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國彪



2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布會,公布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司司長郝燕湘,國家林業局宣傳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程紅介紹了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等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全國森林面積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1.63%,森林蓄積151.37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0.69億公頃,蓄積24.83億立方米。
與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相比,我國森林資源呈現四個主要特點。一是森林總量持續增長。森林面積由1.95億公頃增加到2.08億公頃,凈增12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20.36%提高到21.63%,提高1.27個百分點;森林蓄積由137.21億立方米增加到151.37億立方米,凈增14.16億立方米。二是森林質量不斷提高。森林每公頃蓄積量增加3.91立方米,達到89.79立方米;每公頃年均生長量提高到4.23立方米。隨著森林總量增加和質量提高,森林生態功能進一步增強。全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84.27億噸,年涵養水源量5807.09億立方米,年固土量81.91億噸,年保肥量4.30億噸,年吸收污染物量0.38億噸,年滯塵量58.45億噸。三是天然林穩步增加。天然林面積從原來的11969萬公頃增加到12184萬公頃,增加了215萬公頃;天然林蓄積從原來的114.02億立方米增加到122.96億立方米,增加了8.94億立方米。四是人工林快速發展。人工林面積從原來的6169萬公頃增加到6933萬公頃,增加了764萬公頃;人工林蓄積從原來的19.61億立方米增加到24.83億立方米,增加了5.22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繼續居世界首位。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在發布會上說,清查結果表明:我國森林資源進入了數量增長、質量提升的穩步發展時期。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實施的一系列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我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森林覆蓋率遠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積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資源總量相對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人民群眾期盼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宜居,造林綠化、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一是實現2020年森林增長目標任務艱巨。從清查結果看,森林“雙增”目標前一階段完成良好,森林蓄積增長目標已完成,森林面積增加目標已完成近六成。但清查結果反映,森林面積增速開始放緩,同時現有宜林地2/3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區,立地條件差,造林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見效也越來越慢,如期實現森林面積增長目標還要付出艱巨的努力。二是嚴守林業生態紅線面臨的壓力巨大。5年間,各類建設違法違規占用林地面積年均超過200萬畝,其中約一半是有林地。局部地區毀林開墾問題依然突出。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生態建設的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嚴守林業生態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底線的壓力日益加大。三是加強森林經營的要求非常迫切。我國林地生產力低,每公頃蓄積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森林經營,提高林地生產力、增加森林蓄積量、增強生態服務功能的潛力還很大。四是森林有效供給與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國木材對外依存度接近50%,大徑材林木和珍貴用材樹種少,木材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脆弱,生態產品短缺的問題也很
突出。
趙樹叢說,為實現我國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的目標,保障國土生態安全,國家林業局將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著力抓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完善林業治理體系,提高林業治理能力,為加快林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二是進一步調動全社會力量,實施好生態修復工程,搞好義務植樹和社會造林,穩步擴大森林面積;三是扎實推進森林科學經營,擴大森林撫育,提升森林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森林生態功能;四是嚴格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守住林業生態紅線,落實好林地保護規劃,推進依法治林進程。
據了解,我國的森林資源清查是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的,采用國際上公認的森林資源連續清查方法,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于2008年底結束。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從2009年開始,到2013年結束,歷時5年,投入了近2萬名調查和科研人員,運用了衛星遙感和樣地調查測量等現代科技手段,調查內容涉及森林資源數量、質量、結構、分布的現狀和動態,以及森林生態狀況和功能效益等方面。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林業“雙增”目標顯示了中國政府加大生態環境治理、保護自然生態的堅定決心,也是對全世界應對氣候變化負責任的態度和務實的行動,中國有信心如期實現林業“雙增”目標。
趙樹叢說,在2009年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我國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表明,我國森林面積為2.08億公頃,完成了增加森林面積目標任務的60%,森林蓄積量為151億立方米,已經達到了增加森林蓄積量的目標要求。
趙樹叢指出,全面實現林業“雙增”目標,下一步,要進一步實施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抓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長江珠江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綠化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的建設,用大工程帶動造林綠化大發展。要進一步抓好干旱、半干旱地區造林,加大科技攻關,研究推出抗逆性強的品種,堅持適地適樹,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造則造、宜封則封,使造林真正適合這些地方的生態需求和自然規律。要進一步調動全社會造林積極性,繼續深化林業改革特別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調動廣大農民造林護林的積極性;改革林業財政性補貼政策,對所有的造林主體一視同仁,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造林綠化;改革義務植樹工作機制,使更多的人履行植樹義務,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要進一步加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編制自然生態資源負債表,推行領導干部生態森林資源離任審計;加大森林防火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力度,保護森林資源。
在談到如何守住生態紅線問題時,趙樹叢強調,生態紅線是構建我國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底線,是發展林業建設生態文明的“安全線”和“生命線”。2013年,國家林業局劃定了林地和森林、濕地、沙區植被以及物種四條生態紅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對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提出了明確要求。
趙樹叢指出,根據到205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6%以上目標的要求,我國林地保有量不得少于46.8億畝,這就是我國的林地保護紅線。下一步,國家林業局將把劃定的林地紅線,落實到省、市、縣,落實到地圖、地塊上,并向社會公布,接受監督。嚴格落實林地規劃。根據《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切實抓好各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實施,建立起有效的林地監測、評估、統計等工作機制,形成“以規劃管地、以圖管地”的管理模式,實現全國林地管理“一張圖”。還要嚴格林地用途管制,實行林地定額管理,堅決制止非法占用林地和林地的非林化,嚴格占用征收林地審核審批。制定占用征收林地項目禁限目錄、準入原則,提高準入門檻。鼓勵節約使用林地,做到盡量不占或少占林地,特別是有林地。嚴格查處林地案件,堅持依法治林,落實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退耕還林條例等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嚴查毀林開墾、亂砍濫伐、非法占用林地等違法案件。還要通過嚴格行政執法,強化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形成保護林地資源的強大社會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