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艷 吳曉艷 陶嶼婧 楊根妹 孫燕妮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普陀醫院老年科,*急診內科,上海 200062)
COPD的治療目的除延長患者生存期外,還應包括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1]發現,生活質量可作為一項獨立指標或輔助性指標用于評價COPD患者的治療反應或干預療效,且生活質量與COPD的嚴重程度存在相關性。本研究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來評價COPD穩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并研究其各項評分與體質量指數(BMI)、肺功能、呼吸困難指數(MMRC)、6分鐘步行距離(6MWD)、BODE指數等客觀指標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4月—2012年8月在我院門診隨訪的COPD穩定期(符合中華醫學會2007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指南》[2])患者44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4例;COPD中度19例,重度21例,極重度4例。排除標準:(1)支氣管哮喘患者;(2)患有影響日常活動的其他疾病,如神經、肌肉及下肢關節、動脈、深靜脈血管疾病;(3)左心功能不全;(4)3個月內曾有急性心肌梗死發作、不穩定心絞痛或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治療后;(5)認知和精神障礙;(6)無法完成肺功能測定及6MWD試驗。
1.2 研究方法
1.2.1 SGRQ評分:采用“SGRQ評估中文軟件”(上海伯林格英格翰公司饋贈),計算總得分及各部分(癥狀、活動能力、對生活影響)得分。
1.2.2 每位患者在SGRQ評分的當日進行以下指標測定。(1)測量身高、體質量,計算BMI;(2)用德國耶格公司生產的MasterScreen IOS型肺功能儀測定FEV1值3次,取最高值,計算出實測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pre);(3)改良的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呼吸困難量表(MMRC Dyspnea Scale)[3]評分:0分為只在劇烈活動時感到呼吸困難,1分為在快走或上緩坡時感到呼吸困難,2分為由于呼吸困難比同齡人步行速度慢或者在平地上行走時需要停下來呼吸;3分為在平地上步行100 m或數分鐘后需要停下來呼吸,4分為因明顯呼吸困難而不能離開房屋或者換衣服時也感到氣短;(4)按美國胸科學會(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2002年推出的6MWD應用指南[4]進行6MWD測定,對測定方法進行標準化;(5)參照文獻[5]計算BODE指數綜合評分。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軟件分析數據。采用Pearson直線相關分析44例患者的SGRQ總得分及各部分得分與BMI、FEV1%pre、MMRC、6MWD、BODE指數等客觀指標的相關性,得出Pearson’s相關系數。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44例患者年齡(75.52±4.97)歲;病程(14.21±3.02)年;體質量(64.28±9.66)kg,身高(1.68±0.07)m,BMI:(22.95±2.23)kg/m2;FEV1pre%:(0.49±0.12);MMRC評分:(2.38±0.57)分;6MWD: (210.65±60.22)m;SGRQ量表呼吸癥狀評分:(68.53±19.07)分,SGRQ量表活動受限評分:(58.56±13.43)分,SGRQ量表疾病影響評分:(51.97±28.66)分,SGRQ總分: (56.86±15.39)分。
SGRQ呼吸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評分及總分與FEV1%pre呈顯著負相關(P<0.01,Pearson’s相關系數分別為-0.68、-0.71、-0.70、-0.71)、與MMRC呈顯著正相關(P<0.01,Pearson’s相關系數分別為0.69、0.85、0.76、0.76)、與6MWD呈顯著負相關(P<0.01,Pearson’s相關系數分別為-0.79、-0.83、-0.81、-0.82)、與BODE指數呈顯著正相關(P<0.01,Pearson’s相關系數分別為0.78、0.85、0.79、0.84)、與BMI無明顯相關性,見表1。
此外,FEV1%pre與MMRC呈顯著負相關(P<0.01,Pearson’s相關系數為-0.75)、與6MWD呈顯著正相關(P<0.01,Pearson’s相關系數為0.88)、與BODE指數呈顯著負相關(P<0.01,Pearson’s相關系數為-0.90)。MMRC與6MWD呈顯著負相關(P<0.01,Pearson’s相關系數為-0.76)、與BODE指數呈顯著正相關(P<0.01,Pearson’s相關系數為0.90)。6MWD與BODE指數呈顯著負相關(P<0.01,Pearson’s相關系數為-0.93)。

表1 COPD緩解期患者SGRQ評分與各項指標比較的Pearson’s相關系數
目前,臨床醫師對COPD 的治療大多尚停留在重視急性加重期治療的層面,缺乏對疾病狀態的整體評估以及關于穩定期長期治療及康復的意識[6]。生活質量量表是評估慢性病患者健康狀態的重要工具,有助于綜合判斷COPD 患者的健康狀態、分析患者的預后以及觀察患者藥物治療前后的病情變化等。目前針對COPD 的健康相關生活質量量表有疾病影響程度量表(SIP)、SF-36健康調查簡表(MOS-SF36)、SGRQ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問題(CRQ)等,其中以SGRQ問卷應用比較廣泛。
SGRQ是1991年英國圣·喬治醫院的Jones等為評估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而設計的。SGRQ共包含54項內容,分為癥狀、活動能力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三部分。第一部分:癥狀,主要針對患者咳嗽、咳痰、喘鳴、呼吸困難等癥狀;第二部分:活動能力,關注哪些活動可以引起呼吸困難或患者因呼吸困難不能從事某些活動;第三部分:疾病影響,包括工作情況、患者對疾病的自控力、是否需要就診及治療的不良反應等。計算方法采用加權平均法,得分范圍為0~100分,0分表示生活質量未受疾病影響,得分越高則受影響程度越大。相關檢驗已表明SGRQ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反應度。
FEV1%pre是反映COPD氣道阻塞程度最重要、最敏感的肺功能指標,是評判COPD嚴重程度的分級標準,并常用來預測COPD患者的病死率。但是研究[7]表明,FEV1%pre并不能完全反映與生活質量相關的臨床癥狀,如功能性呼吸困難、運動受限、情感心境障礙等。本研究證實用SGRQ來評價COPD病情的嚴重程度是有效的。
BODE指數包括呼吸困難、肺功能、BMI和運動能力四個方面,因此與單純的FEV1%pre相比,BODE與COPD患者預后相關性更強,且能夠提供有關生存率、肺康復和住院風險方面的信息[8]。然而,反映患者生活質量的其他方面,如睡眠、情感障礙等并不能用BODE指數體現,因此,單獨采用BODE指數也有局限性[9]。
研究[10]發現,COPD患者6MWD明顯縮短的原因與患者股外側肌肌萎縮有關。萎縮肌纖維主要是Ⅱ型肌纖維,其萎縮與患者營養不良、負能量平衡、新陳代謝紊亂有關。因此,6MWD可以作為評估COPD患者健康狀態的一個指標。
本研究中,SGRQ呼吸癥狀、活動受限、疾病影響三部分分值及總分與BODE指數、MMRC呈顯著正相關(P<0.01),與6MWD呈顯著負相關(P<0.01),與BMI無相關性。綜上所述,在臨床工作中應聯合用BODE指數等客觀指標和SGRQ以全面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對于無法完成肺功能測定或6MWD的患者,單獨SGRQ能提供患者的氣道阻塞、系統癥狀、營養狀況及運動耐力等方面的信息。
[1]徐鷗,郝青林,李銳潔,等.圣喬治呼吸問卷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差異的調查[J]. 昆明醫學院學報,2008,6(3):71-75.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54-261.
[3]ATS Committee on Proficiency Standards for Clinical Pulmonary Function Laboratories.ATS statement I guidelines for the six-minute walk test[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6:111-117.
[4]Celli BR,MacNee W.Standar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PD:a summary of the ATS/ERS position paper[J]. Eur Respir J,2004,23(6):932-946.
[5]Celli BR,Cote CG,Marin JM,et al.The body-mass index,airflow obstruction,dyspnea,and exprcise capacity index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N Engl J Med,2004,350(10):1005-1012.
[6]陳穎,陳麗萍,叢立,等.COPD評估測試對生活質量評估價值的相關研究[J].醫學臨床研究.2014,31(2):248-250.
[7]Lemmens KM,Niebber AP,Huijsman R.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grated use of diseas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s in asthma and COPD[J].Respir.Med,2009,103(5):670-691.
[8]Cote CG,Celli BR.Bode index:a new tool to stage and monitor progress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Pneumonol Alergol Pol.2009,77(3):305-313.
[9]Puhan MA,Garcia-Aymerich J,Frey M,et al.Expansion of the prognostic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e updated BODE index and the ADO index[J].2009,374(9691):704-711.
[10]Gosker HR,Engelen MP,Van MH,et al.Muscle fiber typeⅡX atrophy is involved in the loss of fat-free mas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Clin Nutr,2002,76(1):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