程變更、惡劣自然條件等,具體影響因素見表1[2]。
在這些因素影響下,使建設工程項目與預期效果發生偏離,如工期延誤和工程費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承包商應分清哪些因素是在自身風險范圍內,應由自身承擔責任,哪些責任應由業主來承擔。若所發生的事項根據合同和相關文件規定,應由業主承擔責任,承包商應及時對事件做出進一步調查分析,以便及時發現索賠機會,減少自身損失。
建設工程項目的實施是以合同為依據,合同規定了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給出了工程項目實施的具體環節和目標任務。但工程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在外界干擾因素的作用下,不可能完全按照合同所規定的目標發展,往往會與合同發生一定偏離。因此,可以認為合同狀態是時間的函數,把合同狀態分為合同初始狀態、合同理想狀態、合同現實狀態和合同目標狀態[3]。
合同初始狀態是指合同簽訂時各要素的綜合;合同理想狀態是指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不受外界條件干擾的理想狀態;合同現實狀態指建設工程項目實施途中某一時刻,在現實條件的干擾下的實際狀況;合同目標狀態是指合同在原始狀態的基礎上,預期所要達到的工期、質量等目標。
合同狀態、外界干擾因素與索賠機會的關系如圖1。

圖1 合同狀態、外界干擾因素與索賠機會的關系
在合同任務實施過程中的t時刻,索賠機會F可以看作是外界干擾因素I與合同狀態C函數:
F(t)={I(t) ,C(t)}
可以理解為,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在外界干擾因素的作用下,合同狀態一般不會完全按照預期目標發展,即合同的現實狀態與理想狀態總會存在一定偏差。此時,通過將合同現實狀態與理想狀態進行比對,若發現合同執行情況不好,則很可能存在索賠機會,當事人應盡快采取措施,尋找問題根源,準確及時地提交索賠報告。而模糊綜合評判模型則是將合同現實狀態與理想狀態進行比對的有效工具,為索賠機會的識別帶來了有效途徑。
模糊綜合評判有三個基本要素[4]:
(1)因素集U={u1,u2,…,un},表示被評判對象的所有因素組成的集合;
(2)判斷集V={v1,v2,…,vm},表示各評語組成的集合;
(3)單因素判斷,即對單個因素ui(i=1,…,n)的評判,得到V上的模糊集(ri1,ri2,…,rim),所以它是從U到V的一個模糊映射:


由模糊映射f可以得到一個模糊關系R∈un×m,被稱為評判矩陣:
由于U中的各因素ui重要性有所不同,通常可用專家評分法來求出其權重,即:
權重A與評判矩陣R的合成,就是對各因素的綜合評判,即:
B=A°R=(b1,b2,…,bm)
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bi=max(b1,b2,…,bm)對應于評判集中的vi,此時可以判斷出被評判對象的狀況,如任務完成情況為“很好”、“一般”或者“不好”。
對于多層模糊綜合評判而言,可以把低層次各因素看作子問題,先對各子問題進行綜合評判,然后依次對相對更高層次的各因素進行評判,最后對總體進行評判。以一個二級模糊綜合評判為例,以下是其求解過程:
(1)將因素集U按某些特征分為h個子集:Ui={ui1,ui2,…,uin},i=1,2,…,h
(2)對每一個子因素集Ui分別做出模糊綜合評判:Bi=Ai°Ri
(3)將每一個Ui視為一個子因素,得到一個新的因素集Γ={U1,U2,…,Uh},Γ的單因素評判矩陣如下:

于是得到二級評判向量B=A°R=(b1,b2,…,bm)。
對于三級、四級等模型,可以應用該方法,從上往下依次進行子因素分集,從下往上依次進行模糊綜合評判,從而得到最終評判結果。
以某個簡單的三層施工任務合同為例,如圖2。假設某時刻該項目合同任務中,T11、T12、T21、T22、T31已基本完成,此時合同事件可描述為U={T11,T12,T21,T22,T31}={u1,u2,u3,u4,u5}

圖2 某三層施工任務合同
合同現實狀態與合同理想狀態總是存在一定偏差,在外界干擾因素I的作用下,使合同執行情況與預期發生了偏離。因為任務的完成情況是模糊的,不能僅以“是”和“否”來準確地判斷任務是否完全按照合同要求來完成,因此,這里用到模糊語言來評判任務的完成情況,設評判集為V={一致,比較一致,不太一致,不一致}
運用專家打分法對上述已完成的5個合同任務執行情況的隸屬度進行打分:


則對于任務T1,子任務T11、T12已經全部完成,T13還未完成,假設其實施情況為與合同“比較一致”,其單因素評判矩陣為:
同理得任務T2、T3的評判矩陣為:
設專家對任務T1、T2、T3下面所包含子任務給出的權重系數分別為A1=(0.35,0.50,0.15),A2=(0.5,0.5) ,A3=(0.7,0.3)。
則:
B1=A1°R1=(0.1375,0.3825,0.355,0.125)B2=A2°R2=(0.1,0.2,0.35,0.35)
B3=A3°R3=(0,0.405,0.245,0.35)
則對頂層任務T1、T2、T3,其單因素評判矩陣如下:
若專家對任務T1、T2、T3分配的權重為A=(0.3,0.5,0.2),則合同最終的評判結果為:
B=A°R=(0.09,0.30,0.33,0.28)
結果表明,對于單項任務T1而言,其執行情況與合同理想狀態“一致”的程度為0.1375,“比較一致”的程度為0.3825,“不太一致”的程度為0.355,“不一致”的程度為0.125。根據最大隸屬度原則,該任務的完成情況與合同理想狀態相比為“比較一致”。同理可得任務T2的執行情況與合同理想狀態相比處于“不太一致”與“不一致”之間,任務T3的執行情況為“比較一致”。
而對于整個建設工程項目T而言,與合同理想狀態“一致”的程度為0.09,“比較一致”的程度為0.3,“不太一致”的程度為0.33,“不一致”的程度為0.28,則該任務的完成情況與合同相比為“不太一致”。
索賠管理是合同管理的重點,而索賠機會的識別則是索賠管理的瓶頸。運用模糊多級綜合評判模型來識別建設工程項目中的索賠機會,即使在某些施工任務還未實施的情況下,也能查找出單項施工任務的執行情況是否與合同一致,還能進一步分析出整個建設工程項目的實施是否符合合同要求。若存在與合同“不太一致”或“不一致”的情形,則項目很可能存在索賠機會,需要進一步調查研究,以便準確及時地發現索賠機會,為項目爭取更多利潤,或避免虧損。
[1] 張傳友,劉元芳.合同索賠機會的模糊評判研究[J].福建建筑,2006,(6):150-152
[2] 李明順 ,劉藝,曹丹陽.FIDIC條件與合同管理[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1:241-242
[3] 李曉龍,高顯義,林知炎.基于合同狀態的工程合同索賠定量研究[J].系統工程,2005,23(2):121-123
[4] 楊綸標,高英儀.模糊數學原理及應用[M].廣州:華南理工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