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娟
綜合護理用于抑郁癥患者康復的臨床效果分析
高麗娟
目的 研究綜合護理干預對促進抑郁癥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76例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各38例。其中觀察組行綜合護理,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分析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結果 經針對性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RSD)評分為(9.66±2.60)分, 對照組患者的HRSD評分為(19.52±2.07)分, 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對抑郁癥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 能夠有效改善其抑郁癥狀, 值得推廣應用。
抑郁癥;綜合護理;康復效果
作者對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護理資料進行分析, 得出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本組抽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76例, 對患者的病歷資料作綜合性分析。納入標準:①符合抑郁癥臨床診斷標準;②臨床癥狀表現為:抑郁、焦慮等癥狀;③完成治療周期;④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組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心肺功能障礙;②遺傳性精神疾病。將本組76例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 其中觀察組38例患者中, 男23例, 女15例, 年齡為21~55歲, 平均年齡(41.25±2.64)歲。對照組38例患者中, 男26例, 女12例,年齡23~56歲, 平均年齡(42.095±2.76)歲。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即根據患者病情發展情況,取藥物進行治療。同時, 指導患者參與活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綜合護理干預, 即從用藥護理、生活護理等方面進行綜合護理干預。
1.3 臨床觀察指標 采用HRSD評分量表對患者前后的抑郁狀況進行評價, 并進行詳細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HRSD評分情況具體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HRSD評分比較( x-±s, 分)
分析相關數據, 兩組患者護理前HRS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經一段時間護理后, 均呈明顯將低趨勢, 且觀察組的改善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抑郁癥的誘發因素非常多, 屬于心境障礙疾病[1]。近年來, 抑郁癥患者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 早期常常表現為悲傷、抑郁、思維受限等癥狀, 然而很多患者并未意識到該疾病的出現, 隨著病情的發展, 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自殺的行為, 直接影響其正常生活質量。因此, 患者入院服藥治療期間,必須加強對其的綜合護理干預, 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
3.1 心理護理 受到原發疾病的影響, 患者往往會伴隨出現多種消極情緒, 可能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造成影響。因此, 護理人員開展對抑郁癥患者的心理護理, 應加強對其動態心理狀況的監察, 再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2]。
3.2 生活護理干預 ①加強對患者飲食的護理, 囑咐其進食高營養、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 該方式不僅能夠避免其出現便秘的癥狀, 還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3]。②加強病房內護理, 保證病房內干凈、整潔, 每天定時開窗通風, 提高空氣質量。由于抑郁癥患者睡覺時, 容易出現易醒的現象, 巡回護士查房期間, 應放輕腳步, 并將燈光調暗。對于伴隨出現失眠的患者, 可遵醫囑取藥物治療。
3.3 用藥護理 在藥物治療期間, 應告訴患者用藥治療的重要性, 囑咐其每天按時服藥治療。加強對患者服藥情況的觀察, 并進行詳細記錄, 避免其出現自行減藥的現象[4]。同時,告訴患者服藥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 降低其臨床不適感。
3.4 家庭和社會支持 ①囑咐患者家屬多入院陪伴患者,并鼓勵其積極接受臨床治療。②根據患者的病歷資料, 了解其興趣愛好, 并組織患者根據其興趣參加活動, 例如:看書、下棋、跳舞等, 促使其保證積極的心態接受臨床治療。加強活動期間的護理, 當患者出現沖突時, 應及時用語言撫慰患者, 避免其出現過激行為, 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綜上所述, 加強對抑郁癥患者的綜合護理干預, 不僅能夠提高其生活質量, 還能促使其積極接受臨床治療, 值得推廣使用。
[1] 夏春芝.綜合護理干預對促進抑郁癥患者康復的臨床研究.中外醫療, 2013(09):155-156.
[2] 呂曉平, 王恬, 蘇超.老年抑郁癥的護理體會.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 7(6):136-137.
[3] 戴麗娟.綜合護理在抑郁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24):134.
[4] 吳金仙, 鄭菊仙.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癥41例綜合護理干預.齊魯護理雜志, 2012(4):35-36.
2014-04-15]
136000 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