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燕
多索茶堿治療3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臨床觀察
霍燕
目的 臨床觀察多索茶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 將65例COPD患者隨機分為多索茶堿組(治療組33例)和氨茶堿組(對照組32例),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表現、肺功能變化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多索茶堿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90.9%高于氨茶堿治療組71.9%, 且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0%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多索茶堿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療效顯著、安全范圍大。
多索茶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氨茶堿;肺通氣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組小氣道阻塞性疾病,為呼吸系統常見病, 多發于寒冷季節, 易反復發作, 其咳嗽、氣短胸悶或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 生活質量下降, 急性加重期大多需住院治療, 增加患者經濟負擔。茶堿類藥物可明顯減輕氣道阻塞程度, 在基層醫院, 氨茶堿因起效快、價格便宜, 在臨床中被廣泛接受, 但因其治療窗狹窄、副作用大, 尤其在合并有心腦血管病老年患者中使用受到限制。現作者應用新型茶堿類藥物, 國產多索茶堿(山西普德藥業有限公司0.1 g/支)與傳統藥物氨茶堿作治療對比, 觀察分析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1月~2013年4月本科收住的共65例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診斷符合2007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分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1]。同時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 入選患者均處于急性發作期, 65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治療組33例, 其中男25例, 女8例;平均年齡(60.6±10.5) 歲, 對照組32例, 男26例, 女6例;平均年齡(62.2±9.8)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吸煙指數、病程及入院時情況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黃嘌呤類藥物過敏者、激素依賴者及有使用禁忌患者均被排除。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化痰及對癥等治療, 治療組靜脈滴注5% GS 250 ml+多索茶堿300 mg, 1次/d;對照組靜脈滴注5% GS 250 ml+氨茶堿250 mg, 1次/d。療程均為7 d。實驗期間不使用影響藥物吸收、代謝、排泄其他藥物。有明確感染指征者可加用抗菌藥物, 如發熱、血白細胞計數升高、胸片或胸部SCT平掃提示感染灶。治療前后檢查肺功能。對患者臨床表現、肺部啰音變化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量表化, 每天詳細記錄。
1.3 療效判斷標準 根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1]評估臨床效果。顯效:急性期肺部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或消失, 日常生活不受限制, FEV1、FEV1/FVC增加25%以上。好轉:臨床癥狀、體征未消失, 活動受影響不大, FEV1, FEV1/FVC增加15%~24%。無效:癥狀、體征無緩解或加重, FEVl, FEVl/FVC增加<15%。總有效率=(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對比 結果示治療組患者癥狀體征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兩組患者肺功能的比較 治療組患者肺功能的恢復程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就不良反應發生率而言, 治療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

表2 兩組肺功能比較(n, %)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組小氣道阻塞性疾病, 吸煙、粉塵、環境污染及反復的呼吸道感染是其急性加重的常見誘因, 其發病機制較復雜。據目前研究報道:黏液分泌增加、氣道感染和阻塞、肺血管改變、氧化劑損傷協同參與了COPD的病理過程[2], 而氣道阻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逆性。氨茶堿可直接松弛氣道平滑肌, 對支氣管有較好的解痙作用, 然而,氨茶堿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 且對藥物的代謝、吸收影響因素較多, 安全范圍較窄, 監測血藥濃度所需費用較高[3], 因而在具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中, 臨床使用受到限制。多索茶堿是一種新型黃嘌呤類衍生物, 因對肺外系統腺苷受體的低親和力[4], 而具有不良反應少、安全范圍大的特點, 從而在支氣管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中優于氨茶堿。李慧等[5]研究者報道多索茶堿通過抑制支氣管平滑肌細胞磷酸二酯酶阻斷腺苷受體以干擾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移動,從而達到松弛支氣管平滑肌作用。與氨茶堿相比, 多索茶堿起效僅需30 min, 而松馳支氣管平滑肌作用是前者的10~15倍[6], 故能夠迅速有效緩解患者胸悶、氣促等呼吸困難癥狀,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及延長生存期。本研究結果表明:多索茶堿和氨茶堿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然而, 與氨茶堿組相比, 多索茶堿的總有效率顯著增高;在急性期癥狀、體征、肺功能改善方面, 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且肺功能恢復時間提前;就不良反應發生率而言, 在臨床使用中, 多索茶堿不增加胃酸分泌, 對心臟功能及心律影響較小, 副作用發生率明顯低于氨茶堿[7]。故多索茶堿與傳統茶堿類藥物相比, 具有抗支氣管痙攣作用強、抗炎效果顯著, 起效快、作用時間長、無依賴性、副反應少等優點, 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一種安全有效的藥物, 但在臨床應用中仍需把握劑量及注意患者個體差異情況。
[1] 姚婉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 年修訂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7, 30(1): 8-17.
[2] 郝偉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國全科醫學, 2004, 7(6):365-368.
[3] 黎友倫, 羅永艾.氨茶堿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醫藥導報, 2005, 24(9):807-809.
[4] 李慧, 邢學勇.多索茶堿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122例效果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 7(8):104-105.
[5] 李艷麗.多索茶堿聯合噻托嗅銨粉吸入對慢阻肺肺功能的影響.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25):8-9.
[6] 楊紅雨.多索茶堿治療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70例臨床觀察.沈陽醫學院學報, 2008, 10(4):127-129.
[7] 段艾昆, 何連福.多索茶堿與氨茶堿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臨床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1, 05(3):158-159.
[收稿日期:2014-04-16]]
450000 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內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