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娜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0068-02
有效的數學作業設計,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獲得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和自主探究、合作創新的能力,因此,教師要以數學新課標精神為指導,對數學作業進行有效的設計。
一、 設計生活化作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數學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因此,設計生活化作業,可促進學生走進生活,在社會現實中去觀察、分析社會現實中的數學問題,再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習興趣,養成關注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習慣。 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時,可設計這樣一個作業:暑假期間,兩名家長計劃帶領若干名學生去旅游,在咨詢價格時,甲、乙兩家旅行社報價均為500元。經協商,甲旅行社的優惠條件是:兩名家長全額收費,學生都七折收費;乙旅行社的優惠方法是家長、學生都按八折收費。請你算出選擇哪家旅行社合算。又如,在學習《黃金分割》后,讓學生去找找生活中的黃金分割,體會數學美;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應用》后,讓學生去測量學校的旗桿的高度;在學習《位置的確定》后,讓學生把班級每個同學的位置確定一下等。
類似這樣既有趣又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不僅能有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
二、設計調查性作業,讓學生在探究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設計調查性作業,有利于拓展作業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去觀察現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培養探究能力的必然途徑。例如,統計知識的作業,可讓學生做一個月的“小當家”,調查、記錄當月的水電費與零花錢等,一個月后再與其他同學的統計加以對比,看看誰家的費用較少,研究家庭人口多少與資源耗費量的關系,進而與節約能源、環保等社會問題聯系起來。完成這一作業,學生要自己動手設計表格、整理資料,要堅持每天記錄,又要計算匯總、對比,還要研究其中的數量關系等,在這一過程中,用到了加減乘除、統計圖表、比較大小的基礎知識,既讓學生鞏固了調查、統計的方法,又對學生進行了節約、環保等方面的教育。
三、設計自編性作業,促進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增強數學學習的情感和信心
新課程標準把學生作為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強調要盡可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學生能力是關鍵,因此,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放手讓學生根據要求自己設計、編寫作業,能促進學生獨立進行思考、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之后,我設計了如下作業:我們學校的環形跑道的周長是400米,有甲、乙兩個同學參加1500米長跑訓練,他們的速度不同,他們都跑完了全程。根據這些條件,編出一道練習題。這種自編性作業,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和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用自己擅長的表現方式把自己的學習體驗與認識呈現出來,較好的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
四、設計層次性的作業,讓每個學生在成功中實現數學能力的發展
新課程標準認為,不同的學習個體有不同的經驗和認知方式。這種差異決定著他們面對同一個認知對象時有不盡相同的看法,而各自的看法必然打上各自的人生烙印。這決定了學習者對事物的認識有層次、高低之分。看到了個體的層次性,就會懂得因材施教原則永不過時,就要依靠學生的層次性來安排教學活動。對于作業設計來說,可將作業難易程度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B層為簡單綜合題或變式題,C層為綜合題或探索題。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較強的學生可選擇C,中等學生可選擇B,學困生可選A。例如,在教學“合并同類項”之后,有位教師設計了如下的作業:
1.化簡(1)3y+2y;(2)2a2b-5a2b+3;(3)3(a+b)+6(a+b)-10(a+b)。
2.先化簡再求值:5xy-9x3y2-4xy+x3y2-11xy-x3y-5,其中x=1,y=-2。
3.已知2x3m-1y3與-x5y2m+1是同類項,求5m+3n的值。
其中,題目1面向全體學生,題目2和題目3為選做題。主要面向B、C層的學生。此種設計能讓全體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優先得到提高,從而解決了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消的現象,調動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促進了全體學生的發展。
五、設計合作性作業,讓學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數學知識的建構
新課標承認個體的層次性,因而倡導合作學習。通過合作與討論,可使學生不斷完善對事物的理解,看清事物的各個方面,進而認清事物的本質。在這種協作學習的環境中,學習者群體的思維和智慧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共同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例如,小課題研究、手抄報之類的作業都需要學生間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時間的合作。為完成這一類的作業,學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互助中促進了交流,在交流中學會了合作。不僅增進了友情,而且提升了人際交往的能力。
總之,以新課改精神為指導,設計適合學生特點的作業,讓作業富有個性、針對性和應用性,不僅能使數學學習洋溢著生命的氣息,而且能促進學生把對待作業的態度生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對孩子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 易 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