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玲
人工膝關節置換患者的護理體會
張燕玲
人工膝關節置換 ;護理;功能鍛煉
隨著醫學及人類老齡化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更多的重度膝關節患者選擇了更換人工膝關節。術后患者減輕了痛苦, 提高了生活質量。本科開展了許多人工膝關節置換的病例, 患者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一些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1 術前評估 詳細詢問患者病史, 有無各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術前積極檢查, 抽血化驗有無潛在感染, 彩超檢查有無下肢靜脈血栓。針對患者個體體質的區別進行綜合評估。
1.2 心理護理 患者易產生焦慮心理。一方面是可能對自己所患疾病知識的缺乏, 對醫院環境的陌生;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工膝關節假體的費用比較昂貴, 許多家庭承擔起來有一定困難, 加之各方面的家庭因素。此時醫護人員要主動的去關心患者, 了解他的心理并與之談心, 及時采取疏導和幫助。
詳細向他們介紹手術的方法, 術前、術后注意事項, 手術室的環境以及如何配合等, 使其消除緊張焦慮感, 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1.3 術前準備 手術前1 d常規備皮、清洗膝關節周圍皮膚,通知血庫交叉配血和備血, 術前禁食水6 h, 手術前30 min 根據醫囑預防性應用消炎藥物, 預防術后感染。準備止血、止痛藥物及去甲萬古霉素術中備用。準備好冰袋和食用鹽。
2.1 生命體征的觀察 術后要密切觀察患者神志及生命體征變化, 應用心電監護儀, 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等。
2.2 疼痛的護理 術后1~2 d可應用止痛藥物微量泵持續泵入, 2 d后改為口服止痛藥物, 這樣可以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痛苦。
2.3 傷口護理 術后膝關節采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并抬高患肢, 切口用冰袋冷敷, 目的是有效的減少傷口出血。若出血較多時要暫時夾閉創腔引流管, 防止出血過多, 必要時給予輸血。傷口要定時換藥, 一般術后14 d傷口愈合后拆線。
2.4 引流管護理 保持創腔引流管通暢, 避免扭曲、受壓,引流管的固定位置要低于傷口平面, 有助于有效的引流。避免因引流不暢而形成血腫或傷口敷料滲血過多。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和性質并做好記錄。一般持續 2~3 d, 引流液<30 ml/ d可拔除引流管。
2.5 預防并發癥的護理
2.5.1 預防泌尿系感染 囑患者多飲水, 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洗會陰2次, 留置尿管患者要保持尿管引流通暢, 應用防逆流尿袋。
2.5.2 預防墜積性肺炎 囑患者咳嗽, 盡量將痰液排出。也可用叩背及霧化吸入的方式幫助患者把痰排出。
2.5.3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 下肢靜脈血栓是骨科患者常見的并發癥, 特別是老年、長期臥床以及手術患者。本科術后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方法有:術后指導患者抬高患肢, 有利于血液的回流;應用足底氣壓泵治療, 利用氣壓對足底的沖擊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目的;麻醉過后, 即可要求患者進行主動的踝泵功能練習。另外應用藥物治療, 術后第1天開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或低分子肝素鈉。
2.5.4 預防褥瘡 保持床單位整潔, 污染后及時更換, 放置大小便器時動作要輕柔, 避免摩擦皮膚, 患者大小便后要清洗干凈。協助患者翻身每2小時1次, 并且按摩受壓部位皮膚。2.6 功能鍛煉 膝關節早期功能鍛煉十分重要, 除恢復膝關節功能外, 還有牽拉攣縮組織、避免粘連、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栓塞的作用[1]。患者手術6 h后就可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股四頭肌、腘繩肌的等長收縮鍛煉。術后3 d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主動膝關節伸屈鍛煉。
[1] 呂厚山.人工關節外科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9: 502.
2014-07-07]
475000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