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向輝

一位來自農村的53歲家庭婦女,半年前因為兒子結婚著急而出現失眠,晚上睡覺不踏實、早醒、心煩,看到什么事情都煩,什么也不想干,沒有興趣,以前喜歡的電視節目也不愿意看了,不愿意出門見鄰居,身體困倦,總愿意躺著。發愁兒子結婚的事情,覺得自己不如人,認為自己什么也干不了,對不住家人,拖累家人,覺得生活沒有意思,說自己死了是一種解脫,但還沒有采取自殺行為。患者總說胃口不好,吃飯需要家人督促,體重下降。起初家里以為患者是為了孩子的婚事發愁而“想不開”,但兒子結婚后患者仍然有以上表現,而且癥狀加重,家人害怕出事而帶其就診,結果診斷為抑郁癥。
現狀
抑郁癥是一種嚴重的“心理感冒”,發生率很高,但是與此高發生率相對應的是,有62.9%的患者出現抑郁癥狀后從未就醫。因為有很多患有抑郁癥的人根本沒有察覺到自己得了抑郁癥,有的患者及家屬會把病情歸咎于某些并不重要的問題上,認為是“想不開”。
其實抑郁癥發病時自己是可以察覺的。如果一個人有了類似的抑郁癥表現,甚至在其他綜合醫院做了相關檢查都沒有發現異常問題,那么就要警惕抑郁癥的可能,要到專業的心理和精神衛生機構進行診治。作為家屬或陪伴者,發現問題及時提醒患者接受治療是很重要的。
原因
抑郁癥的病因,現在的研究認為主要涉及心理、社會和自身素質方面的因素。在女性方面,心理社會性因素主要是跟個人的性格或個性、社會壓力以及應對壓力的方式有關。有研究顯示,內向、敏感、悲觀、不愛好交往、缺乏興趣愛好的人容易患抑郁癥;那些有不愉快經歷如喪偶、離婚、失戀、失業、失去健康等,人際關系緊張、經濟困難或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的人患抑郁癥的可能性較大;還有大量抽煙、酗酒、有毒品和藥物依賴的人也容易患抑郁癥。
當然,導致抑郁癥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生物因素,比如神經內分泌激素、生化因素以及遺傳等,最主要是患者體內傳遞快樂信息的神經遞質減少了。女性是社會所有方面的組成部分,婦女擔任多重角色。這使得她們有較高的抑郁癥發病風險,除了諸多壓力外,她們還受到性別歧視、工作過度、月經、妊娠、哺乳等因素的影響。女性由于這些自身身體和心理特點,導致抑郁癥的發生幾率要比男性高出近兩倍。
女性抑郁癥發病風險是開始于青春期,持續至生育期,之后有所下降,更年期有一個發病高峰,至絕經期后女性新發抑郁癥的風險降低。這種現象除了可以用內分泌改變來解釋外,還有就是青春期女性處于學習壓力環境中,而生育期女性在面臨出生或即將出生的嬰兒所面臨的喜憂參半的緊張狀態下,更年期女性更是一個面臨子代婚姻、婆媳關系緊張狀態等。
去年一項關于中國女性抑郁癥的研究認為,抑郁癥正在侵襲著白領女性,這些女性文化程度高,有著體面的職業,有著跟男性同樣的社會地位,但是她們的生活壓力更大,也更容易出現抑郁癥表現。
治療
在抑郁癥的治療中,藥物治療是根本,心理疏導是輔助。因為藥物治療恢復較快,使得患者免受更長時間的痛苦。當然,目前有的心理治療比如認知行為治療是對抑郁癥較為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但是這些治療耗時都比較長,一般需要半年甚至半年以上的治療,而藥物治療一般需要1至2個月癥狀就會得到控制。
在醫生指導下協助患者培養積極的應對策略也很重要,比如幫助患者改變思維認知上的偏差,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或者幫助患者通過少臥床、多活動、出去走走、多聽聽音樂、學會放松等改變原有行為。
大多數抑郁癥對癥治療后,近期治療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當然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可能面臨復發。影響抑郁癥復發的原因有以下方面:不按時服用抗抑郁藥物;緩解后有負性的生活事件影響;家庭和社會支持不良。
預防
盡管抑郁癥的病因未明,但還是有一些對預防抑郁癥有益的措施。比如適當減輕工作壓力、放松自己、改變消極應對壓力的方式、培養與人為善和有效溝通人際關系對預防抑郁是有效的。打球、爬山、游泳等運動,在增強體質的同時,也能減輕抑郁癥狀;在營養方面,魚、粗糧、大蒜,顏色鮮艷的胡蘿卜、橙子、香蕉等,都可能對抵抗抑郁癥有所幫助。
(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