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一直以來,我都固執地認為,只有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取得理想的育兒效果。而我的工作比較忙碌,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并不多,因此我總是心存愧疚,覺得自己不是一位合格的媽媽,直到我邂逅了《孩子,媽媽陪你慢慢長大》一書,了解了高效陪伴孩子的藝術。
《孩子,媽媽陪你慢慢長大》的作者吳文君是全國十佳心理教師,也是一位著名的培訓導師,身兼多個職位,工作十分忙碌,能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并不多。但她并沒有因為時間緊張就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而是盡可能地利用有限的時間提高陪伴孩子的效率,利用心理學知識與孩子進行交流,同女兒冉鑫安保持心靈上的互動,并堅持“只陪伴,不設限”的育兒原則,為女兒營造了寬松的成長環境,使其一步步成長為一個有想法、有主見的姑娘,并且順利拿到了世界聯合書院提供的獎學金,成為該校在華錄取的兩名全額獎學金的學生之一。
不少家長喜歡設想孩子的未來,希望孩子長大后能夠在某個領域做出成績,但事實上,如果你期望孩子成為某人,就等于扼殺了孩子比某人優秀一百倍的可能性。所以吳文君提出的理念是不設限。因為不設限,她允許女兒順應自己的天性發展,自己體驗生活品嘗痛苦,承擔行為的后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靈性被充分激發了出來,她在成為自己的過程中把握了自己的未來,邂逅到了更好的可能性。
對每一位母親來說,收集孩子的成長點滴都是一種樂趣,吳文君亦是如此。在此書中,她分享了許多跟孩子成長有關的小細節,并細致地記錄了自己的心理過程。當女兒遭遇人生第一次公關危機的時候、在數學能力上表現出欠缺的時候、因為嘴饞偷拿家里零錢的時候,吳文君并沒有立刻采取實際措施來幫助女兒,而是首先反思了自己身上的局限,然后同女兒進行了細致的溝通,在給孩子留足自尊的前提下,不留痕跡地幫女兒解決了問題,同時進一步促進了女兒的心理成熟。
吸引力法則認為,一個人相信什么,就會吸引什么。吳文君在育兒過程中也秉承了該理念,她堅信家長相信什么,孩子就會成為什么。因此,這位母親一直堅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有著豐足的內心,自己要做的只是幫助孩子去體驗美好的事物,找到最適合她的道路與使命。因此當得知女兒的夢想是去美國當農場主的時候,吳文君并沒有嘲笑,或勸她換一個更契合實際的理想,而是不斷地鼓勵女兒,引導女兒,在她的支持下,冉鑫安擔任了學校環保社的社長,并積累了許多與植物有關的知識。而這些都為女兒日后的遠行做好了準備,以一種自然而然的方式成為孩子茁壯成長的養料。
只有最好的母親,才能培養出最好的孩子,吳文君深知這一點,因此她從未放棄過調整自己,并勇敢地承認自己才是那個需要改變的人。在自己身上,她找到了家庭教育模式留下的問題,進而療愈了自己,釋放掉了消極能量并完成了與女兒之間的互動,幫助孩子解除了心魔。這些素材對只想改變孩子、從不審視自我的母親來講極具啟發意義。
讀完此書,我也順利解開了自己的心結,不再被“忙碌的媽媽無法培養出優秀孩子”的觀念所束縛。我決定像吳文君一樣,在修煉自己的過程中影響孩子,用高效的陪伴來彌補時間上的不足,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