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強


從長遠角度,中國應該建立長期、有效的境外追貪追腐機制,依法懲治職務犯罪。對外逃貪官的偵查、起訴、審判之權利是我國國家司法主權的直觀體現。中國應抓住《北京反腐敗宣言》的契機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已與68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106項各類司法協助條約。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后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機構簽署了檢察合作協議。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已與51個國家簽訂含有刑事司法協助內容的條約,與38個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但這離需求遠遠不夠。現實的情況是,中國與多數西方國家沒有簽訂引渡條約。
我國現在境外追貪主要依據的是《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在沒有引渡條約前提下,兩國雖然均是《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成員,可以援引相關條款開展合作,但會面臨很多限制。比如死刑不引渡原則等。所謂死刑不引渡原則,是指當被請求國有理由相信被請求引渡者在引渡后有可能被請求國判處或執行死刑時可以拒絕予以引渡的原則。
避免因死刑不引渡原則最終導致引渡和遣返不能實現一定程度上依靠于“量刑承諾”,是國際上的一種通行做法。量刑承諾具有國內法和國際法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第五十條規定,“對于量刑的承諾,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在對被引渡人追究刑事責任時,司法機關應當受所作出的承諾的約束”。雖然中國引渡法沒有明確規定死刑犯不引渡變通做法問題,但從引渡法對量刑的承諾的規定內容上應當理解為包括了不適用死刑的量刑承諾。目前,這種國際引渡變通制度得到了國際條約的認可,也在我國的引渡實踐中有所體現。根據《聯合國引渡示范條例》第四條第四項的規定:“按請求國的法律作為請求引渡原因的罪行應判處死刑,除非該國作出被請求國認為是充分保證,表示不會判處死刑,或即使判處死刑,也不會予以執行。”
筆者認為應該逐步取消對職務經濟類犯罪的死刑,直至最后廢除,這樣的建議并非“為貪官代言”,而是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
其一,職務類犯罪定罪量刑重要的依據就是犯罪金額,金額的多寡很多時候直接影響到對犯罪嫌疑人的量刑,這一點來看,對上述犯罪嫌疑人適用死刑并不恰當。罪、責、刑相適應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對于經濟類、職務類犯罪的死刑已經偏離了上述基本原則;一般嚴重暴力犯罪侵害的對象是人的生命、公眾的安全,對于這類犯罪處以死刑體現的正是刑法的懲罰功能。反觀經濟類犯罪,其侵害的對象是國家的管理秩序,一般并不直接危害到個體的生命。對錦衣玉食的職務類犯罪而言,不見頭的牢獄生活或許遠比直接死刑更恐懼,刑法的教育作用也能更好體現。
其二,廢除死刑有助于消除海外追貪與死刑不引渡的國際慣例之間的障礙,更好地讓犯罪嫌疑人得到應有的懲治,充分體現刑法的警示作用。
其三,出于保障人權的考量,逐步逐個罪名取消適用死刑是大勢所趨。《刑法修正案(八)》開始正式施行后,中國死刑罪名由原來的68個減至55個,有13項經濟犯罪取消死刑,特別是走私類犯罪死刑的取消,可以看出我國整體的刑事司法向死刑逐步取消的方向發展。
從全球刑事司法環境來看,對于經濟類犯罪取消適用死刑,更符合法律保障人權這一基本理念。這也將有助于進一步建設有中國特色法治社會,完善整個司法大環境。(作者為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浙江省律師協會刑事辯護委資深委員)
追逃名錄
最高人民檢察院2013年10月透露,2008年至2013年五年間,共抓獲外逃貪污賄賂犯罪嫌疑人6694名。這是官方首次給出的外逃貪官被抓獲的數據。
出逃方式,有通過子女留學、親屬移民轉移財產,用假身份證辦護照,甚至找他人頂替為躲避緝拿,部分人員通過整容出境。
涉案金額較大者,多逃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涉案金額相對較少的,多逃往泰國、緬甸、蒙古等周邊國家。
楊秀珠 浙江省建設廳原副廳長
2003年4月20日出逃美國。
2005年5月31日,楊秀珠在荷蘭落網。2011年8月2日,楊秀珠案涉案人歸國投案。2014年9月,楊秀珠的引渡遣返啟動,正通過協作國依法辦理相關程序。
高山 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河松街支行原行長
2004年案發后,高山攜9.426億元逃往加拿大,在當地深居簡出。2007年2月16日,高山在北溫哥華家中被加拿大邊境服務局官員與皇家騎警逮捕,罪名是瞞填移民申請表格中的職業。2012年8月,高山被遣返回國,投案自首。
2014年9月12日,“高山案”在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高山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
賴昌星 廈門遠華(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6年至1999年期間,賴昌星及其同伙在廈門關區大肆走私進口成品油、植物油、汽車、香煙等貨物,涉案金額巨大。1999年案發后,賴昌星逃往加拿大,一直滯留在溫哥華。2011年7月23日,出逃加拿大的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主角賴昌星,經過13年的談判后被成功遣返。
胡星 云南省交通廳原副廳長
胡星利用職務便利為家人牟取利益,獲得巨額利潤后,于2007年1月15日持假護照越境潛逃到香港,然后又去了新加坡。同年,出逃期間被中國警方通緝追捕,后在專案組辦案人員的規勸下,逃至新加坡的胡星表示愿意回國接受刑事調查。
王振忠 福州市公安局原副局長
2002年攜過億贓款逃往美國。2003年4月2日,福州市檢察院以涉嫌受賄、洗錢罪對王振忠批準逮捕。專案組在國際刑警組織、公安部、省公安廳的協調下,為追捕王振忠歸案,開展了大量工作。王振忠于2007年6月10日被確認在紐約死亡。在絕癥中掙扎的王振忠臨終前留下了一句話:一切都是報應。
盧萬里 貴州省交通廳原廳長
2002年1月24日,盧萬里用在湖南省某市公安局辦理的化名為“張唯良”的因私護照從廣東經香港出逃斐濟共和國。
2002年4月16日盧萬里被押解回國,接受法律審判。2004年5月10日,盧萬里被一審判處死刑立即執行。2005年12月16日,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盧萬里依法被執行死刑。
(以上資料收集自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