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 王芝湘
摘 要:在設計過程中,色彩作為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設計師往往通過色彩來表達自己的創意。色彩的選擇和搭配成了藝術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在廣告或電影中,常用色彩來表現影片主題與風格,塑造人物造型、營造氣氛、渲染環境,以此來增強畫面的視覺感染力。同時,色彩也是設計中作品表現民族性的最佳途徑,用色彩來表達民族文化的語言,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獨特的文化內涵,在中國的前進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關鍵詞:色彩;藝術設計;特色
每位藝術家在將創意變為實物的過程中,都需要考慮到作品中色彩的選擇和搭配。色彩在作品中的地位遠遠超出了作品本身的范疇,它是作者情感的表達。一件作品成功與否,色彩的選擇扮演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1 在藝術設計中顏色的特點
人眼睛所看到的往往是最直觀的,對人的沖擊力也最強,所以色彩往往是最能影響到人們對于一件作品的感覺,在這一點上它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作者通過對于顏色的選擇搭配將自己的思想注入其中。色彩的影響可以分為象征、印象和表現三類,所謂象征即為結構。在人類長期實踐過程中,色彩的選擇和搭配也在不斷發生改變,色彩形成的藝術風格被稱為結構,通過它,我們可以對作品的品質和風格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同一種色彩在不同藝術家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意思也會有所差異。例如,死亡在藝術作品里往往是采用黑白來表達,而畫家凡·高則是選擇了“黃橙與藍紫”。
在一個作品的表達中,色彩的選取是情感表達的基礎,作品中的顏色基調的選擇往往對于作者情感的表達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它又能提升作品的整體品位。例如,在《一個和八個》為了渲染抗戰時期條件的惡劣,作品中選擇的色調偏暗。
2 在藝術設計中色彩的作用
對于作品的設計,色彩的選擇對于作品的表達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不同的色彩所呈現出來的內涵是不同的。色彩是作者傳達作品意境時首要考慮的問題。作者在設計具有自身特色的作品時會采用自己特有的配色,從而達到情感表達,個性抒發的目的。例如,當代電影產生的時間是1895年,黑白是那時電影的唯一色調,藝術家們并未滿足于這種單一色彩,開始不斷嘗試新的色彩搭配。在初期,為了增加影片的感染力,電影公司人工給影片找色。例如,晚上用藍色來表示,革命則用紅色來表示等等。到了20世紀30年代,在影片中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顏色。這個時期的彩色電影由于受到繪畫的局限性,側重的主要是環境的渲染和對于人物情感的表達上。對于圖像的真實性的追求是在20世紀50年代之后,在這個時期彩色膠片已經非常普遍,更加促進了電影在顏色表達上的發展。到了20世紀80年代之后,電影在藝術表達手法上更加完善,人們也開始漸漸認識到色彩對于藝術作品的影響力,色彩成立影片主旨表達的重要工具。隨著色彩在影片中的熟練運用,它的真實性有了保障,同時也使得影片更加具有影響力,打動觀眾的內心。《菊豆》這部作品主旨是為了表現傳統社會下人性的扭曲,在影片中染坊采用灰青色來表達,很好地烘托出沉悶、壓抑的意境。
通過色彩作者能將塑造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很容易地展示出來,觀眾也更能理解影片的主旨,這種直接的情感表達使得顏色在影片情感的傳達上起著重要作用。在《菊豆》中,在暗色調的方院子中擺放著黃色、紅色以及藍色的布匹,這個顏色的鮮明對比更是表達出人們絕望的心境。在影片中還用白色的霧氣來烘托壓抑、冰冷的氣氛。同樣在《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故事敘述過程中也用到了這中顏色對比差異的手法,壓抑的湖色配上顯眼的紅色,紅燈籠在灰色的背景下更加顯眼,表達出在傳統社會下女性地位的低下,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色彩的選擇關系到一件作品的生命力,傳達出作者需要表達的情感。于此同時,色彩的選擇也是觀賞者與作者之間情感交流的手段。因此,色彩的選擇還需要考慮到觀賞者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將色彩融入主旨的表達中。
3 色彩是表現民族性的最佳途徑
色彩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而營造氣氛渲染環境則是色彩的基本功能。《紅高粱》選擇的色彩基調是紅色,作者為了展示出蓬勃的活力,在背景的選擇上,選取了天空、太陽以及高粱,它們的顏色都是鮮紅的。同時紅色出現在了影片的角角落落,衣服、蓋頭、高粱等都是紅色的,這是由于該片的主旨是為了表現強大的生命力,紅色是對于這個頑強生命力最好的表達。在該片結束的部分,在黃土高原上升起的紅色的太陽以及遍地的紅高粱都是對于蓬勃生命力的表達,使得整個影片充斥著一種野性的魅力。
狄德羅認為藝術的表達具有民族性,即使人類在視覺上的感官是相差不多的,但不同的生活環境以及民族背景使得人們對于美的定義不同,故同樣的顏色在不同藝術家作品中傳達的情感是大不一樣的,這與他們的文化背景、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這就是所謂的名族性。影片對于作者情感的表達過程往往是作者對于實際生活的反映,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民族的文化也不自覺地滲透進來,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整部作品大量運用到黃色,在中國文化中,黃色是帝王的象征,是權威的代表,而在西方文化中,它所傳達的意思是不吉利的。除此之外,影片中出現的菊花、中藥、茱萸等都透露著東方文化的內涵,觀眾可以感受出作者對于中國文化的推崇,以及對于傳統文化的獨特理解。
4 色彩運用的作用
在作品色彩的表達效果上,顏色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成功的顏色選擇在對于主旨的表達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作者對于自身理念進行表達的同時也會引起大眾的共鳴,所以說顏色對于提升藝術品位是很重要的。例如,《英雄》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殘劍和飛雪的故事,在四個故事中兩人分別是情殺、假死、殉情和殉義而死。在影片開始時,黑衣無名講述自己十年練劍的經歷,同時皇帝也是一襲黑衣,從他的猜想中引出一個個色彩繽紛的故事。這部分顏色主要是黑色為主,渲染莊重的氣氛。《呼喊與細語》中,伯格曼將房子設計成紅色,給人以很強的沖擊力,象征著人類的心臟,女人身穿白袍,像是穿梭于心室心房之間。在這個紅色的房間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們生活的十分痛苦。這種用顏色來傳達情感的手法還出現在庫布里克的《發條橘子》、黑澤明的《夢》里。不難發現,在影片的觀影過程中,顏色是主旨表達的有力工具。
在當代,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對于作品少了細細品味的耐心,他們需要在很短時間內了解到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這更加顯示出顏色在情感表達中的重要性。情感的表達依賴于顏色的選擇,于此還可以帶來良好的觀影效果,提高影片的可看性,觀眾在觀影的同時也是對于色彩的品鑒,達到放松的目的。顏色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對于一件作品情感的表達具有極強的影響力,藝術使得我們感受到美,而顏色使得這種美更加顯眼。
參考文獻:
[1] 朱華.構成設計色彩篇[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2] 沈山嶺.張藝謀電影色彩功能的傳承與突破[J].電影文學,2012(16).
[3] 羅勤.論張藝謀電影的表意元素[J].當代文壇,2006(05).
[4] 張明.與張藝謀對話[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79.
[5] 林邵峰.視覺英雄張藝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71.
[6] 林黎勝.影像本體論:作為創作的電影(1)[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
[7] 梁明,李力.電影色彩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8] 秦俊香.影視接受心理[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9] 戴錦華.電影理論與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0] 宋杰.視聽語言——影像與聲音[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