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紅,劉金濤
(貴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重癥醫學科,貴州 凱里 556000)
應用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是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一種方法,可顯著改善機體氣體交換狀態,而適時撤離呼吸機可降低呼吸機相關并發癥,提高患者預后及減輕家屬經濟負擔,但部分患者由于撤機時機有誤等因素導致撤機失敗,對其身心均造成一定傷害。本文探討血清磷水平代謝對呼吸機撤機影響效果,為提高機械通氣患者撤機成功率提供可靠依據,現總結如下。
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間前來就診的80例呼吸機輔助通氣患者,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齡19至87歲,平均年齡(44.52±2.17)歲,機械通氣時間3~19d,平均通氣時間(7.82±1.03)d。
1. 2. 1 納入標準 ①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PaCO2>45mmHg、PaO2<60mmHg,經臨床診斷需給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②無肺內大出血、休克、肺大泡、習慣性氣胸等機械通氣禁忌癥;③無精神類疾病;④無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⑤無心臟、肝臟、腎臟等機體其他重要器官嚴重器質性病變;⑥意識清醒,依從性良好,可遵醫囑完成治療;⑦未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時期;⑧對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權。
1. 2. 2 撤機措施 80例機械通氣患者符合下列四項條件即可實施撤機:①引發呼吸衰竭的基礎疾病已得到顯著緩解;②各指數達到脫機標準,如吸入氣氧濃度(FiO2)≤40%、氧合指數(PaO2/FiO2)150~300mmHg、PaO2>60mmHg等;③無低血壓、心源性肺水腫、貧血等情況,血流動力學穩定,未使用血管收縮藥物;④意識清醒,可正常自主呼吸,具有張口排痰動作。拔管前首先堵管,待患者安靜入睡、無不良情況發生,可于堵管后24~48h內拔管并嚴密監測其生命體征(1~2d),待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正常后可拉緊氣管切口皮膚并覆蓋無菌敷料。
1. 2. 3 檢測指標 撤機前對80例機械通氣患者均給予最大跨膈壓及血清磷水平檢測:①最大跨膈壓:放置食管及胃管,于患者處于功能殘氣量時將呼吸通道關閉,叮囑患者盡力吸氣測得最大跨膈壓(maximal transdiaphragmatic pressure,Pdimax);②血清磷水平檢測: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清樣本2ml,經水浴(37℃)30min后離心取上清液,使用日本奧林巴斯(Olympus)AU5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中磷元素含量。

80例機械通氣患者中61例(76.25%)撤機成功,19例(23.75)撤機失敗。機械通氣撤機成功患者體內血清磷水平(1.34±0.3) mmol/L ,高于撤機失敗患者體內血清磷水平(1.02±0.21) mmol/L(P<0.05),機械通氣撤機成功患者最大跨膈壓檢測值(8.94±1.12) kPa,高于撤機失敗患者(6.51±0.61) kPa(P<0.05)。
呼吸機是增加或代替患者自主通氣的臨床救治器械,即呼吸支持技術,使用目的為降低機體呼吸運動功耗,及時糾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癥、肺不張等異常情況,改善肺泡通氣狀態,使胸壁保持穩定減輕肺損傷,提高鎮靜劑、肌松劑等藥物使用效果。
跨膈壓(transdiaphragmatic pressure,PDI)是用于間接判斷呼吸中樞吸氣時間的重要指標,與自主呼吸能力呈正相關,即跨膈壓越大則自主呼吸能力越好[1]。有研究顯示[2],血清磷與跨膈壓具有間接相關性,即血清磷水平越低則跨膈壓越低。其原因為機械通氣患者體內血清鈣水平下降,導致細胞膜通透性及完整性遭到破壞,增加間質水腫及導致氣道平滑肌痙攣,最終降低跨膈壓,而血清磷水平與血清鈣水平呈正相關。本文中撤機失敗患者血清磷及最大跨膈壓檢測結果顯著低于撤機成功患者,與石志紅等[3]研究結論相符。
綜上所述,臨床醫生對機械通氣患者實施撤機前,應準確測量其體內血清磷水平,對于血清磷水平較低者應采取適當措施補充血液中磷元素含量,從而提高其跨膈壓保障撤機成功率,使患者獲得滿意療效及預后,值得今后實際工作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鄭則廣,陳榮昌,王思華,等.食管膈肌肌電圖在呼吸機觸發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4,24(1):659-660.
[2]楊嘉雯,方年新,陳正賢,等.膈肌功能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13, 15(9):1289-1290.
[3]石志紅,楊嵐,尚立群,等.自主呼吸試驗指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創機械通氣撤離價值的初步評價[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2(3):36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