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忻杪
4.在身體素質和籃球智商間容易產生錯誤抉擇
正如名氣不見得就一定代表實力一樣,籃球這項運動雖然對球員們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卻同樣不能與即戰力劃等號。隨著時代的發展,NBA也正在變得速度更快、強度更大、對抗更激烈,當此情況下各隊在選秀時更青睞于身體素質更佳者,這原本是很正常的邏輯(舉個例子來說明吧——2004年,其實在選秀大會開始前外界普遍都更傾向于讓埃梅因·奧卡福成為狀元,然而最終魔術卻選擇了德懷特·霍華德,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由于后者身體素質實在太出色了,肌肉塊和結實度幾乎跟當年的“大鯊魚”奧尼爾有一拼,看上去就好像是他的每一次扣籃也都能毀掉籃筐一樣)。
可是,打籃球畢竟不是單純的體力活,若沒有過人(哪怕是平均水平)的籃球智商,就免不了落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罵名。比如2000年選秀大會上灰熊之所以用榜眼簽摘下斯特羅邁爾·斯威夫特,最重要一點便是他們看到這個家伙的彈跳實在是太棒了。但沒想到……一踏上賽場斯威夫特卻是個“一根筋”,打球基本不動腦子,除了抓住機會秀彈跳外,幾乎再也做不出其他貢獻。
所以,倘若各隊在選秀時一味追求身體素質,被彈跳和速率這些測評數據蒙住了眼的話,那么就勢必會錯過很多身體素質平平,卻能用籃球智商和合理性加以彌補的瑰寶。威利斯·里德、內特·阿奇巴爾德、馬克·普萊斯、丹尼斯·羅德曼、本·華萊士……以及斯托克頓。事實證明,那些有意忽視他們的球隊全都錯了。
5.了解球員,有的放矢的選人,才能選到對的
眾所周知,選秀是門糅合了考察、預判、眼界、膽識和魄力種種因素的大學問,一個出色的選秀決策者,只有在手握優質選秀權,當能改變球隊運數的大好機會出現時果斷下手,要么優中擇優,要么在實力相仿的備選中挑中最合適的那位,這才是智者中的智者。像2005年選秀大會,當時手握首輪三號簽并急需一名當家主控的爵士機會多多。但考慮到德隆·威廉姆斯的身體素質與技術特點都無疑更適合擔當“斯托克頓接班人”,于是他們果斷摘下了德隆而放棄了克里斯·保羅。不得不說,這種選擇就正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備選者特點和本隊風格、體系基礎之上的。另外,在選秀順位靠后的情況下獨具慧眼,撿拾遺珠,這同樣也是一個優秀的選秀決策者應當具備的特質。近些年個中典型代表當屬格雷格·波波維奇——他在1999年摘下馬努·吉諾比利與2001年摘下托尼·帕克就已足夠使自己在選秀史上名垂千古。
而倘若要是再向上追溯的話,“紅衣主教”奧爾巴赫之所以被人尊稱為“選秀之王”,也在于他鮮有走眼失手的經歷,反而屢出妙招,延續綠軍的王朝香火。1956年在第二輪淘來K.C.瓊斯,1957是薩姆·瓊斯,1962年約翰·哈夫利切克,1970年戴夫·考文斯,1978年拉里·伯德,1980凱文·麥克海爾……顯然,正是奧爾巴赫對本隊狀況和諸位新秀了如指掌,才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選秀奇跡。況且,在那個資訊尚不似今天這般通暢的年代,此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6.既然各隊都開始為選秀投入越來越多,那么就應該事先更可能地做好準備工作,以便降低犯錯的概率
選秀作為球隊換血、升級甚至轉運的最主要環節之一,現在每支NBA球隊幾乎都設有專門負責發現、觀摩和挖掘新星的部門,為的就是能在選秀大會上大獲全勝。并且,球探這一工作也似乎變得越來越重要,他們不僅活躍于NCAA賽場和美國各大高中賽場,還將觸角伸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哪怕是大洋彼岸的爪哇島冒出可造之星,也大可不必擔心自己會被埋沒。
然而,在資訊如此發達的年代,球探的作用也正在無形中被弱化,因為類似DaftExpress.com和NBADraft.net這樣的選秀網站已經越來越專業,替各位球探分擔了不少工作。除此之外,看比賽錄像帶和邀心儀新秀試訓已經成為了常規科目。換句話說,各隊在上述路數中的差異越來越小,已經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上。于是,這就要求一支球隊若想在選秀中占得上風,除了決策者需要能力高人一籌外,還必須要有些自己獨到的東西。比如現任火箭隊總經理達瑞爾·莫雷,以2007年為例,據說在官方的選秀訓練營結束后,這個畢業于麻省理工的統計控又將36名新秀留下,進行了額外的九項數據測試。而九項綜合數據測試法現在也已經是莫雷的獨門武功,包括身體數據測試、心理素質測試和籃球技巧測試等等。
總之,1984年對NBA來說是石破天驚的一年,因為除了一個非凡的小個子入主,開啟了他對這個聯盟長達30年的掌控,并帶來了最先進的管理理念外。還有以奧拉朱旺、喬丹、巴克利和斯托克頓為首,十數名天賦極佳的年輕球員一起到來。他們共同開創了一個屬于NBA的“九十年代盛世”,并將其推向了國際市場。時至今日,當我們再來回看這一屆選秀時,仍舊會不禁感慨于它的偉大以及所帶給后世的重要借鑒意義。可與此同時,我們似乎也不應該忘記這些名字——比爾·菲奇、雷·帕特森、斯圖·因曼、杰克·拉姆齊、羅德·索頓、迪恩·史密斯、諾姆·桑紐、哈羅德·卡茨以及弗蘭克·雷登……這些家伙或機關算盡,或陰差陽錯,同1984屆新秀一起共同譜寫了曲最華美的選秀樂章。
時間再回到三十年前的那一天——1984年5月22日,雷·帕特森與拉里·韋恩博格共同敲開了大衛·斯特恩位于紐約總部的辦公室大門,幾分鐘后,就注定歷史要被改寫了……(全文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