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市紅花崗區人民醫院 貴州 遵義 563000
43例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診治分析
陳甫江
遵義市紅花崗區人民醫院 貴州 遵義 563000
目的:研究探討43例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診治特點。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胃腸手術腸外瘺患者43例為研究對象。其中30例患者采取非手術方法治療,13例患者采取手術方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結果表明,非手術治療的患者自愈率達到100%,瘺口平均愈合的時間為28.3d。手術治療的患者治愈率為92.3%,其中有1例患者出現霉菌感染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為7.7%。結論針對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患者,采用非手術治療的能夠保證引流的通暢性,有助于患者腸內外營養的平衡。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加強抗感染措施,在臨床上能夠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腸胃手術;腸外瘺;臨床診治。
在臨床醫學研究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外科手術的臨床技術已經獲得了較為廣泛的發展與應用。腸外瘺是胃腸手術后一種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在臨床醫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腸外營養逐漸為腸外瘺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臨床上治療腸外瘺的主要有手術治療方法與非手術治療方法。這兩種方法在臨床上均能夠獲得一定的效果。本文隨機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胃腸手術腸外瘺患者43例為研究對象。研究探討43例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臨床診治特點。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胃腸手術腸外瘺患者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患者年齡為25-66歲,平均年齡為46.3歲。所有患者中胃腸吻合口瘺11例、大腸瘺20例、小腸瘺12例。所有患者中30例患者采取非手術方法治療,13例患者采取手術方法治療。其中手術的類型包括胃大部切除術7例、結腸手術3例、腸梗阻手術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中,30例患者采用非手術治療的方法治療腸外瘺,13例患者采用手術治療的方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2.1 非手術治療
本次研究活動中,30例患者采取非手術的方法治療。其主要表現在:首先囑咐患者進食,維持患者半月左右的胃腸減壓。其次,針對患者實施持續的常規治療腹腔引流。再次,加強患者的抗感染治療。最后,患者治療期間應對全腸進行營養治療,補充患者非蛋白質熱量與蛋白質。
1.2.2 手術治療
13例患者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采取手術治療的患者中存在3例患者有嚴重的腹腔感染,10例患者由于瘺口無法自愈。其中行腸切除吻合術3例,行剖腹制造瘺管行腸修補術6例,行腸造口術2例,行腸短路吻合術2例。
本次研究活動的結果表明,非手術治療的患者,瘺口均自愈,其自愈率達到100%,患者愈合的平均時間為28.3d。手術治療的患者成功自愈的患者有10例,治愈率為,其中1例患者死亡,詳情見表1。

表1 治療后患者情況的比較
3.1 胃腸手術造成腸外瘺的原因
當前,胃腸手術在臨床上已經獲得了廣泛的應用[1]。但是在手術后腸瘺的形成,不僅給患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同時還會導致血供應不良。由于十二指腸為邊緣血供,如果出現了較嚴重的消化性潰瘍,在手術的過程中將一些不健康的組織全部清除,造成患者局部血供受限。進而導致患者十二指腸與潰瘍無法獲得良好的愈合。同時,造成患者腸外瘺的原因還有可能是由于大量消化液積聚在吻合周圍,造成患者吻合周圍出現外力增加的情況,進而出現吻合口瘺。患者出現這種情況時需要進一步治療。
3.2 腸外瘺的病理生理改變
造成腸外瘺的病理與生理發生改變的原因主要是感染與營養出現障礙[2]。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器官衰竭。患者出現腸外瘺就會導致消化道內容物向腹腔流入,出現腹膜炎,進而容易出現腹腔膿腫。腹腔膿腫在臨床上很難控制,容易造成患者全身情況的惡化,并且還會給患者的腸外瘺的愈合造成一定的影響。患者治療期間出現死亡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感染。因此,最大限度的降低腸外瘺患者的病死概率,就應當對感染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腸外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內環境失衡。患者如果高流量腸瘺,就應當對腸液的流失量進行計算,進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補充患者體內電解質的平衡。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就應當對患者實施營養治療。腸外瘺治愈的有效措施就是減少瘺口溢出液。
3.3 腸外瘺治療
通常情況下,臨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療的方法治療腸外瘺。患者在治療期間的關鍵操作為引流與抗感染治療。在患者治療15d左右后,患者的腹腔炎癥逐漸恢復正常,可以加強對患者的腸道進行營養治療[3]。保持患者充分的引流。在不造成患者炎癥擴散的情況下,徹底沖出腹腔內的壞死組織與腸內物質。患者在后期治療中主要采用低壓沖洗的方法,促進患者腸內物質的流出,促進患者組織獲得良好的愈合。患者治療期間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患者良好心理狀態的保持,有助于患者的治療與后期的恢復。當然,患者在胃腸手術后應當注意預防腸外瘺的出現。腸外瘺的出現不僅會影響患者術后的治療情況,還會對患者后期的恢復造成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針對胃腸手術后腸外瘺的患者,采用非手術治療的能夠保證引流的通暢性,有助于患者腸內外營養的平衡。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加強抗感染措施,在臨床上能夠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1]梁畢科,宋寶驥,黃俊杰,等.膽囊腸道瘺的診治[J].遼寧醫學雜志,2011,20( 1):32-34.
[2]張超,蔡志明,余佩武,等.28 例小腸瘺的腸外營養治療分析[J].重慶醫學,2009,33(1):84-85.
[3]伍曉汀,周勇.腹腔引流管的正確選擇和合理應用[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0,25(1):35.
R619
B
1009-6019(2014)12-0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