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0038-02
從事了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總覺得在總復習環節中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現將反思中得到的一些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復習前的準備
每次初三數學總復習前都要做這樣那樣的準備工作,并寫出詳細復習計劃,但基本都是流于形式,沒有多大意義,等到真正開始復習時,往往又覺得準備很不充分,給復習工作帶來很多障礙,所以復習前一定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好準備工作。
1.分析學生。復習前對每個學生都要做全面的分析了解,包括學習狀況,如以往學習的基礎好不好(哪方面的知識掌握得好、哪方面的知識掌握得不好)、學習習慣是否好、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即解決中等以上難度題的能力)如何等,還要對可能影響復習效果的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進行了解,如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狀況、家庭狀況等,力爭做到對每個學生各方面的情況都了如指掌,這樣在以后的復習工作中輔導學生時才會做到有的放矢。
2.深入系統研究《課程標準》、歷年本市的考試說明及各冊教材。《課程標準》是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它明確了關于考試的知識和能力等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是一般性的規定,而考試說明則明確規定了考試的范圍和要求。通過研究,力爭做到對每一個知識點及考試要求都心中有數,這樣復習時,就能增強復習的目的性,從而對知識點進行合理取舍,以減輕不必要的負擔。
3.研究中考題,把握考試熱點、考試趨勢。復習開始前,通過做近幾年各地(尤其是本省市)的中考題,研究考試熱點,把握考試趨勢,這樣在復習過程中,選擇練習題、出模擬題時更有針對性,更貼近中考。當然也要注意題型的創新,跟上考試“潮流”。
4.選擇好復習資料。任何復習資料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有的偏重于基礎的練習,有的偏重于學生能力的訓練,有的題型新穎,緊跟熱點,有的題型老舊,但經典,舉一反三。所以在選擇復習資料時要結合學生實際,結合本市考試趨勢,選擇一本適合的復習資料,并提前對資料中的練習題進行研究,合理取舍,使復習時的練習更有實效性。同時一定要處理好教材與資料的關系,教材才是學生最好的資料,近幾年很多地方的考題都是出自教材或將教材中的練習題進行改編而來,尤其是初三教材,因為考試說明中的重點知識絕大部分落在了初三的課本中。
5.高度重視師生的心理調適工作。由于數學是一門前后聯系非常密切的基礎性學科,需要復習的內容非常多,這就使初中數學總復習變成一個漫長、甚至有些“痛苦”的過程。所以在復習前教師要首先做好身體和心理的準備,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心態是做不好復習工作的。同時引導學生除了做好身體的、物質的準備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的準備。在總復習開始前對學生進行思想動員,使學生對復習過程及復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有一個全面了解,鼓勵學生堅定信心,消除驕傲自滿、依賴懶惰、厭學等不良心理因素,保持平和的心態和濃厚的興趣,以良好的心態積極主動投身于迎考復習。
二、復習中策略的調整
1.復習過程中學生心理的疏導。雖然復習前對學生進行了心理動員,學生也了解了復習過程的漫長而“艱辛”,但在實際復習過程中,一般到4月底,學生就會出現身體和心理的疲乏。這時候教師一定要放平心態,不能急燥,及時調整復習策略,比如稍微放慢一點復習節奏,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趣的、能放松身心的文體活動,同時結合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逐漸將學生的學習狀態調整到最佳狀態。對于那些學習上困難比較大的學生,整個復習過程中都要格外關注,不僅關注他們的學習,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身體狀態,及時施以援手,使他們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關心,在復習過程中不至于掉隊。
2.復習過程中要及時反思。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例如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學內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恰當,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是否得到有效解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么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然后記錄下來,指導自己接下來的復習,這樣就會不斷提升復習的合理性,提高復習效率,以確保復習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
3.提高檢測的有效性。每次檢測,尤其是階段測試或診斷性測試前教師都應做精心準備,首先教師要明白這次檢測的目的是什么,然后精心編制測試試卷。測試后,教師還應對測試進行細致的分析(最好細致到每個人、每道題的失分情況都了如指掌),并在此基礎上幫助每個學生分析自己存在的優勢和劣勢,以達到通過測試指導、改進自己的復習工作,幫助、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復習策略的目的,提高測試的有效性。切忌為測試而測試,盲目測試。
(責任編輯 劉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