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然 高敏


進入2014年,大數據行業的熱潮持續高漲。近日,有消息稱,光大銀行研發的陽光理財?資產配置平臺(AAP)直接和間接促成了投資者對理財產品、代銷基金、代銷保險和其他產品的一攬子配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平臺直接促成的銷售額為28.73億元,基于該平臺生成的財富管理報告書達成的銷售額為30.81億元,預估通過門戶網站達成的銷售額為24.75億元。
據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管理研究院博士張永力估算,國外大數據行業約有1000億美元的市場,而且每年都以10%的速度在增長,增速是軟件行業的兩倍,產業發展潛力非常巨大。
大數據廠商聯盟秘書長李永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們都在大量地產生和接受數據,個人將越來越靠數據選擇,政府企業將越來越靠數據決策,大數據將真正地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
大數據產業鏈現雛形
近幾年,大數據行業在國外受到極大重視。2012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把大數據、大影響作為重要議題。
美國政府將大數據視為強化美國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把大數據研究和生產計劃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2012年3月29日,奧巴馬政府宣布投資2億美元啟動《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希望增強收集海量數據、分析萃取信息的能力。
大數據的火爆,也帶動了國內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對大數據的熱情。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市場逐步向前推進,再加上高科技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速度的進一步提高,我國大數據產業鏈雛形顯現,給產業鏈企業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使它成為IT領域的又一大新興產業。
2011年以來,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通信學會先后成立了大數據委員會,研究大數據中的科學與工程問題,科技部的《中國云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工信部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等都把大數據技術作為一項重點予以支持。
但目前而言,我國數字化的數據資源總量遠遠低于美歐,每年新增數據量僅為美國的7%,歐洲的12%,其中政府和制造業的數據資源積累遠遠落后于國外,而豐富的數據源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前提。就已有有限的數據資源來說,還存在標準化、準確性、完整性低,利用價值不高的情況,這大大降低了數據的價值。
哈佛商業評論說,大數據本質上是一場管理革命。要讓大數據能夠真正發揮作用,深層次看,還要改善我們的管理模式,需要管理方式和架構與大數據技術工具相適配。這也是大數據產業發展極其重要的環節。
大數據對于所有行業而言,都絕對是一個關鍵的競爭優勢之源。那些很好地理解并且擅長利用大數據的組織,將有可能實現持續性地創新、保持敏捷性并能持久改善盈利狀況。
中小企業大數據前景廣闊
目前國內,不論是國企還是民企,真正在業務決策中以數據分析結果為依據的,主要集中在銀行、保險、電信和電商等幾個行業。數據分析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價值發現過程的好壞與成敗。可以說,沒有數據分析,大數據只是一堆IT庫存,成本高而收益為零。
國內國外,大企業在大數據運用方面都方興未艾,有很多邏輯運用。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都在結合自身業務情況,積極推進大數據應用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進展。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大數據似乎關系不大,其實不然。每個人都是數據的曝光者、貢獻者、所有者。在李永看來,中小企業其實就是大企業的一個縮影,所以在數據采集、分析處理、運用以及數據的價值方面跟大企業是一樣的。小微企業有非常廣闊的大數據運用前景,同時,大數據的運用對于中小微企業而言也是很有必要的。
李永認為,對于每一個中小微企業,大數據的運用應體現在三方面。第一是要充分利用政府、社會的數據資源、數據發布分析的結果。第二是要利用社會某些大型企業的數據報告,或者是一些指導性的數據分析報告。第三個也是至關重要的,就是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服務自己的企業,提高企業競爭力。這樣的大數據分析不亞于大企業對數據的分析,所以中小微的大數據分析是社會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隨著中小企業的發展,他們的數據量會相應激升,這就需要對核心數據進行分析,并且得到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一位業內人士稱。但是在國內能夠對大數據進行基本分析和運用的,只有少數幾個行業的少數企業。對于大型企業來說,他們有足夠的人力和財力對海量的數據進行數據挖掘。相比之下,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由于資金實力相對有限,一套IT系統再加上進行數據分析需要花費的資金可能就是他們無力承擔的。
高成本難題的解決之道
對于小微企業無力承擔高昂費用的問題,犀思云計算CEO張雄國認為,可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中國的傳統產業雖然很多都是跟互聯網結合緊密,但是畢竟主營的不是互聯網產業。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去研究這么專業的問題,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主要還是如何存活下去,包括如何發展核心業務,在沒有成長到一定級別時候,沒有必要去做復雜且專業的事情。
他認為,整個大數據,包括大數據的分析、部署到后端支撐,涉及的軟硬件、管理等環節包含的邏輯思維太多,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可以購買大數據廠商由專業能力抽離出來做成的具體產品。目前在我們國家,能對大數據產業從軟件到思維再到底層基礎架構都非常了解的團隊和個人比較少,面臨人才緊缺時期,需要社會化大分工,大數據廠商將互聯網專業思維抽離出具體產品,這是對中小企業比較有價值的地方。
北京九章云極科技CO-CEO方磊表示,大數據以及云計算可以給中國企業市場帶來變革。企業可以通過產品,快速便捷地開發適合自己的大數據分析平臺。他指出,云上服務意義在于可以降低企業開發大數據的成本,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可以快速開發自己定制的服務,不需要消耗太多的人力、財力。
另外,李永提到,大數據服務離不開媒體。媒體通過利用互聯網、紙面、語音等各種媒體優勢平臺來進行數據傳播。對于大數據的采集,特別是數據的發布,媒體是作為數據公開、推送、傳播的一個最重要的載體。現在廣東成立大數據局以后,廣東省政府會把各個行業、政府各個主管部門的信息通過一個公共平臺發布上去,這對于中小微企業來說也是了解政府政策、行業動態的一個好的渠道。
而就數據開放方面,李永表示,美國將數據開放作為立法,但在國內可能需要一個過程,或許在將來,銀行、房屋交易數據都會漸漸進行開放。數據的開放,跟科技對于民族的發展一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政府牽頭,在數據的開放方面走出了第一步,那么各個行業、各個企業的數據開放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