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 麗
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防治初產婦陰道分娩尿失禁效果探討
竇 麗
目的 探討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防治初產婦陰道分娩尿失禁效果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行陰道分娩后尿失禁初產婦100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康復訓練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藥物口服治療, 康復訓練組則給予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結果 對照組和康復訓練組產婦治療前盆底肌肉綜合收縮力分級/VRP、VSP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盆底肌肉綜合收縮力分級/VRP、VSP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均顯著優于治療前, 且康復訓練組產婦治療后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用于初產婦陰道分娩尿失禁防治效果確切, 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 提高收縮力及張力。
盆底肌群康復訓練;初產婦;陰道分娩;尿失禁
我國女性產后尿失禁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妊娠分娩過程中對于盆底結構神經及肌肉機械性損是引起產后尿失禁發生主要機制[1,2]。臨床傳統采用藥物口服治療, 僅能部分改善尿失禁癥狀, 但無法恢復盆底肌肉正常肌力。本次研究選取行陰道分娩后尿失禁初產婦100例, 分別采用常規藥物口服和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 探討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防治初產婦陰道分娩尿失禁效果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9月行陰道分娩后尿失禁初產婦100例, 依據體格檢查及臨床癥狀確診;排除標準:合并泌尿系統感染及腎臟疾病史;盆底肌力≤3級;多胎妊娠;膀胱內壓異常。入選產婦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分為兩組:對照組產婦50例, 年齡21~35歲, 平均年齡為(27.64±5.96)歲, 平均孕周為(38.87±3.14)周;康復訓練組產婦50例, 年齡22~33歲, 平均年齡為(27.7±5.98)歲, 平均孕周為(38.92±3.17)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藥物口服治療, 即鹽酸米多君2.0 mg/次, 3次/d, 替勃龍片, 50 mg/次, 3次/d;康復訓練組產婦則給予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 即于產婦陰道內放置訓練圓錐, 以有向陰道外滑動傾向作為質量選擇標準, 指導患者收縮盆底肌肉15~20 min, 3次/d, 保證圓錐不由陰道內滑出;兩組產婦治療時間均為4周。
1.3 觀察指標 ①依據羅婷婷等[2]擬定盆底肌肉綜合收縮力分級標準進行評價:0級, 未見盆底肌肉收縮;1級, 可見盆底肌肉顫動, 持續時間>1 s;2級, 可見盆底肌肉不完全收縮, 持續時間1~2 s;3級, 可見盆底肌肉完全收縮, 持續時間1~3 s;4級, 可見盆底肌肉完全收縮, 且能輕微對抗;5級,可見盆底肌肉完全收縮, 且能持續對抗。②采用盆底肌肉康復儀進行盆底肌肉功能指標檢測, 包括VRP, VSP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Epidata 3.02和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處理, 統計方法采用配對和成組t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2.1 兩組產婦治療前后盆底肌肉綜合收縮力分級比較 對照組和康復訓練組產婦治療后盆底肌肉綜合收縮力分級均顯著優于治療前, 且康復訓練組產婦治療后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治療前后VRP、VSP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比較 對照組和康復訓練組產婦治療后盆VRP、VSP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均顯著優于治療前, 且康復訓練組產婦治療后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產婦治療前后盆底肌肉綜合收縮力分級比較
表2 兩組產婦治療前后VRP、VSP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產婦治療前后VRP、VSP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比較(s)
?
女性妊娠過程中隨著胎兒生長發育, 子宮壓迫盆底支撐結構產生不同程度損傷;而陰道分娩對盆底肌肉、韌帶及神經等盆牽拉過度又加重了這一損傷, 故陰道分娩被認為是產后尿失禁最為重要獨立危險因素。臨床常規采用α 受體激動劑及雌激素口服治療, 可促進膀胱及尿道口平滑肌收縮,改善尿道括約肌張力, 提高盆底粘膜結締組織功能, 對于解決尿道功能不佳作用確切, 但因盆地支撐結構損傷仍然存在,遠期療效較差。盆底肌群康復訓練可通過自主收縮盆底肌肉,改善盆底肌群張力及收縮力, 提高盆底神經興奮頻率, 發揮加強尿液排泄及盆底肌肉功能作用。本次研究結果中, 對照組和康復訓練組產婦治療后盆底肌肉綜合收縮力分級/VRP、VSP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均顯著優于治療前, 且康復訓練組產婦治療后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 提示相較于藥物口服治療, 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在提高盆底肌肉功能, 促進正常肌力恢復方面優勢明顯。
綜上所述, 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用于初產婦陰道分娩尿失禁防治效果確切, 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 提高收縮力及張力。
[1] 劉菊凝,李蓉,王未.產后婦女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生情況分析.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0,21(1):35-37.
[2] 張耀華,鄧萍萍,江小群.盆底肌肉康復器防治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療效觀察.山西醫藥雜志, 2011,40(5):505-506.
455000 安陽市婦幼保健院婦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