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春
子宮肌瘤患者行子宮全切術的護理體會
劉迎春
目的 探討采用子宮全切術治療子宮肌瘤手術的護理體會。方法 采用子宮全切術方法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50例, 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各25例,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 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心理護理等護理干預方法, 觀察和分析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結果 試驗組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肛門恢復排氣時間及陰道流血干凈時間均比對照組要短, 試驗組患者的舒適度(92%)、依從性(96%)和滿意程度(92%)都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子宮肌瘤患者采用子宮全切除術治療后, 進行精心的護理干預方法, 采取針對性的護理, 觀察患者術后的病情變化, 比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方法對患者有更好的臨床效果。
子宮肌瘤;子宮全切術;護理干預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臨床中常見的腫瘤, 常發生于30~55歲的婦女, 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疼痛、月經改變、不孕、腹部出現腫塊及繼發性貧血等[1]。根據發病部位可以把子宮肌瘤分為漿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 、黏膜下肌瘤和宮頸肌瘤等[2]。在治療子宮肌瘤患者過程中, 首先要考慮患者的基本情況, 如年齡、患病情況、生育要求等, 對于肌瘤比較大、癥狀較為明顯、不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經過藥物治療后無明顯效果的患者可采用子宮全切術。為了探討和分析采用子宮全切術治療子宮肌瘤時的護理體會, 找出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 選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采用子宮全切術方法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50例, 進行護理干預方法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采用子宮全切術方法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50例, 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各25例, 試驗組患者年齡38~68歲, 平均年齡為(44.9±5.82)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9~55歲, 平均年齡為(47.5±6.34)歲。其中發生漿膜下肌瘤18例, 肌壁間肌瘤 12例, 黏膜下肌瘤12例, 多發性肌瘤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妊娠時間和發病部位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心理護理等護理干預方法,具體護理內容有: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和心理護理。
1.2.1 術前護理 在手術之前, 叮囑患者要完成血型、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和心電圖等常規檢查, 術前完成常規藥物的過敏實驗, 術前要完成對手術部位的清潔工作。術前可吃一些流質食物, 避免因嘔吐、惡心發生窒息現象。術前要排空腸道, 插入導尿管。手術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以及患者對手術的要求, 詳細介紹手術過程、術后可能產生的情況, 消除患者對手術的焦慮感, 并進行心理護理, 緩解患者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
1.2.2 術中護理 術中護理還包括控制好手術室內的濕度、溫度, 注意對患者病情的回避, 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 在手術過程中動作要輕柔并進行簡單的交流, 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手術過程中, 患者取頭低腳高位, 在肩部放置肩拖, 并固定好氣管導管。在掛腿放置時應墊上海綿等, 以免造成神經損傷。手術中嚴格保證在無菌下操作, 患者的皮膚不能用雙極電凝和電刀等金屬手術用具直接接觸, 以免造成皮膚燒傷。密切觀察患者的尿液顏色、性狀等, 用內鏡檢查患者的臟器是否有損傷, 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
1.2.3 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中要注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時了解患者術后的心理變化, 對出現心理問題或術后并發癥的患者要及時處理和疏導, 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態, 積極進行康復治療。密切觀察患者術后的體征變化, 對患者的脈搏、血壓、呼吸次數/小時進行常規測量并及時記錄, 觀察患者腹部切口是否有出血、敷料是否有脫落和松散, 如果腹部切口出現疼痛現象, 可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鎮靜劑, 并鼓勵患者多進行一些活動促進胃腸的蠕動功能。術后3 d內應禁食, 依靠營養液維持營養, 待胃腸功能逐漸恢復, 飲食也從流質過度到普食。出院后避免繁重的體力勞動, 定期復診。
1.2.4 心理護理 由于子宮是女性的標志性器官, 子宮切除手術不僅影響女性的生理功能, 還會對女性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特別是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會出現很大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 無法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進行康復治療。因此在手術前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 如果出現精神緊張導致大腦皮質興奮會影響體液調節, 嚴重影響患者的飲食以及重要臟器的功能, 降低患者免疫能力。根據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 及時進行心理輔導, 消除患者的憂慮狀態, 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 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 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心理護理等護理干預方法, 觀察和分析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經過專業護理方法進行干預后的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肛門恢復排氣時間及陰道流血干凈時間均比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干預的對照組要短,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經統計學分析, 試驗組患者的舒適度、依從性和滿意程度都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 抑郁程度、焦慮程度及術后并發癥都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具體手術情況對比分析(±s)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具體手術情況對比分析(±s)
?

表2 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n (%)]
為了提高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醫療技術水平, 首先要合理安排好護理工作,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心理護理等護理干預方法, 加強手術前、中、后期的護理干預方法, 能很大程度減少護理工作中的失誤, 提高醫護人員的主動意識[3]。對行子宮切除術的子宮肌瘤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方法, 能幫助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讓患者對病情的好轉有足夠的信心, 減輕患者在手術中的焦慮情緒, 加快患者病情恢復的速度。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融洽的關系能提高家屬對手術的信心, 避免出現醫患糾紛。在進行子宮切除術之前, 護理人員應采取有效的溝通措施, 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 促使患者能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 增強手術療效, 爭取使患者早日康復[4]。
經過對患者基本情況的分析, 對子宮肌瘤患者采用子宮切除術時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能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采取科學的方法、秉著認真的態度為患者護理, 護理工作要具有針對性, 有的放矢, 針對不同身體特征、疾病特征、心理特征的患者, 采取不同的護理干預方式, 及時判斷出患者身體可能出現的狀況, 進行預防性護理, 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 為患者早日出院提供必要的護理設施[5]。
根據本試驗的結果可知, 經過專業護理方法進行干預后的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肛門恢復排氣時間及陰道流血干凈時間均比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干預的對照組要短, 試驗組患者的舒適度、依從性和滿意程度都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試驗表明, 采取專業、綜合的護理干預方法, 在手術前、中、后期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 并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及時的輔導, 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 嚴密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 對于采用子宮全切術患者的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顯著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 提高患者康復水平, 預防患者發生術后綜合癥, 提高患者術后的舒適度、滿意度, 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1] 劉娟娟, 張雙燕.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分析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9, 25(12):43-45.
[2] 于娥, 趙紅, 張春香.應用子宮全切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國保健營養, 2013, 4(上):1835.
[3] 胡秋玲, 丁杰.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的護理體會.現代中西醫結合, 2009, 12(4):62.
[4] 傅紅波, 黃飛.Neutnan理論在子宮全切術后患者心理危機干預中的應用價值.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11):2001-2003.
[5] 陸李霓, 陶春蓮, 徐小燕, 等.心理干預對子宮切除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23):76-77.
2014-04-09]
409000 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