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民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0119-02
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學要求“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生為本”。有效的課堂教學體現在學生的有效學習和教師的有效指導兩個方面。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又要關注老師的教,即怎樣引導、幫助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構建,形成對知識的探究和發現能力。
一、確定正確的教學出發點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有所得,這種獲得可能是科學的知識、方法,也可能是思維模式的訓練、科學態度的培養,還可能是科學情感的熏陶。基于這樣的教育目的,高中物理教學的出發點就不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考第一,而是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課堂并且有所得。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理解和尊重學生,轉變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主體性及潛能的發掘,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明確“面向全體”不是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而是平等地為每個學生提供表現、創造和成功的機會,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去看待課堂的師生關系,讓每位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
每個班都會有幾個學生,成績不好,成為班級發展進步的包袱,令每一個任課老師頭疼。可是大家從這幾個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他們真的不想學好嗎?其實他們也想好好學習,只不過由于之前學習中的漏洞太多,很多的知識點聽不懂,很多的題目找不到解決的思路。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關注這部分孩子,不要將他們遺忘在布滿塵埃的角落,因為教育是公平的。由于高中物理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難度大,所以教學中梯度的合理設計非常重要,教師要選擇一些適合的難度稍小一些的問題讓這些學生參與,讓他們體會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慢慢地進步。同時,號召同學間互幫互助,讓他們不要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破罐破摔,不要因學習成績不好而沒有了自信。因為就他們以后的發展而言,“行行出狀元”,而要讓自己成為“狀元”,自信是至關重要的。
二、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
我們教師每天要忙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與學生談心、與家長聯系、教學研究、班級管理等等大量的工作。但辛苦換來的教學效果有時候并不理想。痛則思變,教師要更新教學方式,落實“有效教學”。
1.鉆研教材,編寫科學的講學案。有時辛辛苦苦上完一節課后,會有學生說“我都不知道你想講什么”,“學習這些內容有什么用”,這都是會反思的同學才問得出的好問題。作為教師應該認真反省一下:教師雖然有課前引入,但因為學生不明白教師的講課意圖,聽課時自然就會帶有盲目性,較難將前后知識連貫起來。就好象某人去尋找一個陌生的地點,在毫無提示的情況下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但若事先給他一張地圖,讓他有目的性地去尋找,效果就會完全不同了。在威海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高中物理教研員姜進輝的要求和指導下,教師們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編寫講學案,將主要的知識及教學流程提前整體地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盡早形成知識體系。編寫講學案要注意以下幾點:(1)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設計,讓后進生有可做的題,優生有題可做,各有所得;(2)要有梯度合理、科學有效的問題設計,用問題把知識點串聯成為一個整體;(3)要留有足夠的空白,便于老師備課、學生筆記和對課堂生成的記錄;(4)要便于教師課內批改,及時反饋。課內時間有限,為掌握盡量多同學的練習情況,講學案中的練習要盡量設計成填空、選擇或單知識點訓練的形式,方便教師邊巡視邊批改,并有時間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個別輔導。
2.成立學習小組,展開充分的討論。經過整合教材,編寫講學案后,教師對全班講課的內容要惜字如金。主要是講清主干內容;重視分析思路。這要求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要總是包辦代替,為了防止學生出錯而“強調”不停。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這樣才能充分暴露問題,然后在課內批改中就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糾正。為實現“有效教學”,加強“課內研討”這一環節是必須的。因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沉淀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而思維方式的訓練單靠教師講學生練,效率還不夠高。要實現從量變到質變,開展“課內研討”是有效措施。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十多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4-5人。新授課時,讓他們小組內討論講學案上的問題,共同學習建構新的知識體系;習題講評課中,他們小組內討論出錯的習題,尋找出錯的原因,探尋正確的解題思路。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克制“講”的沖動,給予學生課內充分研討的機會,真實地展示思路的尋找過程,使我們的課堂進入“無為”時期。只要教師有允許學生犯錯的寬容心和真心幫助學生的責任心,這種看似“無為”的課堂其實是學生最徹底的自我表現和真實的參與,整個探討過程都會給他們的后繼學習埋下堅實的意識基礎和豐富的情感基礎。
三、學生要注意個人自學與小組合作的有效統一
1.學生自學。因為“有效教學”的課堂以教師的“傳道”和“解惑”兩方面為重點,一些非重點內容或一看就會的內容以學生自學為主,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2.小組合作。在個人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疑問,在學習小組中大家可以充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大家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并且在討論習題的時候還可以相互學習不同的解題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小組間互助。有時候學習小組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大家討論后也沒有答案,這時候老師最好克制住自己講的沖動,可以讓遇到問題的小組去向其它會的小組請教,全班一起切磋,最后教師總結即可。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有效教學,以學生的探究為主,以學生得益多少、發展多少為評價標準,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現成的教法和學法,需要我們廣大的物理教師共同的探討和研究。讓學生“動”起來,讓物理課“活”起來,讓物理知識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成為解決生活難題的武器,是每個物理教師追求的永恒目標。
(責任編輯 全 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