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幼琪
微量營養素在兒童保健和疾病預防中的作用
馮幼琪
目的 探討分析微量營養素在兒童保健和疾病預防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200例4~6歲兒童, 隨機均分為兩組, 每組各100例, 觀察組服用多種微量營養素, 對照組服用安慰劑, 分別統計實驗前后兒童體重、身高、生化以及工作能力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維生素B2和維生素C排出量、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兒童患感冒人數為9例, 其他疾病為46例, 總數為52例,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腹瀉患病、身高、體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量營養素對改善兒童營養狀況、預防疾病有著明顯作用。
營養素;保健;兒童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 我國兒童的營養問題依然嚴重。在我國兒童膳食結構中, 普遍出現維生素A、維生素B1, 維生素B2、維生素C、鈣、鋅等營養素的攝入量不足。據報道[1], 2002年農村兒童患貧血病率為13.8%, 維生素A缺乏率為10.4%。雖然經濟增長使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 但營養素的不均衡依然為兒童健康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危害。為研究微量營養素對兒童保健和疾病預防的作用, 為合理使用營養素提供理論依據, 本院做了相關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附近三所幼兒園為干預地點, 幼兒園伙食統一供應。實驗前進行常規體檢, 選取200例4~6歲健康兒童, 并與兒童父母簽訂同意意愿書。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對照組為正常兒童飲食規律,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以多種微量營養素咀嚼片, 營養素補充期為6個月。停止補充1年后, 觀測體重、身高、生化以及工作能力等指標。
1.2 觀察指標 實驗前后進行健康體檢, 在空腹狀態下采集兒童靜脈血、收集4 h負荷尿樣和空腹尿樣。
1.2.1 營養狀況指標 測量實驗前后兒童血紅蛋白含量、血清中鈣鐵含量、血清維生素A和25(OH)2-D3的含量。
1.2.2 體格發育指標 測量兒童實驗前后身高和體重。
1.2.3 尿負荷實驗治療 在服用維生素4 h內, 測量尿液中維生素B1, 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的排出量。
1.2.4 疾病預防治療 實驗期間內, 記錄兒童感冒、腹瀉、貧血或其他身體不適狀況。
1.3 實驗方法 氰化高鐵法測量全血血紅蛋白含量, 高壓液相法測量血清視黃醇, 蛋白競爭法測量血清25(OH)2-D3含量, 原子吸收法測量血清中鐵、鈣、鋅等元素含量,熒光法測量維生素B1, 維生素B2含量, 比色法測量維生素C含量[2]。
1.4 判斷標準 ①全血血紅蛋白≤120 g/L, 貧血。②血清視黃醇≤300 μg/L, 維生素A邊緣性不足。③血清25(OH)2-D3=14~80 ng/ml, 維生素D含量正常。④維生素B1>300 μg, 充足;100~300 μg, 合適;<100 μg, 缺乏。⑤維生素B2>1300 μg, 充足;800~1300 μg, 合適;<800 μg, 缺乏。⑥維生素C>7.8 mg, 充足;3.0~7.8 mg, 合適;<3.0 mg, 缺乏[3]。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后兩組血清25(OH)2-D3水平較實驗前降低, 觀察組幅度小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前后血清視黃醇平均濃度均無顯著改變,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維生素B2和維生素C排出量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維生素B1結果無顯著改變,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感冒、其他疾病與總患病數均低于對照組, 兩者相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腹瀉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另外, 干預前后兩組兒童平均身高、體重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25(OH)2-D3和視黃醇的變化(s)

表1 兩組25(OH)2-D3和視黃醇的變化(s)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bP<0.05
?
表2 兩組維生素B1, 維生素B2和維生素C排出量變化(s)

表2 兩組維生素B1, 維生素B2和維生素C排出量變化(s)
注: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aP<0.05
?

表3 兩組患病情況對比[n (%)]
造成我國眾多兒童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營養不均衡。處于生長發育快速時期的學齡前兒童, 不合理的膳食安排容易導致其營養素缺乏, 進而嚴重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與智力發育, 對未來的成長發育也會造成潛在的危害性[4]。營養干預應該從學齡前兒童時期開始, 貫穿于整個青春期,可以有效的促進兒童的認知發育。相關研究推測, 特定營養素可以改善兒童智力。雖然服用微量營養素不能使孩子大腦超過正常能力范圍, 但營養素匱乏會導致其低于正常水平。營養素的補充, 保證兒童具備正常的認知能力。
鈣、鐵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元素。鈣是人體所需最多的礦物質, 不僅參與機體骨骼和牙齒的構成, 還在神經、血液凝固、肌肉應激、心動節律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適量鈣攝入能有效預防成長過程中因骨質疏松發生骨折。研究表明,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增加骨鈣吸收有利于提高骨密度[5]。鐵是人體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一種, 是血紅蛋白、細胞色素、肌紅蛋白和呼吸酶的成分之一, 它不僅參與體內氧和二氧化碳的運輸, 還促進嘌呤與膠原的合成及抗體的產生。缺鐵性貧血不僅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更可能影響兒童智力發育以及成年后的腦力勞動能力, 這種認知功能損傷是不可逆的。學齡前兒童加強鈣、鐵元素的攝入, 有著重要的意義。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一類有機化合物, 在代謝、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維生素A影響生長發育、正常視覺功能、免疫功能以及生殖功能。在發展中國家, 維生素A缺乏更是導致兒童失明的主要原因[6]。
綜上所述, 微量營養素對學齡前兒童生長發育、營養狀況、智力水平以及抗病能力有一定的增強或者改善作用, 應合理服用。
[1] 劉國梁.營養素和食物對支氣管哮喘和過敏性疾病的一級預防作用.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1, 34(11):820.
[2] 姚英民, 王鮮艷, 楊明, 等.11種營養素與學習障礙兒童智力和行為問題相關性的研究.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09, 28(11): 2094-2095.
[3] 陳科, 劉永芳, 陳立, 等.維生素A聯合其他微量營養素干預對鐵代謝穩態的影響.中華兒科雜志, 2011, 49(12):926-932.
[4] 馬冠生.中國學齡兒童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中國人口出版社, 2006.
[5] 何武, 陳春明.我國西部兒童生長發育狀況.中國營養狀況十年跟蹤 (1990—2000), 2004: 29-33.
[6] 李繼斌, 黎海芪.兒童, 青少年骨量發育狀況.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01, 9(4): 230-233.
2014-04-08]
529500 廣東陽江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