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千呼萬喚,市場和眾多民營資本期待已久的民營銀行終于初現江湖。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披露,銀監會近日已正式批準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以及天津金城銀行這三家民營銀行的籌建申請。此時,距離2013年7月國務院首次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已經滿一年。
民營銀行一直被稱為攪動傳統銀行業的“鯰魚”,尚未出生就被寄予厚望的民營銀行是否真的能在傳統銀行領域攪動出新的活力,人們拿捏不準。
“鯰魚”的潛力何在?
人們時而期冀民營銀行這條“鯰魚”攪出活力,時而又害怕它攪亂了市場。
在國外,民營銀行卻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已有多年的發展歷史,也有諸多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在墨西哥、捷克和俄羅斯,民營銀行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特別是俄羅斯國有銀行只占三成,由于對民營銀行過于放任自流,導致民營銀行從事投機倒把,呆壞賬占到銀行資產的50%,并引發了外資的出逃。
相比較而言,美國的民營銀行最為成功,社區銀行目前擁有24000多個營業網點,雇傭了近30萬員工,控制著超過1.2萬億美元資產、1萬億美元的儲蓄,對個人、小企業和農場的貸款接近7500億美元。將近60%的規模在100萬美元以下的小企業依靠這些家門口的銀行提供貸款等金融服務。
對比起來,中國的首批民營銀行并沒有類似美國的發展環境,缺乏制度保障以及存款保險制度的約束,監管也未到位。在沒有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下,銀監會強調,不強制民營銀行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企業自愿選擇自擔剩余風險。為了防范關聯交易,股東自愿放棄了關聯貸款。也就是說,股東不在入股的民營銀行貸款。看上去責任較多,利益卻少,對于追逐利潤的民企來說,持續投資民營銀行的動力在哪里?民營銀行又該如何建立差異化的生存空間做大規模?
與當前傳統銀行的同質化競爭有所差異,民營銀行甫一誕生就定位于不同的業務特色。三家試點銀行在發展戰略與市場定位方面各有特色,如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將辦成以重點服務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為特色的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定位于主要為溫州區域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小區居民、縣域“三農”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天津金城銀行將重點發展天津地區的對公業務。
這兩年,對于傳統銀行來說,“最好的時代”也已成為過去,在利率市場化的沖擊下,民營銀行又能否自如應對也是市場關注點所在。曾任招商銀行行長一職達14年之久的馬蔚華曾表示,民營銀行如果走傳統的存貸利差模式,幾乎沒有活路。他認為,民營銀行只有跟互聯網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利用互聯網去延伸原先就比較少的物理網點,或者互聯網企業直接來辦銀行,通過互聯網金融不斷創新發展業務,這樣才有可能化解傳統金融遇上利率市場化所帶來的沖擊。
能否服務小微企業?
這些民營銀行是否有助于解決時下最受關注的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是一個問題。縱然民營銀行和小微企業都是私營,但這并不能保證它們會天然更親近。
小企業融資難是世界各國的普遍現象,并非中國獨有。根據歐洲央行的最新調查,歐元區11.6%的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障礙,而大型企業面臨融資障礙的比例只有6%。美國早在1953年就專門成立小企業管理局為小企業融資提供幫助,恰恰也說明美國小企業也面臨融資難問題。盡管歐美的商業銀行基本上都是私營銀行。
但中國的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比歐美發達國家更突出。實際上,世界銀行2010年對全球142個國家的融資可得性的調查統計顯示,與高收入國家相比,中低收入國家的中小企業普遍更難獲得銀行貸款。但這更多與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結構及金融體系有關,與銀行是國有還是私有關系不大。
從優化金融體系結構的角度看,設立民營銀行卻意義重大。中國的金融體系由銀行主導,而銀行體系又呈現出定位雷同、行為相似的同質化特征。長期以來,大部分銀行都傾向于“貸大、貸長、貸壟斷”,這也是當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情況近幾年有所改善,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存量調整相對緩慢的情況下,通過新設民營銀行,以增量激活存量,或者說發揮“鯰魚效應”,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就指出,可以預見,民營銀行未來可能將成為服務小微企業的主力軍。
防范風險至關重要
此次獲批的民營銀行共三家,分別是騰訊、百業源、立業為主發起方,在廣東省深圳市設立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正泰、華峰為主發起方,在浙江省溫州市設立溫州民商銀行,以及華北、麥購為主發起方,在天津市設立天津金城銀行。
資本市場向來是逐利而動,受三家民營銀行籌建獲批這一利好消息的刺激,7月25日民營銀行概念股井噴上漲。截至收盤,健康元、華峰氨綸漲停,順發恒業漲逾5%、華聯礦業、御銀股份等漲幅均超過3%。
與資本市場蜂擁而動不同,民眾和一些市場人士則顯得十分謹慎。首批三家民營銀行獲批之后,在一些門戶網站的調查中,很多網友在回答“是否會選擇在民營銀行存錢”時,表達了觀望的情緒。
據悉,雖然一直以來有聲音主張銀行可以破產,但是國內的銀行基本上有國家信譽作為保障,人們對其實力深信不疑。相比較而言,民營銀行則沒有國家信譽的背書,在沒有存款保險制度等的情況下,一旦出現風吹草動,就有可能產生嚴重的流動性問題。
雖然存在困難,但從中國金融改革的角度看,民營銀行的發展是大勢所趨。專家認為,首批民營銀行試點的意義,遠不止首批試點銀行的經營前景究竟如何、能占據多大的市場份額等等,更重要的在于“注入活水”。
隨著民營銀行的批準建立、引入存款保險制度、建立金融機構破產制度、進一步放寬非銀行融資等一系列步驟的實施,相信民營銀行自身也將更加完善。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指出,民營銀行定位明確、利潤很直接、產權很清晰,在吸收存款上會努力采取辦法吸存,也會更加積極地拓展市場。
引發大家關注的、此前呼聲最高的阿里卻缺席首批名單。日前,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籌)副總裁俞勝法對媒體透露,阿里民營銀行未搶在第一輪,主要原因是籌建方案尚未成熟。其中,堅持要做純網絡銀行模式,或是阿里未能嘗民營銀行頭啖湯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為國內目前還沒有網絡銀行先例,阿里稱,對于市場環境等方面的調研也還需要時間。
阿里銀行追求的是沒有線下物理網點、完全依賴互聯網開展業務的“純網絡銀行”模式。這種模式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為客戶提供服務,因此在國外也被稱為AAA(Anytime、Anywhere、Anyway)銀行。這種模式在我國尚屬新興事物,法律監管方面還處于真空,貿然開展民營網絡銀行可能會埋下諸多風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