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芳
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性分層與治療效果觀察
王海芳
目的 探討并分析高血壓患者進行心血管危險性分層的治療效果。方法 196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98例,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心血管分層, 并依據心血管分層的結果對患者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段,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記錄和比較。結果 治療后發現, 研究組患者中的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較治療前明顯減少,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 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心血管危險性分層, 療效較好, 值得臨床推廣。
高血壓;心血管;分層
在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時, 如果能夠對心血管的危險程度進行準確的評估, 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臨床上對于高血壓病癥的控制, 對患者的預后進行改善, 并降低心血管并發癥的概率[1]。本次研究通過對98例高血壓患者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心血管危險性的分層, 并根據分層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段, 對于高血壓患者血壓的控制, 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196例, 所有患者經肝腎功能檢查、B超、心電圖和常規體檢確診均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隨機將19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98例。對照組98例患者中,男56例, 女42例, 平均年齡(56.5±7.2)歲。研究組的98例患者中, 男54例, 女44例, 平均年齡(53.7±8.1)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血管危險性分層
1.2.1 心血管的危險因素 年齡>55歲的男性患者, >65歲的女性患者;患者有吸煙史;患者患有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癥的家族史或者病史;患者的血壓水平為1~3級;患者的膽固醇>5.72 mmol/L;患者體質量指數超標;對患者進行眼底檢查、肝腎功能檢查、B超檢查以及心臟心電圖等檢查發現有異常癥狀。
1.2.2 分層標準 以高血壓1~2級但是伴有3個以上的心血管危險因素, 或高血壓3級, 或高血壓靶器官受到損傷為高危;以高血壓1~2級但是伴有1~2個心血管危險因素, 或者高血壓2級為中危;以高血壓1級但不伴有任何心血管危險因素為低危。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入院后采用一種或者多種降壓藥聯合進行常規治療。治療時間為3個月。研究組患者入院后先進行心血管危險性的分層, 并根據分層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對所有患者進行生活行為的干預, 如體重控制、低鹽低脂飲食、運動、戒酒戒煙等。對于高危患者, 可以根據患者個體的耐受情況, 選取2~3種一線的降壓藥進行治療, 并同時進行降糖、調脂以及抗血小板的治療;對于中危患者, 選取1~2種一線降壓藥中的中長效降壓藥進行治療,從小劑量開始治療;對于低危患者, 可以采用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小劑量利尿劑等以及1種一線降壓藥進行治療。治療時間為3個月。
1.4 療效評定標準 以舒張壓下降超過10 mm Hg(1 mm Hg = 0.133 kPa) , 并且已經下降到了正常水平, 或者舒張壓沒有下降到正常水平, 但是下降超過了20 mm Hg為顯效;以舒張壓沒有下降到正常水平, 但是下降了10~19 mm Hg, 或者舒張壓已經下降到了正常水平, 但是下降沒有達到10 mm Hg為有效;若舒張壓下降未達上述標準, 則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4.0統計軟件對得出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3個月后, 兩組患者的高血壓病癥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 研究組患者的中危和高危患者較治療前少,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對照組好,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效果比較[n (%)]
高血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非傳染性的慢性疾病,是心力衰竭、腦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影響因素。資料顯示, 我國目前高血壓患者累計已有1.6億,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方面的改變, 高血壓的發病率正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 對于高血壓的治療, 主要目的還是控制高血壓并降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在治療的過程中,應該以預防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和對高血壓患者的病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為基礎[2,3]。
本院通過對98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心血管危險性的分層治療, 并根據分層的結果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在治療3個月后, 研究組患者的血壓下降幅度和心血管危險因素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 隨著治療的進一步深入, 可以發現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心血管危險性的分層治療, 可以有效的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和心血管危險因素,治療的總有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治療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上借鑒推廣。
[1] 屈志萍,劉新民,張燕杰,等.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分析.天津醫藥, 2011, 39(1):24-26.
[2] 黃群英,林芳,唐振媚,等.高血壓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聯素及胰島素抵抗與心血管重構的相關性.廣東醫學, 2012, 33(18):2783-2786.
[3] 王曉會,謝志泉,吳自強,等.血壓不同控制水平對老年男性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響.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2, 14(7):679-682.
2014-08-19]
450052 鄭州交通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