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華
“一票否決”之憂思
☉姚志華

近日偶讀一副對聯,感觸頗深。上聯是:上級壓下級,層層加碼,馬到成功;下聯是:下級騙上級,層層摻水,水到渠成;橫批是:一票否決。時下,“一票否決”成了一個時髦的詞,深受一些領導機關的青睞,諸如“安全管理出了問題一票否決”、“官兵中有人受過處分一票否決”、“衛生檢查不合格一票否決”等等,名目繁多,幾乎涵蓋了工作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一票否決”儼然成了一個“萬能筐”,領導機關想強化哪方面的工作,都可以裝到“一票否決”這個筐里。然而,重重疊疊的“一票否決”,既難有主次之分,也缺乏輕重之別,最終往往難見實效,什么也“否決”不了。
所謂“一票否決”,就是上級機關為了強調某項工作重要,就規定此項任務如果完不成,就要對下級單位或某個責任人全年的工作成績實行“全面否決”。其實,“一票否決”使用的初衷就是想通過把單項工作與全面工作評比掛鉤,讓下級單位和部門有危機感和緊迫感,變壓力為動力,促進工作上臺階。實踐證明,“一票否決”作為一種工作方法和一項硬性規定引入管理工作和工作評價,對于突出特定時期的中心工作、糾正某些頑疾,具有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往往能收到立竿見影之效。但在現實工作中,“一票否決”卻越來越被濫用,一些單位和部門為了強調本級工作的重要性,隨意把自己分管的工作設定成“否決項”,動不動就用“一票否決”對基層念“緊箍咒”。
事實上,凡事都有個度,若事事都用“一票否決”,久而久之,其分量就會大打折扣,效用也會逐漸弱化,而且還會挫傷基層的積極性,造成負面效應,使官兵產生麻木情緒和“否決疲勞”,最終導致工作該創新的不敢創新,該做扎實的也如蜻蜓點水。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有主次之分,事情有輕重之別。如果我們把一切工作都放到同等位置,把各項工作都看得極端重要,那么領導的工作精力只能平均分攤,不僅各項工作干不好,而且重要工作也顯現不出來,還會陷入忙亂之中,使那些本該突出抓、投入精力抓的工作抓不好、抓不到位,導致更大問題的發生。倘若任由“一票否決”泛化,還會使一些單位在關鍵時期為了不被“一票否決”,不得不報喜藏憂、文過飾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從而助長弄虛作假的歪風。
要防止“否決疲勞”,就必須遏制“一票否決”的隨意性,少用、慎用“一票否決”。首先,要嚴格界定“一票否決”的適用事項、行使權限和使用程序。要依法依規將中心工作、重點工作或者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工作列入“一票否決”的范疇,并建立統一的績效評價標準,避免隨意設置“否決項”。要明確“一票否決”使用的權限、責任人,做到不越權行事、不違法行事,不以土政策土規定否定法規已經明確的事項。其次,各級應當采取對照條令條例自查、聽取基層官兵意見建議等辦法,對與本級工作有關的“一票否決”事項,進行一次自我清理,需要保留的繼續保留,不該保留或持有疑義的要堅決取消,切實保證“一票否決”的權威性,讓“一票否決”成為最珍貴的管理資源,非極端重要性工作而不用。再次,要教育各級領導和機關干部不能簡單地依靠“一票否決”來推動工作落實,不能僅僅用“一票否決”這一尚方寶劍代替對基層深入細致的指導幫助。領導和機關的職責既是管理也是服務,一味強調“一票否決”,往往會淡化服務意識,容易忽視依據條令條例一點一滴打基礎、一招一式抓落實。
烏魯木齊民族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