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南昌市第二醫院呼吸內科,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南昌陸軍學院門診部,江西 南昌 330000
無創正壓通氣在38例呼吸衰竭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周建軍1黃曉彬2
1.江西省南昌市第二醫院呼吸內科,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南昌陸軍學院門診部,江西 南昌 330000
目的探討無創正壓通氣在呼吸衰竭中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76例呼吸衰竭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配到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持續性低流量鼻導管吸氧,觀察組則給予鼻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通過觀察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PaO2、SaO2和PaCO2),心功能指標(SV、HR及 LVEF)等來評定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6.3%,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7%,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SaO2、PaO2及 PaCO2等血氣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SV、HR及 LVEF等心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呼吸衰竭的效果好,能明顯改善患者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無創正壓通氣;呼吸衰竭;臨床觀察
呼吸衰竭是由各種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肺通氣、肺換氣的功能障礙等而造成病人在靜息狀態下無法正常維持氣體交換,最終患有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1]。人工機械通氣是目前公認的治療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無創正壓通氣中呼吸機和患者間的連接方式不同于有創機械通氣,其不需要進行人工氣道的建立。無創正壓通氣是主要的無創通氣方式,它是通過鼻或者口鼻面罩正壓機械通氣。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呼吸衰竭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符合以下診斷標準:①呼吸困難;②動脈血氧分壓(PaO2)低過60 mm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高過60 mmHg;③pH高過7.30。所選患者隨機分配到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28~68歲,平均年齡(46.1±6.4)歲;觀察組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28~69歲,平均年齡(46.8±7.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使用抗生素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氣道足夠的通暢,合理應用支氣管擴張藥,糾正病人體內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有效控制心力衰竭。對照組患者給予持續性低流量鼻導管吸氧,觀察組則給予鼻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以1周為1療程,評估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PaO2、SaO2和PaCO2),心功能指標(SV、HR及 LVEF)。
1.4 療效評定[2]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后,呼吸困難和發紺等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PaO2、SaO2顯著提高,PaCO2下降;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呼吸困難和發紺等臨床癥狀稍有改善,PaO2、SaO2稍有提高,PaCO2下降但大于50mmHg;無效:呼吸、PaO2、SaO2和PaCO2等指標沒有改善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治療例數+有效治療例數)/總例數。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軟件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mean±SD)表示,t值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7%,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76.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表[n(%)]
*表示組間對比,P<0.05。
2.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O2、PaO2及 PaCO2等血氣指標對比,明顯改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SaO2、PaO2及 PaCO2等血氣指標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分析表
*表示組內對比,P<0.05;#表示組間對比,P<0.05。
2.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V、HR及 LVEF等心功能指標對比,明顯改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SV、HR及 LVEF等心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對比表
*表示組內對比,P<0.05;#表示組間對比,P<0.05;
呼吸衰竭是由各種不同原因所引起的肺通氣、肺換氣功能障礙等而最終患有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該病的臨床表現沒有特異性,其診斷依賴于動脈血氣分析。在靜息狀態下,病人PaO2低于60 mmHg,并伴有或者不伴有 PaCO2高于50mmHg,且排除其他原因,可診斷為呼吸衰竭。無創經鼻持續正壓通氣技術,具有簡便、快捷、費用少、病人痛苦少等特點,無需插管即可以增加肺泡的通氣量,其原理在于病人在進行自主呼吸時,在呼吸與吸氣的整個過程中行一定的壓力,有效地阻止氣道萎縮,增加殘氣量,有效改善病人肺部的順應性;其次,它還能增強上氣道肌群的作用,開放上氣道,以改善病人呼吸衰竭的臨床表現[3-4]。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無創通氣能明顯改善病人的SaO2、PaO2及 PaCO2等血氣指標,改善SV、HR及 LVEF等心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劉占豐,劉明艷,劉宏海.無創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的臨床應用進展[J]. 中國醫藥導報,2011,8(29):39-41.
[2]馮天杰.無創正壓通氣在35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臨床應用[J]. 中國當代醫藥,2010,17(5):49.
[3]朱利清,吳凡偉.無創正壓通氣在慢性呼吸衰竭治療中的應用[J]. 南昌大學學報( 醫學版),2010,50(3):50-53.
[4]曹俊花.無創正壓通氣在呼吸衰竭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 中外醫學研究,2010,10(2):18-19.
R563.8
A
1007-8517(2014)05-0042-02
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