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

好不容易攢夠錢買上房子,裝修完新房卻必須“晾”一段時間才能入住?左等右等終于等來家附近的大型商場開業,想要享受購物的樂趣但越逛越覺得空氣糟糕?實際上,空氣質量差不只表現為霧霾天,室內空氣質量不一定就比室外更好。
比霧霾還可怕
云南省宣威市,在中國2000多個縣級城市里,你很難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在國際上,尤其是關注環境健康的學者看來,這是無法繞過的地標。引發關注的是這座縣城部分村莊極高的肺癌死亡率,及其背后嚴重的室內空氣污染。
2010年年初,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以及中國礦業大學學者的一項聯合研究成果揭露了宣威肺癌現象更深層次的成因。云南宣威高肺癌發病率地區使用的煙煤富含晶質二氧化硅成分,這種晶質二氧化硅成分是一種疑似致癌物質,它可能與煙煤內更為知名的致癌性物質多環芳烴相互作用,導致當地高得不尋常的肺癌發病率。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邵龍義是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之一。在宣威地區,很多村莊的主要生活燃料是來自于附近煤礦的煙煤。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是日常做飯還是取暖,各戶農家均采用開放式“火塘”或者敞開的燃煤爐,由于缺乏煙囪等通風裝置,室內煙塵濃度往往非常高。
在當下的城市生活,直接依靠燃煤或燒柴來取暖做飯的生活模式,已經罕見蹤影,既然如此,城市的室內空氣質量是否就能讓人安心?
根據環境學者的調查,隨著現代建筑物密閉化程度的增加,世界上30%的建筑物中存在有害健康的室內空氣,受污染的室內空氣中存在30余種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2002年世界衛生報告》中已經將室內空氣污染列為人類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美國環保署(USEPA)也將室內空氣污染列為有關國民健康的首要環境問題之一。
室內空氣中存在多種揮發性有機物,其中包含多種致癌物質和致病病毒,我們所熟知的危害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系物、氨、三氯乙烯等揮發性有機物。而室內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不光是裝修材料,還包括家居用品、辦公用品、電子產品中散發出的一些揮發性的有機物和具有致畸致癌作用的半揮發性有機污染物。
會釋放“毒氣”的家具
在我國,家具、建材等產品質量問題更是令人擔憂。我國建材和家具產量世界第一,其中污染建材和家具占很大比例。而消費者似乎認為裝修材料、家具里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質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只要裝修后通風散味三個月再進去住就行了。對于電子產品,絕大多數人的關注點都在所謂的“輻射傷害”,可實際上,電子產品的輻射傷害不過是謠言,其真正的危害——可能散發的有害物質對于人身體產生的傷害卻被忽視了。
其實,在產品標準方面,我國已相繼頒布過《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等一系列標準法規,規定了人造板及其制品、內墻涂料、膠黏劑、木家具、壁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地毯等裝修材料和家具中有害物質釋放的限量值。
但是,具體細分到行業的針對室內排放的相關標準還沒有得到充分完善。比如,國內涂料行業目前仍沒有具體的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標準。而2001年制定、2009年修訂的室內裝飾材料關于木器裝修溶劑型涂料和內外墻涂料的VOC標準,也與歐美的相關標準存在一定差距。而整個家具行業準入門檻都較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相比中國市場,美國市場在室內空氣質量領域已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從嚴格的市場準入標準到制造商主動尋求第三方檢測認證來確立市場優勢再到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注重認證標志,整個產業鏈都更為成熟。
在這套比較完善的體系中必不可少的是一套更具完善性和具備高度可信性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最主流的是美國UL公司擁有的一套專門的室內空氣質量的標準——“綠色衛士”(UL-GREENGUARD)標準。從全面性看,這套標準涵蓋了25個相關行業,檢測范圍包括建材家具、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等諸多可能釋放有毒物質的產品。廠家會為自己的產品“申請”“綠色衛士”認證,經過一系列嚴格的檢測,符合標準的產品可以標注“綠色衛士”標志。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深入了解一系列檢測過程及原理并不容易,但是認準一個可信的檢測標志則更簡易和實用。
環保標志不明
如果說在標準制定方面,國內的“不完善”令人擔憂,那么在檢測認證方面的“混亂不堪”就更加讓人恐懼了。確實,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在選購家具等產品時人們更傾向于選擇帶有環保標志的產品來讓自己安心。本來有這樣的意識是件好事,但我國并沒有強制家具認證規定,國內也尚未頒布環保家具認證標準,現在國內市面上的認證機構魚龍混雜,環保標志五花八門。再加上籠統的環保宣傳使消費者在家居環保上存在認識誤區,一些商家利用環保概念渾水摸魚,甚至自己給自己印上環保標志,使得消費者購買的產品根本無法得到保證。
目前室內污染程度其實要比室外高出2~5倍,成為熱點話題的室外空氣中的PM2.5對人們的傷害其實遠不如室內空氣中的各種有毒物質嚴重。
據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公布,70%以上的家庭裝修存在污染現象,92.3%的家庭對裝修污染缺乏正確的認識。事實上,許多消費者在室內空氣受到污染之后才開始進行相應的補救措施。而減少室內空氣污染最有效的策略則是源頭控制,即第一時間遠離污染物。
不過,對于室內空氣污染的源頭控制,目前要做到從“原材料—加工—成品—流通”全產業鏈質量的有效監控,尚有難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相關政策和標準不夠完善,另一方面是由于制造商、建筑承包商、設計師以及消費者缺乏對室內空氣污染的正確認識。
“在國外,像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空氣顆粒物濃度達到每立方米10~20微克,就已經感覺很高。但在咱們這兒,濃度達到一二百的水平也不奇怪。尤其在室內空氣污染方面,國內關注的實在是太少。” 邵龍義說,但他相信,“等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如何控制室內空氣污染,遲早會被提上議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