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 貴州 遵義 563000
脛腓骨骨折多種手術固定方法療效的比較
韋光福
貴州省遵義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 貴州 遵義 563000
目的:比較脛腓骨骨科手術中4種不同固定方法的臨床療效。方法運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整理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治療的210例脛腓骨骨折的患者的病例資料,對鋼板內固定、交鎖髓內釘、閉合復位石膏外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四種不同骨折固定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對210例的患者資料進行整理,資料結果顯示患者的患肢骨痂愈合情況均良好。四種固定方法的骨折愈合時間情況:閉合復位石膏外固定法160d-180d;鋼板內固定法150d-175d;外固定支架固定法175d-190d;髓內釘固定法125d-145d。應用t檢驗的方法對髓內釘組與其他3組愈合時間進行比較,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其它三種固定法(P<0.05)。對21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率進行比較,與其他3組比較,髓內釘組并發癥率出現率最低(P<0.05),結論交鎖髓內釘具有穩固傷口、低并發癥及微創的優點,合并早期功能訓練,是脛腓骨骨折的理想治療方案。
脛腓骨骨折;帶鎖髓內釘;鋼板內固定;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
在外科骨折患者中,脛腓骨骨折是最常見的,約占所有骨折患者的13.7%[1]。它是一種因直接暴力所致的高能量損傷,通常為開放性的粉碎性骨折,常伴有軟組織挫傷[1]。因骨折部位傷口的特殊性,較差的血運情況使患者難以愈合。然而不同的手術固定方式導致骨折部位的血供情況也存在差異,在國內外的脛腓骨骨折的相關文獻中表明:有效的骨折固定方式,可以使脛腓骨骨折端得到有效的復位,從而減少污染皮膚、軟組織的機會,促進創口愈合。臨床上,采取骨折固定經典AO原則,且重視生物學固定原則,導致在血供保障和固定方法的選擇上存在沖突,因此脛腓骨骨折選擇合理有效的固定方式已經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通過查閱病例資料,選取了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治療的210例脛腓骨骨折的患者的病例資料,對四種不同骨折固定方法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選取脛腓骨骨折患者210例,其中男性患者150例,女性60例,年齡介于13-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63±10.85)歲。導致脛腓骨骨折的原因主要是:機動車交通事故75例,墜落傷64例,重物砸傷42例,自行摔傷29例。其中147例為閉合性骨折,占70%;63例為開放性骨折,占30%。通過對病歷資料進行整理,96例采用交鎖髓內釘內固定,34例閉合復位石膏外固定,60例采用鋼板內固定,20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
1.2 手術治療方法
針對開放性的骨折首先對骨折部位進行徹底清創,而閉合性骨折傷口等待軟組織腫脹消退后再進行手術治療[2]。
四種固定方法:
閉合復位石膏外固定:進行手法復位或跟骨牽引復位。
鋼板內固定:45例患者閉合性骨折,15例患者開放性骨折。讓患者性術前X線片,根據不同的影像結果選擇不同鋼板,切開患者小腿前外側,進行鋼板內固定。
外固定支架固定:8例患者為閉合骨折,12例患者為開放性骨折。開放性骨折中有5例為粉碎性骨折,軟組織嚴重挫傷,骨組織外露。對于這情況一般進行有限切開復位,螺釘內固定,從而增加骨折端穩定性,維持良好肢體力。
交鎖髓內釘固定:78例為閉合性骨折,18例患者為開放性骨折,對患者進行X線透視下進行牽引復位,等待閉合復位或切開復位后再插入髓內釘。
1.3 術后處理
行固定術后,對所有患者用彈力繃帶進行包扎,抬高患側肢[3]。在術后的3 d內讓患者行踝、膝關節不負重的功能鍛煉以及肌肉鍛煉。半個月后再進行踝、膝關節的活動,隨時檢查患者患肢的X線,根據X線結果以及骨痂的生長情況逐漸進行漸進性負重訓練。
1.4 統計學處理
對整理的數據應用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P<0.05表示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210例的患者資料進行整理,這210例患者均為固定術和固定物取出術在我院進行的患者,通過對患者資料進行整理,四種固定法的患者的性別及年齡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資料結果顯示患者的患肢骨痂愈合情況均良好,45天-60天左右骨折線變得模糊,已有骨痂形成。
四種固定方法的骨折愈合時間情況:閉合復位石膏外固定法160d-180d;鋼板內固定法150d-175d;外固定支架固定法175d-190d;髓內釘固定法125-145d。應用t檢驗的方法對髓內釘組與其他3組愈合時間進行比較,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其它三種固定法(P<0.05)。對21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率進行比較,與其他3組比較,髓內釘組并發癥率出現率最低(P<0.05),見表1。

表1 四種不同固定術的術后并發癥情況
脛骨是人體主干骨,支持機體重量的核心部位,腓骨承受人體1/6的重量且附著小腿肌肉。因此脛腓骨骨折是常見骨折,在長骨骨折中發生率最高,發生率為10%左右,絕大多數的脛腓骨骨折均需要手術進行治療。目前在骨科手術中,廣泛應用的手術方法有鋼板內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及髓內釘固定幾種。本文對我院對脛腓骨骨折的4種固定方法的手術治療效果進行比較,治療結果顯示:髓內釘固定術的治療效果是最好,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最低,治療質量優于其他3種治療方式。
從四種手術固定的治療效果可得:針對脛腓骨骨折手術,軟組織的傷口恢復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若出現筋膜間隔綜合征并發癥極易致殘。另外外固定支架固定術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很大,它產生的原因與固定針的松動、及外固定支架加壓器的使用情況相關。
本研究發現,交鎖髓內釘固定術對脛腓骨骨折的手術效果明顯優于其他三組,這與目前大量國內外研究是一致的,該方法的切口感染率、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連等并發癥率明顯低于鋼板內固定術和外固定支架固定術。因此采用交鎖髓內釘手術方案具有手術切口小、骨折端干穩定性好及對骨折部位軟組織恢復有良好的效果,對骨折來說是一種微創治療,值得推廣。因此,可以認為交鎖髓內釘具有穩固傷口、低并發癥及微創的優點,合并早期功能訓練,是脛腓骨骨折的理想治療方案。
[1]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68-220.
[2]楊春雷.可任意穿針固定及生理應力加壓的骨外固定器研制及臨床應用[J].中華創傷雜志,2003,19(7):401-403.
[3]萬春友,馬寶通,金鴻賓, 等.外固定支架治療合并髁部骨折的脛骨干復雜骨折[J].中華創傷雜志,2006,22(8):598.
R683.42
B
1009-6019(2014)12-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