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延奇
心內科老年患者治療期間心源性猝死的臨床危險因素調查
賀延奇
目的 分析心內科老年患者治療期間心源性猝死的臨床危險因素, 以供參考。方法 將本院心內科治療期間發生心源性猝死的152例患者納入本研究, 分析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 并探討臨床危險因素。結果 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征、肥厚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臟病等, 其中急性冠脈綜合征最常見, 吸煙、飲酒、用力排便、情緒激動、劇烈運動等是導致心源性猝死常見的臨床危險因素。結論 心內科老年患者治療期間應密切關注病情進展, 做好風險預后評估, 規避危險因素,減少心源性猝死等嚴重不良后果。
心內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危險因素
心源性猝死是指正常健康人群、病情穩定或者恢復期的心臟病患者因心臟的原因而導致的突然死亡, 是各種心臟疾病的惡性后果。近年來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本文分析了近年來河南濟源市人民醫院心內科老年患者治療期間心源性猝死的臨床危險因素,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心內科治療期間發生心源性猝死的152例患者納入本研究, 年齡60~82歲, 平均年齡(69.25±3.72)歲;體重54~80 kg, 平均體重(62.53±4.12)kg;其中男性患者68例, 女性患者84例;原發性心臟疾病包括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84例、肥厚性心肌病33例、肺源性心臟病35例。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胸悶、胸痛癥狀,并伴有心電圖異常改變, 從出現急性癥狀發作到死亡時間均不超過6 h, 并排除因心臟疾病外的其他疾病導致的猝死者[1]。
1.2 治療方法 采用統一的調查表向患者家屬調查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調查內容包括發病前是否有吸煙、飲酒、用力排便、情緒激動、劇烈運動等。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關數據均錄入SPSS17.0統計學軟件, 數據處理時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中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征84例, 占55.26%;肥厚性心肌病33例, 占21.71%;肺源性心臟病35例, 占23.03%。其中急性冠脈綜合征最常見。
經調查發現, 吸煙、飲酒、用力排便、情緒激動、劇烈運動等是導致心源性猝死常見的臨床危險因素。詳細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心源性猝死危險因素(n=152)
心源性猝死是導致心內科老年患者治療期間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引起醫療糾紛的原因之一。心源性猝死具有不可預料、起病急驟、進展迅速等臨床特點, 長期的心肌病、心血管疾病對心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導致心肌重塑, 心源性猝死發作時常伴有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顫等癥狀[2]。
本研究通過對本院心內科15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誘發因素進行統計學分析, 發現吸煙、飲酒、用力排便、情緒激動、劇烈運動等是導致心源性猝死常見的臨床危險因素。其中以情緒激動和劇烈運動為常見危險因素。但也有極少數患者發病前無明顯誘因。這一結果提示心源性猝死的發生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今后應將不良生活方式干預作為心內科的工作重點。
有研究發現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可加重心臟疾病的病情, 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促進血管收縮, 引起冠脈痙攣, 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癥狀。酒精具有一定的細胞毒性, 引起心肌細胞損害, 加重心肌缺氧癥狀。便秘時用力排便可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 形成血栓。情緒激動、劇烈運動均可導致心率加快、心臟負荷增加, 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 增加心肌耗氧量, 進而誘發心絞痛、致命性心律失常等。在實際工作中作者發現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復雜, 常常是多種危險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重視加強對心內科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 指導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 多進食富含膳食纖維的低脂飲食, 保持大便通暢, 并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適度運動, 勞逸結合, 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保持情緒穩定, 遇事保持心境平和, 盡量緩解或消除精神壓力。如出現不適癥狀及時就診。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 心內科老年患者治療期間應密切關注病情進展, 做好風險預后評估, 規避危險因素, 減少心源性猝死等嚴重不良后果。
[1] 羅毓萍,任繼剛,秦雯霞,等.老年患者院內心源性猝死臨床因素分析.中國醫藥導報, 2013,10(29):42-46.
[2] 李富國.院內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影響因素分析.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1,31(8):54-55.
454650 河南省濟源市人民醫院心內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