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麟彥

“開心麻花”經過十多年的市場洗禮,在全國共上演話劇2000余場,為百萬余觀眾帶來了無限歡樂。
“想快樂,看開心麻花!”已成為京城百姓們的時尚口號。從主攻賀歲劇到一年幾部劇連番上演,從立足京城到華東、華南、華中、華西處處開花,“開心麻花”經過十多年的市場洗禮,在全國共上演話劇2000余場,為百萬余觀眾帶來了無限歡樂。
2014年11月11日起,開心麻花的超人氣爆笑舞臺劇《旋轉卡門》將登陸上海,于藝海劇院連演六場,必將在光棍節之際引發又一陣的搞笑旋風。
“麻花”擰成史
時光回溯到2003年,因《翠花,上酸菜》而名噪一時的田有良導演找到遇凱和張晨,邀他們一起做話劇。面對清一色嚴肅風格的話劇領域,三人一拍即合:“要做,就做喜劇。”
第一部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情節爆笑、臺詞幽默,大獲成功,這個還沒有正式名字的劇組便被媒體一口一個“麻花”地叫著。當大家拿著這個名稱去工商局注冊時,卻被告知不能以一類食品作為品牌名稱,于是便在前面加了“開心”二字,“開心麻花”由此誕生。
“開心麻花”首創“賀歲舞臺劇”的概念,至今已推出了超過21部原創舞臺劇。
正如它的品牌名稱,“開心”是它永遠的主題。將太陽馬戲團、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引進中國的演出人楊慧賢曾說:“做了幾十年演出,看開心麻花有兩個第一次令我難忘,第一次看到周圍的觀眾從開演笑到閉幕,第一次看到閉幕后觀眾久久不愿離去。”
有人總結了這樣一個公式:開心麻花=智慧盤點年度事件+精彩動人故事+幽默表演風格。正是因為這樣獨特的風格讓它在各大話劇機構中脫穎而出,贏得了自己的觀眾群體。在他們的百萬觀眾中,90%以上都是25—45歲的白領、金領。開心麻花為迎合他們的口味,很多故事都聚焦于小人物身上,貼合著都市白領們的精神訴求。劇中小人物對災難、對命運、對社會不公的詼諧調侃,撫平了都市青年內心的焦慮、抱怨、憤怒。
文化學者、評論家張頤武曾說過:“麻花劇有兩個非常精準的方向,一方面是貼近互聯網和時尚脈搏,另一方面是貼近年輕人的需求。其最鮮明的特色是,以自己的創作與表演發揮著社會功能,提升觀劇年輕人的幸福感。”
“麻花”新期待
即將來滬的這部《旋轉卡門》,自2011年在北京一經上演,便刷新了單劇觀演人數、演出場次、上座率、票房等北京話劇市場的多項紀錄,成為大麥網年度話劇票房冠軍。而它也并不是第一次來滬,曾于去年的1月4日就首次走進了上海,演出期間上座率高達百分之百。開心麻花在每一次演出之后都會開會對細節進行調整,一步步地改進自己。今年的“卡門再秀”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
這部南北通吃的作品將電影敘事結構運用在話劇舞臺上,講述了一場疑云重重卻笑料百出的遺產爭奪戰。價值數千萬的契約婚姻、小清新風格的初戀、欲望都市的愛恨情仇等元素都聚集于此。而劇中的經典臺詞更是數不勝數。開心麻花繼續調侃時事,拿各種熱點話題及時尚元素“開涮”。笑侃淘寶體、快遞服務、廣告鋪天蓋地的培訓學校、向喬布斯致敬等橋段都將出現在劇中。
開心麻花的功勛演員艾倫表示:“《旋轉卡門》延續了開心麻花的一貫風格,舞美制作力求精致,隨劇情發展營造或文藝或豪華的氛圍。劇中橋段充滿時尚搞笑元素,能夠讓白領們在緊張工作之余舒緩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