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玲
健康教育在人工流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王執玲
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在人工流產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方法 選擇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住院的186例人工流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系統隨機化法平均分成兩組, 對照組(93例)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93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 觀察對比兩組的手術疼痛、術中出血、手術時間、知識掌握和心理狀況等, 設計調查問卷了解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的手術疼痛、術中出血、手術時間、知識掌握和心理狀況均要顯著好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對本次護理滿意度為97.85%, 對照組的為82.80%, 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 健康教育是人工流產手術的重要護理措施, 促進了手術效果, 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
人工流產;健康教育;應用效果;滿意度
人工流產是臨床上用于避孕失敗后的重要補救方法, 該種方式能夠有效的終止妊娠, 對遺傳疾病和先天畸形兒的預防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臨床報道指出該病的發病率正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2], 這和患者對性知識方面的缺乏存在著密切的關聯。育齡女性對人工流產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 擔心其對自身生育功能造成影響, 而常規護理過程中對人工流產的健康教育程度不夠, 造成女性治療后焦慮心理持續存在。因此在人工流產過程中給予女性健康教育護理有著重要的臨床價值, 本文探討了健康教育在人工流產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現將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于本院接受人工流產的1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初中以上文化, 按照系統隨機化法將上述病例平均分成觀察組93例, 對照組93例, 年齡20~40歲, 平均年齡(26.8±6.2)歲, 孕6~10周, 平均(7.2±2.4)周, 已婚48例, 未婚45例;觀察組93例, 年齡19~39歲, 平均年齡(26.2±6.0)歲, 孕6~9周, 平均(7.3±2.2)周, 已婚47例, 未婚46例, 基本資料如年齡、孕周、產次等組間比較不存在顯著差異, 經詳細檢查排除嚴重婦科疾病, 均可接受人工流產, 本次護理均得到了患者的同意及配合, 簽署知情同意書, 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研究方法 采取對照性策略進行研究,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常規護理措施包括飲食指導、簡單的健康宣教、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和全過程生命體征的監測,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 對比兩組的手術疼痛(視覺模擬評分進行評價[3])、術中出血、手術時間、知識掌握和心理狀況(HAD量表評價, <7分者表示無焦慮和抑郁心理)等,設計調查問卷了解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
1.3 健康教育
1.3.1 重視健康教育形式 成立健康教育指導小組, 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培訓, 使其熟練掌握人工流產和術后避孕的相關知識, 安排小組成員術前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一次講座,根據患者的知識水平進行講解, 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如多媒體、視頻、真實案例等, 幫助患者加深對避孕和人工流產知識的認識。在講解過程中護理人員多和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多提問, 及時予以解答, 講解完后發放自行制作的圖文并茂健康手冊和指導卡片, 使患者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
1.3.2 加強健康教育的針對性 由于患者的職業、文化、社會地位差異, 其接受能力各不相同。護理人員需要加強患者一般情況的了解, 包括年齡、職業、文化程度、月經情況、婚育史和流產因素等, 對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的使用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語言宣教, 對文化程度高的可根據其自身需要介紹相關知識, 具體原則就是針對不同個體選擇靈活宣教方法。
1.3.3 完善全程健康教育 術前:門診預約期間, 護理人員耐心解答患者疑問, 主動向其介紹手術環境、手術時間、詳細流程、注意事項和配合方法等, 向患者說明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反應, 讓其做好心理準備。指導患者主動接受術前相關檢查, 排除禁忌證。盡量滿足患者要求, 說明手術是在安全無痛下進行的, 告知人工流產可能出現并發癥, 指導患者術前排空膀胱, 為手術做足準備。術后:術后護理人員及時向患者報告手術情況, 穩定好情緒, 移至病房后告知患者術后注意事項, 同時指導其合理飲食、充分休息和科學用藥;術后還要指導患者時刻保持個人衛生, 尤其是陰部, 要求其勤換巾墊, 禁盆浴, 術后 30 d才能有性生活。術后如果出現不良癥狀如發熱、腹痛、陰道流血過多或時間過長, 則需及時復診。再次向患者講解流產后的避孕知識, 指導堅持正確避孕方法, 流產后電話隨訪了解避孕情況和依從性, 必要時再次給予咨詢指導。
1.3.4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人工流產手術對患者心理會造成不良刺激, 而不良心理對手術小姑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初次人工流產多表現出緊張、害怕、恐懼等, 護理人員針對上述患者應耐心講解, 消除其不良情緒, 溝通是態度要保持和善, 多溝通多交流, 了解患者心理后采取針對性教育緩和患者對治療的抵觸情緒, 術前指導患者多聽節奏輕松音樂, 釋放壓抑感。通過鼓勵和教育來幫助其樹立術后康復信心, 讓患者在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采用數據軟件SPSS 13.0行統計分析, (s)表示計量資料, t和χ2檢驗分析兩組的數據資料,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手術疼痛、術中出血、手術時間、知識掌握和心理狀況均要顯著好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具體情況見表1;觀察組對本次護理滿意度為97.85%, 對照組的為82.80%, 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人工流產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比(s, n=93)

表1 兩組人工流產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比(s, n=93)
?
隨著人工流產病例的逐年增加, 臨床上對此種手術的護理干預加強了重視。健康教育是手術過程中必要的護理措施,有效及時的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掌握相關知識, 提高對手術的認識和依從性, 而且大大緩解了患者對人工流產手術的恐懼心理。本研究對健康教育在人工流產手術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觀察組在加強健康教育后對手術知識和避孕知識的掌握率明顯好于對照組, 這對以后意外懷孕的預防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健康教育患者能較好的了解手術的目的、過程、注意事項, 這些對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手術時間、術中疼痛和術中出血量得到了控制, 降低了手術對患者的損害。人工流產健康教育內容中心理健康尤為重要, 作為育齡婦女, 尤其是年輕女性, 非常看重自身生育功能, 對手術造成的傷害往往存在擔心、恐懼,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緩解上述不良情緒, 不論是對手術本身還是患者本身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觀察組患者對本次護理中所實施的健康教育手段做出了肯定, 滿意度的提升充分說明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 健康教育是人工流產手術的重要環節, 進步保證了流產手術效果, 緩解了患者對手術的不良情緒, 提高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
[1] 王淑娟.護患溝通在人工流產患者中的應用.基層醫學論壇, 2012, 16(36):4791-4792.
[2] 勾寶華.無痛人工流產術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需求調查.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09, 17(1):50-51.
[3] 施繼紅.健康教育在人工流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18):140-141.
251700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縣直機關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