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DHS和PFNA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
徐偉
目的 分析研究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使用DHS與PFNA的臨床效果。方法 觀察組給予PFNA治療, 對照組給予DHS治療。結果 觀察組平均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PFNA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可靠,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股骨轉子間骨折;骨折內固定術;DHS;PFNA
動力髖螺釘(DHS) 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釘(PFNA) 是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的常用方法[1]。本文回顧本科采用不同方法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情況,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間在本院治療的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66例, 其中男30例, 女36例;年齡60~81歲, 平均68.5歲;左側41例, 右側25例。致傷原因:跌倒傷49例, 交通傷1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納入標準[2]。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3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牽引復位后, 取自股骨大轉子頂點向遠端延伸的外側切口, 長8 cm。逐層切開顯露, 在“C”型臂X 線機透視下, 將導針打入股骨頸內, 測量長度, 置入加壓螺釘。置入側方鋼板, 用皮質骨螺釘固定鋼板與股骨干。“C”型臂X 線機透視無誤后, 逐層關閉切口并放置一根負壓引流管。觀察組患者麻醉后, 取股骨大轉子上方長約5 cm 直切口。以大轉子頂點外0.5 cm 為進針點。用開孔器在開孔,放入導針。擴髓后放入相應大小的PFN, “C”型臂下機透視滿意后, 將加壓螺釘的導針通過瞄準器打入股骨頸內。C 臂下確定導針位置正確。利用瞄準器打入防旋螺釘, 最后在股骨遠端打入平行鎖釘并擰上螺栓。“C”型臂X 線機透視無誤后, 逐層關閉切口并放置一根負壓引流管。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平均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x-±s)
2.2 兩組患者術后髖關節功能比較 髖關節功能評分參照《骨科常用診斷分類方法和功能結果評定方法》[3], 優: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 分。結果顯示觀察組33例患者中, 優12例, 良14例, 中6例, 差1例, 優良率為78.79%, 對照組33例患者中, 優11例, 良13例, 中5例, 差4例, 優良率為72.73%, 觀察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股骨轉子間骨折常為低能量損傷, 應遵循簡單有效和微創技術[4]。根據骨折的類型和穩定性情況, 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 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DHS手術設計合理, 抗彎強度大, 可以動、靜力加壓且具有張力帶作用。但其主要固定外側皮質, 而股骨應力則主要集中于內側, 從而可導致骨折愈合畸形或股骨頭切割, 甚至造成鋼板斷裂, 同時行DHS內固定治療的手術創傷較大, 術后恢復緩慢, 尤其是老年患者,其機體免疫力衰退, 機體自身的恢復功能下降, 極易引起發生術后感染和骨性關節炎等并發癥[5]。PFNA 既保持了AO堅強固定的理念, 生物力學穩定堅強, 可早期下地行走, 又體現了BO 和微創外科的精髓, 手術切口小, 手術時間短, 出血少, 不需輸血, 且術中減少了透視次數。本組資料中, 觀察組優良率優于對照組, 且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明顯小于對照組, 骨折愈合更快, 并發癥少, 對于存在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尤其適合, 值得臨床推廣。
[1] 朱定川,劉雷,高峰.DHS 與PFNA 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比較.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3,22(1):18-20.
[2] 趙劉軍,柴波,徐榮明,等.高齡患者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療.中國骨傷, 2007,20(5):321-323.
[3] 唐艷平,謝仙勇,曾敏川.DHS和PFNA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中國醫療前沿, 2013,8(16):32-34.
[4] 賈獻榮,陳建生,蘇坤智,等.微創技術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浙江創傷外科, 2010,15(4): 522.
[5] 曾超,王一任,魏捷,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與動力髖螺釘固定治療股骨轉子問骨折的Meta分析.中南大學學報, 2012, 37(6):606-615.
221400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