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 張旋
高頻彩超與彈性成像聯合應用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診斷價值分析
盧燕 張旋
目的 比較高頻彩超和高頻彩超聯合彈性成像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診斷價值。方法 69例經手術病理證實甲狀腺良惡性結節患者進行高頻彩超檢查及聯合彈性成像檢查, 評估兩種診斷方法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結果 74個甲狀腺結節中, 良性病灶53個, 惡性病灶21個。高頻彩超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分別為52.83%、79.92%和71.53%, 顯著低于聯合應用(84.91%、92.62%和89.7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頻彩超聯合彈性成像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有較高的鑒別診斷價值, 可提高診斷準確性。
甲狀腺結節;彈性成像;高頻彩超彩超對較小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鑒別診斷不理想, 而超聲彈性成像通過對檢測部位施加壓力, 在鑒別甲狀腺良惡性結節方面具有優勢。本文通過對經手術病理證實為甲狀腺結節患者的高頻彩超和高頻彩超聯合彈性成像檢測表現進行對比分析, 探討聯合應用在甲狀腺良惡性結節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旨在提高其診斷準確率, 為臨床治療方式的選擇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3月擬行手術治療的甲狀腺結節患者69例作為研究對象, 共74個結節。其中男15例, 女54例, 年齡17~67歲, 平均年齡46歲。
1.2 方法 采用配備彈性成像技術分析軟件的彩色超聲儀,探頭頻率6~15 MHz。患者仰臥位, 下頜后仰充分暴露頸前區,記錄甲狀腺結節大小形態、邊界、內部回聲及微鈣化、血流分布情況;取結節最佳顯示切面, 啟動彈性成像菜單, 調整取樣框, 探頭輕觸上下彈壓, 待捕捉有效圖像后凍結分析,做出病灶區硬度與周圍組織硬度的相對比較參數。參照五分法標準, 將圖像分為0~IV級。將超聲彈性分級, ≤II級診斷為良性, ≥III級診斷為惡性, 作為彈性成像區分腫瘤良惡性的臨界點對良惡性進行判斷[2]。以手術病理診斷為金標準,分別計算術前高頻超聲和高頻超聲聯合彈性成像診斷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
1.3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6.0進行數據統計, 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甲狀腺結節的病理檢查結果 經手術病理證實, 結節性甲狀腺腫33個, 濾泡性腺瘤18個, 增生性結節2個;惡性結節21個, 均為甲狀腺乳頭狀癌。
2.2 彈性成像和高頻超聲對甲狀腺結節良惡性判斷情況
以手術病理證實為金標準, 比較兩種方法術前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結果顯示, 高頻超聲聯合彈性成像檢查對甲狀腺結節良惡性判定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顯著高于單純高頻超聲檢查,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69例患者經高頻超聲和高頻超聲聯合彈性成像診斷74個甲狀腺結節良惡性各指標的比較 (n, %)
甲狀腺腫瘤發病隱匿, 近年來檢出率明顯上升。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臨床意義在于檢測出惡性腫瘤, 不論大小, 惡性結節在甲狀腺結節中大約占9%~15%。因此, 提高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診斷率和降低漏診率,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高頻彩超由于高分辨力, 能清晰顯示甲狀腺組織及其周圍毗鄰關系, 可檢測出直徑>2 mm的甲狀腺結節, 如結節邊界、回聲、血流與分布狀況, 從而對結節的良惡性進行判斷,對于甲狀腺腫瘤的定位、定性、定量診斷具有獨到的優勢,是評估甲狀腺結節首選影像學檢查手段。超聲彈性成像則利用組織的硬度與病灶內部的病理結構密切相關的特性, 在外部壓力作用下, 組織較軟部分更易發生形變, 彈性成像通過了解組織硬度可判別所檢測組織的良惡性。甲狀腺腺瘤組織和結節性甲狀腺腫結節由濾泡組成, 質地較軟, 彈性分級以0~II級多見, 甲狀腺乳頭狀癌組織則組織硬度相應增加, 彈性分級多在III~IV級[1]。
本研究中高頻彩超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分別為52.83%、79.92%和71.53%, 與文獻報道的接近, 顯著低于聯合檢查分別為84.91%、92.62%和89.7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聯合檢查具有更高的鑒別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 高頻彩超聯合彈性成像在甲狀腺結節良惡性鑒別診斷中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有助于提高甲狀腺良惡性結節診斷準確性, 有效降低甲狀腺結節, 特別是惡性結節的漏診率。
[1] 郭茂平, 顳宏娟.常規超聲結合彈性成像在甲狀腺結節鑒別診斷中的價值.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3(8):1123-1124.
2014-04-16]
457000 濮陽市油田河東醫院超聲科(盧燕);濮陽市油田總醫院外科(張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