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婦科腫瘤患者開展個體化護理干預模式對其術后的影響
張艷
目的 探究婦科腫瘤患者開展個體化護理干預模式對其術后的影響。方法 90例婦科腫瘤患者。按照時間就診順序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個體化護理組各45例。常規護理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個體化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 根據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各個階段的不同需求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觀察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方式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結果 個體化護理組較常規護理組相比, 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明顯增高, 復發總人數9例明顯減少常規護理組的25例(P<0.05)。結論 采用個體化護理干預應用與婦科腫瘤患者術后的恢復有促進作用, 減少復發率, 值得推廣。
婦科腫瘤;個體化護理干預;生存質量
由于女性患者生理結構的特殊性, 在實施手術治療婦科腫瘤過程中應用的器械及藥物可能對子宮、卵巢等女性生殖系統及組織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不僅影響了患者生理機能上的改變, 還為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及經濟負擔[1]。因此, 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能夠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服務措施應用于臨床治療過程中, 以達到降低術后不良反應及復發率的目的。現將本院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婦科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 該組患者均為首發入院的良性腫瘤患者或惡性腫瘤Ⅰ期患者, 并簽署了手術知情權同意書, 按照時間就診順序分為兩組。常規護理組45例, 年齡28~56歲, 平均年齡為(38.7±3.4)歲, 發病類型包括8例宮頸癌, 23例子宮肌瘤, 14例卵巢腫瘤。個體化護理組45例, 年齡32~54歲, 平均年齡為(41.9±3.6)歲, 發病類型包括9例宮頸癌, 25例子宮肌瘤, 11例卵巢腫瘤。兩組患者在年齡及發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個體化護理組采用的護理方法如下。
1.2.1 術前干預 在婦科腫瘤手術開始前, 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住院環境, 并正確及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屬所提疑問,并向其交代疾病發病特點, 及注意事項等, 以減輕患者及其家屬恐懼, 焦慮心理。
1.2.2 術后干預 在行婦科手術之后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并記錄, 一旦發現嚴重不良反應, 應及時與醫療工作人員共同制定解決對策。另外, 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術后飲食及日常生活指導, 并幫助患者進行每日的鍛煉,促進生體機能的康復。除此之外, 保證護理人員能夠與患者進行定期的思想交流與溝通, 使其放松身心, 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心理負擔[2]。
1.2.3 出院指導及隨訪 出院前由其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術后恢復措施, 并囑患者定期來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方式下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包括:面部表情、日常生活、對治療的態度等。同時記錄術后6個月與術后12個月的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對比 個體化護理組較常規護理組相比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明顯增高,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對比( x-±s, 分)
2.2 兩組患者術后復發情況 常規護理組與個體化護理組于術后6個月, 術后12個月的總復發人數為分別為25例(55.56%)、9例(20.00%), 個體化護理組總復發人數明顯少于常規護理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患者對個體化護理對策的需求逐漸增高。本文研究中所應用的個體化護理干預即在常規護理基礎上, 根據患者術前, 術中及術后各個階段的不同需求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 以滿足患者的需求, 而此護理方法較常規護理方法相比更具有針對性及系統性, 對患者的預后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3]。本院針對不同護理方式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可作為判斷護理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指標, 患者可通過表格及問答的方式對自身生活水平進行評價, 包括情感以及日常生活等諸多方面, 較為全面及實用。
綜上所述, 個體化護理組有效的為患者提供了可實現的方案, 從根本上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 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程度較高, 值得推廣。
[1] 孫小花.護理干預對毛細支氣管炎治療輔助效果的臨床觀察.中國醫藥指南, 2009(18):3245-3246.
[2] 翁燕蓉, 付成華.28例重癥肝炎患者的護理干預.價值工程, 2011(18):2908-2910.
[3] 劉英慧, 張艷, 于娟.內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護理干預.中國當代醫藥, 2010(27):2765-2766.
2014-04-23]
276300 山東沂南縣婦幼保健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