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早開展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天津文交所,現在是“賴賬”最久的文交所。
《中國經濟信息》綜合報道
據公開信息顯示,中國證監會對于天津文交所投資者的訴求給予了官方的答復。文件中提到,“我們已與天津市政府進行溝通,督促其妥善處理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份額化產品的善后問題。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繼續督促天津市政府做好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清理整頓工作。”
原本淡出公眾視野的文交所又重新獲得關注。證監會督促天津市政府有關部門處理天津文交所份額化產品的“善后”問題。投資者認為,“善后”一詞已經釋放出了要“處理”的明確1信號。
天津文交所是目前僅存的還在進行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的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在全國的交易市場清理整頓中顯得尤其特殊,而天津文交所份額化交易的退出,就意味著這一輪文交所的份額化交易退出歷史舞臺。
天津:堅守到最后
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模式,也即將估值后的文化藝術品進行等額拆分,每份額1元,拆分后通過電子交易平臺進行公開上市交易。
2011年股市的低迷,反而放大了天津文交所的造富效應。天津文交所演變成了“證交所”, 其交易異常活躍,《燕塞秋》與《黃河咆哮》瘋狂上漲,多次逼近停盤。曾從1元上漲至17元,漲幅超過1600%。各地政府群起效仿紛紛開辦文交所,并推出份額化交易。但隨之而來的高位跳水,讓尾隨而來的投資者叫苦不迭。
2011年下半年,《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國發[2011]38號)、《加強文化產權交易和藝術品交易管理的意見》(中宣發[2011]49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2012]37號)先后下發,對交易所清理整頓作出規范。由此掀起全國范圍內清理整頓類證券化的藝術品份額化交易以來,全國文交所都相繼退出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眾多文交所先后提交整頓方案,湖南文交所、泰山文化藝術品交易所、鄭州文交所等采取了“回購”等方式進行了善后處理,并不再開展份額化交易。
然而,距離2012年6月30日這個提交整頓方案的最后期限過去2年,全國僅剩下天津文交所依舊在進行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更沒有整頓方案,投資者如何“善后”等給出明確說法或者方案。
最早開展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發行產品和募集資金最多、社會影響最大的天津文交所,成為“賴賬”最久的文交所。
大而難倒
事實上,藝術品份額化產品的走勢,與荷蘭的郁金香事件極其相似。據資料顯示,1637年,一種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莖價格在一個月里上漲了485%。一年時間里,郁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1637年4月27日,荷蘭政府決定終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機式的郁金香交易。
到1636年底,雖然人們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莖的價格早已遠離其正常的價值,但是他們寧愿相信別人會比他們更“傻”投資已經變為投機。
通過文交所的交易使得藝術品不到一年之間從上漲十幾倍到下滑一半以上,這一漲跌幅度對于一件藝術品的投資周期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就實際結果來看,其被腰斬的局面證明了它目前仍未能引領藝術市場以一種創新模式發展。
盡管天津文交所此前發行上市的藝術品份額仍在交易中,但是交易量相比此前已經大幅萎縮,若比較其2011年剛上市的盛景已有“天壤之別”。進入7月份以來,該交易所兩次發布“關于藝術品份額特殊處理的警示公告”,皆因跌幅達到最大限制要進行“特殊處理”。
據悉,天津文交所開戶人數近5萬人,在全國文交所中規模與影響都是最大的。遲遲沒有解決份額化交易的問題,一種解釋是,“投資人投資于該所的資金少則幾萬元,多則幾百萬元。在當時情況下停止交易,有可能引發更大的市場風險。”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指出,天津文交所藝術品價格泡沫太大,如果退市無法補貼投資人。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天津金融辦人士已向其證實,針對天津文交所的整頓方案已數易其稿,但因情況復雜,仍舊未最終確定。
轉型艱難
藝術市場分析專家梅建平以“切糕現象”來概括文交所的投機經營。他將問題主要歸結為四點:第一,沒有考慮清楚誰是合適的投資者;第二,向廣大公眾進行集資這項功能開展得過早;第三,信息披露草率,特別是利益輸送沒有披露出來,為廣大投資者帶來不小的損害;第四,在投資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后,沒有做到及時保護投資人利益,成為一次“很不成功的嘗試”。梅建平認為,可以重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然后再起步。
深圳文交所是最早尋找轉型的國家級文化產權交易平臺,實現文化國有產權文化企業上市、孵化文化版權藝術品、銀行與文化產業基金一站式創新服務等業務。
上海文交所與深圳文交所簽訂戰略合作伙伴協議,在服務中央文化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文化版權交易和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等方面聯手促進發展;湖南文交所在業務上做出一系列創新嘗試,推出《魅力湘西》門票收益權項目;成都文化產權交易所推出的“文交所+電商”的新模式藝術品網上交易平臺正式上線;北交所郵幣交易平臺正式上線,并正式掛牌首批郵幣交易品種。
天津文交所也開始在業務上有所動作,如2013年推出協議轉讓藝術品。但根據官網提供的信息,公開轉讓的藝術品都為2013年推出,部分至今未能成功轉讓。2014年初,又簽約“泥人張世寶”,推出紫砂壺專場、古樹普洱交易等,7月份,天津文交所攜手天津星宇拍賣公司正式啟動“翰墨擷珍”水墨精品專場拍賣活動,天津文交所正在朝著專業文化藝術品平臺的方向轉型。
2014年初成立于香港的炎黃文交所,定位與藝術品平臺交易,逆勢擴張效應明顯,天津文交所是否能夠抓住這一次救贖的機會,還有待觀察,不過,炎黃的成功不僅有經營優勢,還有其地理優勢,而國內各地的文交所早在2012年就已經開始,但成效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