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人》2月1日
在媒體的報道和披露中,中國醫生的形象已經從救死扶傷的英雄變成了逐利忘義的家伙。近年來,醫患糾紛越發頻繁,去年10月,至少就有6起可怕的暴力襲醫事件,其中有一名醫生死于非命。而2012年,襲醫事件有11起 ,其中7人死亡。
醫患敵對的主要原因是醫藥界的腐敗導致藥價過高。預計到2016年,隨著中國藥品需求的擴大,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銷售總額高達1650億美元,其藥品的漲價“機制”問題則愈發突出,據2011年的統計,公立醫院籌措的資金僅有9%來自政府的補助,40%依靠藥品銷售。藥越貴,醫生收入越高。這造成即使是最便宜的非專利藥(即仿制藥),在中國醫院里的定價也比國際基準價格高。當政府出手壓低藥價時,醫生也有新應對:為患者選擇更貴的藥或者不必要的藥—比如據衛生部統計,中國人均抗生素的消費量是美國的10倍。顯然,不能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自2009年起,本著降低用藥成本的目標,中國政府要求醫院從官方的招標中購藥,這一政策削弱了專利藥與低價仿制藥的市場競爭,但加劇了仿制藥之間的競爭,導致廠商競相向醫院送回扣。仿制藥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因此患者無法從廉價藥品中受益,甚至有部分仿制藥生產企業因為利潤過低而被迫停產。

《時代》2月17日
法國總統有著世界上最民主國家領導人們所夢寐以求的權力,然而奧朗德跟他的前任們一樣,面臨著一個赤裸裸的質疑:他能否改變法國?法國人一向熱愛革命,討厭改革。所以即使奧朗德身居愛麗舍宮時,巴黎到處充斥著反抗者對他的聲討,從他的經濟改革延伸到他的私生活。而作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法國的表現與全球脆弱的經濟復蘇利害攸關。去年12月,外國人在法的投資驟降77%,失業人口達到330萬。而當奧朗德推出改革計劃,削減公共開支,創造宜商環境,高盛的資金便開始進入柏林,這代表了法國社會黨出身的總統奧朗德標志型的轉變。

《自然》2月6日
英國的移民政策越來越苛刻了。科學是全球性的事業,科學家本來就不應該有“移民”之說,這理論上只是一場跨國界的運動。但政客和許多英國人看不清這一點,只看到了移民造成的擁擠和壓力,并以此為借口衍生出仇外和種族主義情緒。政府開始承諾將對移民采取“強硬”手腕,但這將使英國領先的科研蒙受災難性的損失,特別是頂尖人才的流失。英政府為了挽留人才,推出了針對科學家和藝術家的“擇優破例”移民方案:每年通過約700名科學家和300名藝術家的移民申請。但這一舉措仍處于政治辯論的風口浪尖,貫徹也不充分,2013年6月只有89人用到這一政策。

《東洋經濟周刊》1月15日
從內閣府的調查結果看,最近10年日本人的愛國熱情在不斷上升,2013年1月的一次調查顯示,58%的被訪者認為自己有很強的愛國心,這是自1977年以來相關調查得到的最高數字。 但如果和國際調查的結果做一個比較的話,人們會發現日本人的愛國心不同于其他國家。比如國際調查中有一項內容是,“如果認為自己的國家在走一條不正確的道路,你覺得國民還應該支持自己的國家嗎?”78.2%的委內瑞拉人、56.7%的韓國人表示依舊會支持自己的國家,但回答繼續支持自己國家的日本人只有24.7%。從這個數據看,日本人的愛國心尚未到達“盲目愛國”的地步。

《天下》1月30日
中國近期公布了去年的貿易統計,除其成為全球最大商品貿易國外,數字背后反映兩大結構性轉變:東盟崛起、加工貿易式微。東盟對中國貿易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去年雙邊貿易額增長11%,東盟已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此外,中國的加工貿易正在加速式微。去年,中國的來料加工貿易額衰退2%。中國本土企業的進料加工貿易也只成長1.5%,遠低于整體貿易成長率。這反映出在中國經營環境轉變下,外商和中國組裝廠面臨著困境,而以經營來料加工為主的臺商,更是首當其沖。中國對外貿易除了量變以外,其質變也在快速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