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娟

處于白酒行業調整期中的瀘州老窖,堅守保價政策一年后仍難以抵御市占率嚴重下滑的趨勢,尤以國窖1573系列產品的巨幅降價開啟了市場保衛戰。
近日,白酒巨頭瀘州老窖在成都舉行的經銷商大會上,正式宣布旗下高端系列品牌國窖1573進行大幅降價,其中52°經典裝的市場零售價從1589元/瓶下調至779元/瓶,降幅竟超過了50%。
值得關注的是,經歷了塑化劑風波和“限酒令”雙重打擊之后,即便國內高端白酒的價格紛紛應聲下跌,國窖1573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卻成為唯一一個曾對經銷商實行嚴格保價政策的企業。從當初的逆勢保價到現今的巨幅降價,瀘州老窖經歷了怎樣的波動?
“挺價”犧牲大
白酒行業分析人士徐濤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透露,“彼時的限量保價并不是瀘州老窖為拯救國窖1573一時興起,之所以逆勢保價,是由于瀘州老窖公司在去年簽下的一紙回購協議。”原來,當時的瀘州老窖借貸6億元以“清理串貨,整頓市場”的名義,從全國經銷商手中回購國窖1573產品庫存近10萬件。
《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就此對北京地區瀘州老窖的代理經銷商進行了相關走訪問詢,其中地處西城區右安門內的北京國為景盛商貿有限公司,是北京最大的瀘州老窖經銷代理公司,其總經理張代剛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自2012年高端白酒市場銷售遇冷后,瀘州老窖的經銷商庫存壓力巨大,“那時候,不僅我們公司,很多的經銷商都出現資金無法周轉的情況,有的更為緩解壓力開始大批量低價拋貨。”據悉,當時瀘州老窖旗下高端系列產品的渠道和終端價格一路下跌,市場信心幾近崩潰。
張代剛回憶說,按照當時的協議,瀘州老窖三年后會將產品返還給經銷商,并承諾產品三年后的升值收益歸經銷商所有,如果貶值則由瀘州老窖予以補足虧損。
“瀘州老窖的這一做法,實質上等同于變相引入銀行資金,為其旗下高端白酒托盤以保住其價格。”徐濤強調,對瀘州老窖而言,這更像是一步迫不得已的棋。
假若產品降價,瀘州老窖就要向經銷商補足差價,而降價之后瀘州老窖方面借貸抵押物的估值相應就會縮水,如此瀘州老窖又要面對來自銀行方面的壓力。因此,“昔日為保酒價不跌而進行借貸回購的救市行為,已經演變為瀘州老窖和國窖1573的不堪承受之重。”在徐濤看來,盡管從2013年開始其他各白酒品牌紛紛以“跳水” 價格過渡行業寒冰期,之于瀘州老窖或國窖1573,則只能采取與市場同業相悖的保價模式來保障其市場生存。
“當然,做出挺價決定也是瀘州老窖公司的一個戰略性安排,既要為旗下那些中檔產品留出市場空間,更表明其預想在高端白酒市場實現對五糧液等同業的‘彎道超車。”徐濤坦言,這一“美好”選擇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堅守一年“穩定價盤、保住形象、保證客戶利潤、穩定營銷體系”的保價政策后,瀘州老窖于近日向市場交出了一份甚是悲哀的成績單。其2014年半年報中顯示,今年上半年以來,瀘州老窖實現營業收入36.37億元,同比下降30.8%;這其中高檔酒類的營業收入僅為5.17億元,同比竟下降了67.08%。從產品結構上來看,高端酒品的下降成為瀘州老窖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甚至高于旗下整體酒品30.8%的降幅。
張代剛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之后,高檔白酒就進入了深度調整期,銷售重挫已成為不爭的現實。”而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堅持“挺價”的國窖1573去年還逆勢提價110元,使終端市場的售價攀至1500元左右。“瀘州老窖一度比五糧液都貴出好多,幾乎沒有人敢喝了,我們經銷公司的銷量更是有減無增。”
如此,“孤芳自賞”的瀘州老窖在高端酒品市場猛烈下滑的惡劣環境下,不得不對保價一年多的國窖1573進行降價,以求“斷臂自救”。
降價搶市場
就在業內狠批瀘州老窖“選擇失誤”之時,國窖1573的大幅降價尤引得業內稱其“品牌市場不保”的危機論發出。記者認為,此次大幅降價無疑會使瀘州老窖的百余家核心經銷商接受高端酒品“利潤高企”時代已經過去的事實,更預示著瀘州老窖去年財報中關于“2014年實現收入116億元,同比增長1.5%”的構想或將成為泡影。
對此,徐濤更是指出,就在瀘州老窖最新公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可知,由于整個白酒行業形勢的不確定性仍在增加,所以2014年瀘州老窖公司的銷售收入目標完成的可能性已經不大,“此次大幅度調整價格的目的便是促進高端酒品的動銷,搶占日益縮減的市場份額。”
據張代剛介紹,2014年五月,五糧液率先宣布其核心產品52°水晶瓶五糧液將出廠價下調至609元/瓶,之后國窖1573便緊跟其后,宣布對經銷商計劃內結算價格調整為560元/瓶,終端零售價最高也僅為799元,“這比此前保價期間的1589元/瓶的零售價格足足低了一半。”張代剛本人都對價差感到驚訝。
“瀘州老窖之前保價行為的最終結果證明,現今以降價形式來適應白酒行業現狀,才是符合市場發展的價值規律。”徐濤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就在其發布的半年報中可見,公司對高端酒品的市場策略和營銷方法進行了改進與調整,使國窖1573在價格及推廣方式上更適應消費者的需求及心理預估,更能使瀘州老窖利潤快速下滑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此前,北京的白酒市場整體都不太好,國窖1573的走量更不用說。如今瀘州老窖下調國窖1573的出廠價格,使得庫存量有了熱銷的趨勢。”張代剛還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透露,在國窖1573保價期間,茅臺、五糧液的銷量一直領先,然而一經降價,國窖1573的銷量增速甚至超過了早先降價的五糧液,“以我們公司的銷售量來看,國窖1573降價后的月銷量是降價前的兩倍多。”
對于瀘州老窖借降價來打開市場的說法,徐濤認為,低價傾銷確實是有效的市場競爭手段,降價會擴大銷售,利于提升品牌業績,不降價便會銷量銳減。而國窖1573更是用自身實踐印證了這一市場規律:曾經逆勢保價甚至提價,最終卻被推入市場的死角,既讓渠道合作伙伴有所顧慮,更讓企業自身嘗到了業績下滑的苦果。“但對于產品體系較為豐富的瀘州老窖而言,在當前調整期中依然具備相當的競爭優勢。”他強調,擁有最大市場份額的品牌才是行業的最后贏家,盡管國窖1573的降價來得有些晚,但瀘州老窖的“亡羊補牢”卻為市場釋放了一個亮眼的訊號——白酒行業已經進入爭搶市場的階段,高端白酒的未來或將落入相互“比低”的怪圈。
就在采訪的最后,張代剛更是談到,“按照當前的銷售態勢來看,預計即將到來的中秋節還將會給瀘州老窖的市場帶來更多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