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靜





這是一個聽起來相當美妙的世界:一切疾病都能治愈。但這也是一個很難想象的世界:首先,它不等同于對疾病的預防,比如為了保護自己免受艾滋病毒傳染,你得潔身自好,你得避免與別人共用一個針頭;其次,它也不等同于現在所擁有的對疾病的治療手段,比如現在的艾滋病毒療法可以幫助艾滋病患者減少體內的艾滋病毒,幫助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改善身體狀況。那么,沒有疾病困擾的世界究竟意味著什么呢?它意味著:如果你感染了艾滋病毒,吃了藥以后,你的體內將不再有這種病毒存在。
我們真的可以治愈所有的疾病嗎?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我們還是想要知道:如果能通過治療手段對生命體進行無限制的修復,我們還會衰老和死亡嗎?如果沒有了疾病,世界人口會爆炸嗎?醫院和藥廠會消失嗎?如果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愈,人類未來的進化之路會發生改變嗎?
在討論諸如此類的問題之前,我們應該首先弄清楚一件事:在人的一生中,每個年齡段都有其獨特類型的疾病。即使我們能夠在到達某個年齡段之前,將那個階段的致命疾病提前“扼殺”,從而成功地將人類的壽命延長到200歲,但這也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健康地走完這200年。因為,在百歲之后產生的一些問題,可能是我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下面,我們從醫學、社會學、經濟學和人口學等角度,對一個沒有疾病的未來世界究竟會是什么樣子,嘗試進行一番預測。
沒有了疾病,我們還會衰老和死亡嗎?
想象一下根本不存在疾病這回事的世界:那些破壞我們身體的感染、慢性疾病或精神疾病等都不存在,與疾病相關的一些具體癥狀也都消失不見……這個世界會怎樣?
如果我們從不生病,我們就一定能頤養天年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謀殺和自殺會造成死亡;吸毒過量會造成死亡;交通事故和其他事故會造成死亡;自然災害和其他人為因素也會導致死亡,比如戰爭;沒有足夠的食物,我們一樣會被餓死。
在這個奇妙的沒有疾病的世界里,我們還會衰老嗎?這取決于衰老和疾病是否是兩個獨立的進程。從某些方面來說,衰老和疾病是密不可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會失去韌性,我們的身體也會努力自我修復受損部位,比如瘀傷—— 即使我們不加處理,隨著時間的流逝,瘀傷也會慢慢愈合。長期下來,大量的這種修復會導致我們的機體功能下降,從而引起某些疾病,如骨質疏松癥等。當然,并不是所有與年齡相關的變化都會導致疾病,比如隨著年齡老去,我們的頭發漸漸變得花白。
即使沒有疾病,我們也可能會因衰老而死亡。因跌倒致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像肌肉會漸漸失去彈性、血壓調節能力會漸漸下降一樣,老年人的身體平衡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導致頭暈、跌倒,甚至死亡。
關于衰老和疾病之間的關系,無論科學家持什么樣的立場,有一點是一致的:沒有疾病,死亡率會下降,人口增長將變快。那么,這會導致世界人口爆炸,從而引起資源短缺或戰爭爆發等問題嗎?
沒有了疾病,世界人口會爆炸嗎?
以歐洲過去200年里的人口變化為例。自1800年以來,衛生條件改善和醫學進步令歐洲大陸的死亡率大為降低,許多歐洲國家的人口在短期內開始增長。而人們對此的一些自發反應是,許多家庭選擇少生孩子,人口很快停止繼續增長。為什么人們不想要更多的孩子呢?根據人口過渡理論,原因是經濟方面的。幾個世紀以來,許多農民家庭離開農村,來到城市生活。由于在城市里撫養孩子的成本要比在農村高得多,許多家庭在經濟上無法養得起更多的孩子,所以便選擇了少要孩子。同樣的邏輯,在我們的假想世界里,如果人口增長超出資源的承擔能力,人們可能就會選擇少要孩子。
所以,即使世界上沒有了疾病,人口爆炸的災難性后果也會悄然消弭于迅速傳播開來的家庭小型化趨勢中。
沒有了疾病,醫院和藥廠會消失嗎?
在一個沒有疾病的世界,醫療行業會消失嗎?毫無疑問,疾病會影響人的行為。一個人如果看到過自己抽煙的祖父呼吸困難的痛苦模樣,他(她)多半會選擇不吸煙。讓我們以逆向思維來看這個問題:如果人們不再生病,不再受疾病痛苦的困擾,那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吸煙、吸毒,參與不設防的性活動等。那么,我們是不是將面臨更大的健康風險呢?
藥物成癮也是一種疾病。在沒有疾病的世界里,人們因為不用擔心會上癮,可能對毒品的態度更加寬容,從而導致毒品泛濫,引發安全性問題。例如,吸食可卡因的駕車者會導致交通事故增多。又如,沒法指望在工作時間吸食海洛因的人能正常工作。因此,政府和相關機構會對毒品使用采取強制措施,大多數人都不會吸毒,
相比之下,更大的問題是,在一個沒有疾病存在的世界里,醫療保健系統還會存在嗎?醫生、護士、藥劑師和心理醫生都會失去工作嗎?回答是:不會。我們仍然需要醫院,仍然需要這些人員為事故受害者服務,為婦女分娩和流產服務。制藥業也還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醫院仍然需要用于無痛分娩、整容手術和事故后修復傷殘身體的麻醉藥物,制藥業甚至還可以向市場推銷增進健康的保健品。
假如你生活在富裕國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08年提供的數據,富裕國家的第一大健康殺手是冠心病。這是富裕國家的人壽命較長,以及高收入生活方式的結果。在我們假想的無疾病世界里,因為有治療冠心病的靈丹妙藥,所以你可以每天放心大膽地吃牛排,而不必擔心動脈血管阻塞這類問題。
富裕國家的第二大健康殺手是中風。而在無疾病世界里,充滿保護吸煙者、高血壓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避免中風危險的神奇藥丸,如果你覺得人生的意義在于過得隨心、快樂,那么你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抽煙就猛勁地抽煙,你可以更多地宅在屋子里,更少地參加戶外運動。
無疾病世界還會給人們帶來更大的驚喜——造成富裕國家死亡的第三大殺手的肺癌等癌癥,也將能夠得到治愈。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吸煙者的生活會變得更美好。許多人在被診斷患了肺癌后,他們會吃藥治愈,然后繼續抽煙,再次患上肺癌,再次治療。他們得周期性地因與吸煙有關的疾病去求醫問藥。討論到這里,我們假想中的這個無疾病困擾的世界看來也并非那么美好,似乎還相當糟糕。
讓我們再來看看其他一些現代醫學無法治愈的疾病。在一個可以治愈所有疾病的世界里,腦癱或肌肉萎縮癥患者也可以脫離病痛,只要他們愿意,就可以選擇過一種不同的生活。艾滋病患者也可以通過服用昂貴的藥物得到徹底的治愈。除了這類不治之癥外,耳部感染和流感等常見的小病也不再困擾人們。由于這些疾病都與病毒有關,今天的治療通常只能緩解一些表面癥狀,然后等待體內的病毒感染完全清除。在無疾病世界里,人們被這些小病折磨的痛苦日子會短得多,耽誤工作或學習的時間也要少得多。
那么,一些精神疾病也可以治愈呢?焦慮癥、抑郁癥和注意力缺失多動障礙是三大精神疾病,雖然這些疾病的一些癥狀現在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患者可能需要終身服藥,而且還要擔心復發。在無疾病世界里,完全治愈精神疾病可以讓患者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
今天的發達國家擁有比較完備的醫療系統。在所有疾病都可以治愈的世界,醫療系統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醫生需要對所有的疾病進行早期檢測,就像現在篩查乳腺癌那樣。問題是,恐怕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到這種大范圍大規模的篩查。
假如你生活在貧窮國家
如果沒有疾病世界的所有假設發生在一個貧窮國家,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在貧窮國家,大多數人都死于一些可醫治的疾病,如肺部感染和腹瀉。這一事實表明,生活在貧窮國家的人民需要更多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如衛生設施和衛生教育;人們需要更多的錢來支付治療費用;需要更多的專家和診所為人們提供醫療服務。
在我們假想的無疾病世界,一切必要的醫療基礎設施都是免費的。這將讓孩子們首先受益。貧窮國家孩子的死亡率遠高于富裕國家。如果你出生和生活在非洲乍得,5歲前死亡的可能性大約是丹麥兒童的50倍。許多嬰兒和兒童因早產、出生時體重過輕、肺炎和腹瀉等疾病而早夭。如果沒有了這些健康殺手的威脅,兒童死亡率將大大降低。
如果這些疾病突然都消失了,發展中國家兒童的數量會猛增,至少在一開始會這樣。對于貧窮國家,低的死亡率會產生什么樣的長遠影響呢?
會有更多的疾病基因嗎?
下面,我們來預測一下,所有疾病都能得到治愈的世界對于人類進化意味著什么?
如果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愈,人類未來的進化之路可能會發生某種變化。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首先討論一下遺傳基因的問題。
在現實世界中,有很多對我們有害的基因,它們會導致早夭,或阻止人們繁衍后代。通常情況下,有著這些基因的人是不會將這些基因傳遞給下一代的,因為他們會早夭,或因某些疾病而導致不育。而在我們假設的沒有疾病的世界,擁有這些基因的人都將被治愈,他們會生下自己的孩子,并將不好的基因傳遞給后代。
現實世界中還有一些會導致遺傳疾病的基因,但這些基因不一定會阻止繁殖后代。因此,攜帶這些基因的夫婦可能選擇不要孩子。而在假想的沒有疾病的世界,他們可能會選擇做父母,因為孩子生下來如果有問題,是可以被治愈的。
總的來說,在一個所有疾病都可以得到治愈的世界,與疾病相關的一些基因將會更加普遍地傳播開來。
極可能的情況是,就算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愈,但有些情況并不會有多大改善。例如,有的人可能會選擇不去求醫;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有病,或者拒絕承認自己有病;有的人會因信仰等原因而諱疾忌醫;有的人可能被誤診;有的人可能因治療費昂貴而拒絕就醫;有的人可能因無法忍受某些治療帶來的副作用,而選擇與疾病共存……
最后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對于未來的沒有疾病的世界的預測有多精確呢?大概和天氣預報差不多吧。對于未來的預測,想象的空間和商榷的余地還是很大的。關于衰老、疾病和沒有疾病的世界的話題,想必會有更多的與我們相同或不相同的精彩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