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娟 易玨

一向被視為跨國公司在華運作成功樣本的微軟,近來在中國的日子可不好過。
短短七天內,國家工商總局對微軟連續進行了兩次反壟斷調查。多年來一直受到壟斷質疑的微軟最終在華被立案調查。
無法擺脫的嫌疑
7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對微軟在中國內地的四個經營場所進行了搜查,并突擊檢查了外包公司埃森哲。被調查的第二天,微軟(中國)便正式發表聲明稱“始終如一遵守并符合中國法律法規”。然而這一聲明并沒有阻止工商總局于8月4日對其展開的第二次調查行動。
8月6日,工商總局發布官方消息稱,根據《反壟斷法》,調查仍在進行中。《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隨即輾轉聯系到微軟(中國)戰略部相關負責人,但卻得到這樣的采訪回復,“目前我們正在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的調查,暫時還無法就此事接受任何采訪。稍后公司方面將公開回答相關問題。”
據悉,事發后除了官方表態配合調查之外,微軟(中國)迄今謝絕一切采訪。
其實,早在2013年6月,工商總局就對企業舉報的微軟問題進行了核實,并約談了微軟和相關企業。盡管當時微軟方面提交了相關報告以規避質疑,卻并未消除其壟斷的嫌疑,直到此次反壟斷行動展開。“足見國家工商總局為這次的反壟斷行動做了長期較為充足的準備。”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王志樂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指出。
而在此番調查中,從工商總局發出的官方聲明可知,微軟目前主要涉及的是搭售和兼容性問題,而這更是微軟進入中國以來久遭詬病的市場問題。
在互聯網行業分析師饒凱看來,“微軟一直存在濫用其強大市場支配作用的嫌疑。”原來,盡管微軟的操作系統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非常高,但卻對一些國產軟件無法兼容,“在這種情況下,微軟還一直在搭售其他軟件。”如此,不僅削弱了國內優質應用軟件的市場作用,更會影響我國本土應用的發展。
據《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了解,在搭售問題方面,許多國內科技公司對此痛斥已久,包括金山、中科紅旗、永中等公司都曾控告過微軟的壟斷行為,并多次采取行動抵制微軟Office。饒凱表示,微軟的做法不僅剝奪了用戶的選擇權,更嚴重損害了我國本土軟件廠商的利益。
一場持久的風暴
其實,我國共有三個部門對跨國公司的壟斷行為進行著監控調查。其中包括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以及此次對微軟展開調查的國家工商總局。據了解,工商總局主要負責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沒有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對外銷售、存在不合理交易條件等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的調查。
而對于中國的政府部門而言,要判定跨國公司在華的業務是否涉嫌違反《反壟斷法》,不僅要看是否存在溢價,更要看其是否存在著市場集中。王志樂提到,在這一基礎上,再看這些公司企業是否存在著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經營者集中及限制競爭等情況。”
另外,根據《反壟斷法》第47條,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將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就此,根據微軟公司財報,其2013全球收入為657億美元,中國市場收入約占其收入的10%。如果處罰以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來計算,微軟面臨的最高處罰為6億美元。
事實上,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在國際市場上曾因搭售問題等屢次遭到反壟斷調查,結果多以罰款收尾。其中,微軟在歐盟被罰款金額已累計超過20億元。
長期以來,眾多國內的科技公司對微軟虎視眈眈,一直礙于其在市場中的壟斷地位,無法在關鍵性產品上有所發力或競爭。然而,反壟斷行動為他們提供了機會。
“超國民”回歸市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王志樂建議,我國應該參照美國及歐盟的相關做法,對計算機辦公系統設備預裝的Windows加強管理,并嚴格要求不能隨意搭售。
據悉,中國的一些科技通訊軟件設備公司已經開始展開動作,其中上海聯彤網絡通訊與中國科學院聯合自主開發并發布了中國的操作系統COS,這一系統可以應用到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等許多設備,目的便是打破谷歌、蘋果和微軟系統在中國的壟斷地位。饒凱稱,“這無疑是一個好的開始。”
從對高通到微軟,我國政府相關部門依次展開的反壟斷調查,的確彰顯出我國已經開始防范并限制跨國公司帶來的消極影響,對此,王志樂分析認為,“這更向市場發出了一個明顯的信號:市場要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中國政府首先要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開、競爭的市場環境。”而為達成這一目的,反壟斷調查便是我國對市場上一些跨國企業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的一次嚴格肅清。
當微軟等跨國公司在中國遭遇反壟斷時,恰恰證明了“大型外資企業在華享受‘超國民待遇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公平、平等競爭與合作更加成為市場發展的要義。”在王志樂看來,反壟斷調查是中國經濟發展趨向市場化、國際化的體現,并且以對微軟為首的跨國公司展開的調查舉措來看,我國的反壟斷措施正變得日益有效并成熟。
“事實上,跨國公司在華發展對于我國經濟利大于弊。”王志樂強調,我國政府部門以及本土企業等更應把主要精力用于如何發揮跨國公司的積極作用方面。“這樣一來,我國本土企業就不會錯失跨國公司帶來的機遇,有利于把握我國面臨的發展戰略機遇期。”
即便當前市場內的反壟斷行動仍在進行,但對于跨國公司及我國本土企業而言,王志樂建議,今后兩者在市場內的競爭合作中,中國本土企業需要進一步創新思路,變被動防御為主動合作并競爭,既要吸納整合跨國公司帶來的資源,更要在戰略上對跨國公司做出謹慎與防范。
饒凱指出,“在反壟斷行為展開之后,國內的本土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關鍵還是看自身實力。”
盡管以微軟為首的跨國科技公司如今在中國市場內岌岌可危,但是本土企業不能放松警惕及放慢研發速度,要汲取技術經驗,在市場發展優勢面前,把握機遇促進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