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友軍
(寶豐縣中醫院,河南 寶豐467400)
心律失常是指由于心臟起搏點、心搏頻率、節律和沖動傳導等方面異常所導致的一種心臟并發癥[1],是心血管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對患者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嚴重者能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危及生命。減少其發病率和死亡率是治療的重點,西藥治療心律失常副作用大,且停藥后易復發;而中藥治療心律失常療效確切,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毒副作用較少,復發率低,長期預后較好,已經得到臨床工作者的普遍認可[2]。2011年9月—2013年9月,筆者采用養心復律湯治療心律失常60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心內科門診和住院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平均(50.28±9.12)歲;其中房性早搏12例,室性早搏15例,交界性早搏10例,心房纖顫8例,竇性心動過緩5例,房室傳導阻滯3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2例,陣發性竇性心動過速5例;伴發高血壓性心臟病10例,冠心病31例,肺心病6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心功能衰竭5例,無明確原因5例。對照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齡平均(50.05±8.98)歲;其中房性早搏13例,室性早搏16例,交界性早搏11例,心房纖顫9例,竇性心動過緩5例,房室傳導阻滯2例,病態竇房結綜合征1例,陣發性竇性心動過速3例;伴發高血壓性心臟病11例,冠心病30例,肺心病7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心功能衰竭5例,無明確原因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中醫心病診斷療效標準與用藥規范》[3]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心悸的診斷標準。
按照《西醫內科學》[5]和《臨床心電圖學》[6]各類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
符合上述西醫及中醫診斷標準的患者。
①藥物等引起竇房結沖動形成及傳導障礙者;②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功能不全、甲狀腺疾病、嚴重心律失常出現頻發阿斯綜合征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或合并有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④已安裝心臟起搏器者;⑤年齡>75歲~<18歲者。
治療組給予養心復律湯,藥物組成:炙甘草30 g,人參 10 g,麥冬30 g,五味子30 g,生地黃20 g,甘松 12 g,川芎 20 g,赤芍 15 g,丹參 30 g,龍齒30 g,半夏 10 g,石菖蒲20 g,山茱萸30 g,桂枝10 g,遠志15 g。1 d 1劑,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對照組給予穩心顆粒(由山東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 0006105),1 袋/次,3 次/d,沖服。
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按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治愈:癥狀及心律失常消失或明顯減輕。好轉:癥狀減輕,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減少50%以上。無效:癥狀及心律失常無變化。
半年后進行復發情況比較。
見表1。兩組對比,經Ridit分析,u=0.31,P>0.05,差別無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見表2。兩組對比,經卡方檢驗,χ2=5.46,P<0.05,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治療半年后復發情況對比
心律失常的臨床類型包括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過早搏動、心房纖顫、房室傳導阻滯等,根據其臨床癥狀,屬中醫學“心悸”“怔忡”“痰飲”“痹證”范疇。該病病機變化較為復雜,常以虛證、虛中夾實為主,基本病機變化為氣血兩虛,損及陰陽,瘀血、痰飲阻滯脈絡。病機形成大致有以下2個方面:①氣血虧虛是根本原因。心主血脈,心臟正常搏動、泵血全賴氣血之濡養,心血虧虛,不能營養心脈,則發驚悸、怔忡等癥狀,正如《丹溪心法·驚悸怔忡》所云:“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養者血,心血一虛,神氣不守,此驚悸之所肇端也。怔忡者血虛,怔忡無時,血少者多。”氣為血之帥,氣能生血行血。若心氣不足,不能生血行血,則心主血脈功能受損而發病,正如《傷寒明理論》所云:“其氣虛者,由陽氣虛弱,心下空虛,內動而為悸也。”②痰飲、瘀血是主要病理因素。氣血虧虛,推動無力,機體津液運行、代謝失常,導致津液內停、痰飲內生、水飲凌心而發病;氣虛不能行血,痰飲阻滯血脈循行,形成瘀血,導致血脈痹阻而發病。因此,益氣養血、化痰祛瘀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
養心復律湯重用炙甘草補益心氣,寓張仲景“炙甘草湯”中使用大劑量甘草“甘緩以補心氣”之意;人參大補元氣,補氣生血,兩者共為君藥,補益心氣之本,使心氣足、血脈充盈,心主血脈功能正常運行。輔以麥冬養陰生津,五味子安神復脈,同人參合用,尚有生脈飲補氣、養陰、生脈之意。生地黃養血,甘松行氣,川芎、赤芍、丹參活血化瘀,半夏化痰飲,龍齒潛陽安神,共為臣藥。佐石菖蒲豁痰開竅,山茱萸補腎、養精、生血,寓“補腎以養心、交通心腎”之意;桂枝與甘草相配,可溫通、振奮心陽。以遠志為使,可安神、豁痰、交通心腎。全方以補心氣、養心血為治療根本,兼化痰、行瘀、理氣、溫陽、安神為一體。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的甘草總黃酮成分,對冠脈結扎及CaCl2-Ach混合液所誘發的大鼠、小鼠心律失常均有較好的對抗作用[8]。人參皂苷具有強心、增強心肌收縮力和提高心率的作用,對氯仿、腎上腺素引起的心律不齊和室顫所致的心肌無力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9]。麥冬則有較好的擴張冠狀動脈、保護心肌和抗心律失常作用。人參總皂苷、麥冬總皂苷與甘草中的甘草酸成分合用能夠降低大鼠心房肌的自律性和興奮性,延長心房肌功能不應期,抑制腎上腺素所誘發的大鼠乳頭肌心律失常[10]。五味子能夠調節心血管系統,興奮腎上腺皮質功能。生地黃具有調整植物神經功能的作用,與人參合用能夠強心、增加冠脈供血及抗心律失常。甘松石油醚提取物可顯著改善氯化鋇誘發的小鼠心律失常[11]。丹參素具有增強心肌收縮、清除缺血引起的異位心律點的作用。川芎、赤芍、丹參能夠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臟傳導功能。龍齒能夠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桂枝能夠擴張血管、改善心肌供血供氧,促進心臟傳導功能。山茱萸提取液所含的總有機酸抗心律失常作用效果明顯[12]。
本研究結果顯示:養心復律湯治療心律失常效果肯定,與穩心顆粒的治療效果相似。養心復律湯能有效降低心律失常的復發,改善患者長期預后,療效優于穩心顆粒,對心律失常的治療具有一定的臨床及科研意義。
[1]李濤,肖軟林.現代疑難病診療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8:6396-6398.
[2]宋國慶,張立德,蘇維廣.復律煎劑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4,31(10):861.
[3]沈紹功,王承德,閆希軍,等.中醫心病診斷療效標準與用藥規范[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6-12.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3-238.
[5]殷鳳禮.西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856.
[6]黃宛.臨床心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663.
[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9.
[8]田慶來,官月平,張波.甘草有效成分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6,18(2):343 -347.
[9]周玉萍,馮玲.實用中西醫結合心律失常學[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2:243.
[10]陳蘭英,陳奇,劉榮華,等.炙甘草湯主要有效成分對心肌生理特性的影響[J].中草藥,2001,32(2):134.
[11]崔志斌,劉芬,黃家錕,等.甘松抗心律失常有效組分的藥理篩選[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4(3):504-506.
[12]張蘭桐,溫進坤,任雷鳴,等.山茱萸提取液抗心律失常有效部位的研究[J].中草藥,2001,32(1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