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偉 孫競
兩種術式聯合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壓作用研究
張忠偉 孫競
目的 分析激光周邊虹膜成形術(LPI術)聯合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SLT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術后患者眼壓的降低情況, 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 將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66例(92眼)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3例。對照組予以LPI術治療, 觀察組予以LPI術聯合SLT術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視力、眼壓及并發癥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3個月視力、術后7 d及3個月觀察組患者眼壓及術后病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LPI術聯合SLT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 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壓,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可以考慮在臨床適用推廣。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激光周邊虹膜成形術;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視力;眼壓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ure glaucoma, P ACG)是由于周邊虹膜堵塞小梁網, 或與小梁網發生永久性粘連,房水外流受阻, 引起眼壓升高的一類青光眼[1]。其發病率大約可占青光眼總數的 60%~80%, 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治療多以降低眼壓為原則。以往常用LPI治療PACG, 但是其部分患者的術后眼壓降低并不明顯, 且往往合并小梁網不同程度和類型的病變[2]。本研究應用LPI聯合SLT治療PACG,意在觀察術后患者眼壓降低情況, 為今后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2月來本院接受治療的PACG患者66例(92眼), 所有的患者均為首診接受治療,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其中觀察組33例(48眼), 其中男19例, 女14例, 年齡59~77歲, 平均年齡(66.89±7.43)歲;對照組33例(44眼), 其中男17例, 女16例,年齡55~75歲, 平均年齡(65.91±6.83)歲。排除眼壓超過35 mm Hg (1 mm Hg=0.133 kPa)患者、角膜透明度不良患者及合并明顯角結膜及虹膜炎癥患者,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常規眼科各項檢查, 確定無手術禁忌后接受手術治療。對照組施以LPI術, 常規縮瞳、麻醉后安放激光虹膜鏡, 激光波長為532 nm, 功率300~500 mW, 光斑直徑500 μm, 曝光時間為0.3 s, 按照順序光凝鼻側、顳側、下方、上方的周邊虹膜共24~30個點, 以虹膜發生明顯收縮而不發生爆炸的最高能量為宜。觀察組施以LPI術后予以SLT術, 安放房角鏡, 激光波長調整532 nm, 脈沖時間3 ns,光斑直徑400 μm, 對患眼前房角開放的小梁網處進行180°照射, 能量從0.4 mJ逐步增高, 直到有明顯氣泡生成為止, 照射點數為70~80點, 光斑避免重疊。術后7 d內應用常規藥物降眼內壓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術后7 d及3個月的視力水平、眼壓情況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比較采用t檢驗, 組間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的視力情況 兩組患者術后7 d及3個月視力均較術前有所好轉, 與術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3個月視力(0.95±0.15), 對照組為(0.81±0.13),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1。
2.2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的眼壓情況 兩組患者術后7 d及3個月視力均較術前有所好轉, 與術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及3個月觀察組患者眼壓均較對照組低, 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2。
2.3 并發癥情況 術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3.67%, 觀察組為27.08%,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均未經過處理, 7 d后自行消失, 詳見表3。

表1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的視力情況( x-±s)

表2 手術前后兩組患者的眼壓情況( x-±s, mm Hg)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n(%)]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多數為老年人, 發病后可導致嚴重的視力下降, 給老年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不便。年齡大的PACG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小梁網纖維化, 內皮細胞減少及色素沉著以及Schlemm管壓縮或閉塞[3], 這些病理改變是SLT手術治療的理論基礎。
PACG患者的治療存在一定難度, 直接施行SLT手術的難度更大。本研究在患者實施LPI治療后再予以SLT術治療,有效的緩解了患者的眼壓, 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先對患者實施LPI治療, 可以開放前房角, 以便清楚地觀察小梁網, 為SLT手術提供了先決條件。觀察組患者術后的平均眼壓明顯下降, 說明SLT聯合LPI可以有效降低眼壓, 改善房水循環。目前學術界對于SLT手術激光能量的選擇尚無定論[4]。本研究治療的患者中, 其小梁網的色素粘連均較為嚴重, 吸收了部分激光能量, 導致有限的能量可以進入小梁網內部, 且大部分的患者前房角狹窄, 不能充分暴露小梁網, 激光束照射角度傾斜, 使得光斑密度明顯下降, 所以本研究應用激光的能量較其他研究高, 選擇的照射點數也較多, 以至于術后少數患者出眼前節炎癥, 屬于較為輕微, 大量的巨噬細胞可以吞噬并清除小梁網中的碎屑, 利于房水循環, 有利于眼壓的下降, 所以并未給予抗炎藥物。
綜上所述, LPI術聯合SLT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可以有效的降低眼壓,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可以考慮在臨床適用推廣。
[1] 葛堅, 郭彥, 劉突, 等.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的初步臨床觀察.中華眼科雜志, 2011, 37(5):355-358.
[2] 陳翔宇, 才瑜.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病學研究及分類現狀.中華眼科雜志, 2011, 47(10): 949-952.
[3] 周煒, 黃煥光, 鄭潔, 等.激光周邊虹膜成形術治療閉角青光眼的中遠期結果.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2009, 27(11): 1283.
[4] 江文霞.小梁切除術后淚膜變化的觀察及護理.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0, 16(11): 1511.
2014-04-11]
264200 威海市立醫院(張忠偉);威海市婦女兒童醫院(孫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