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
之前對媒體表示將“推動建立不動產登記信息公開查詢系統,方便社會依法查詢”的國土資源部,在1月27日緊急 “辟謠”,稱該消息“不甚準確”,應該是“積極推進信息共享”,而不是“建公開查詢系統”?!拔覈ㄟ^不動產登記以保障不動產財產權與市場安全、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而不是‘公民財產大起底’”,“目前我國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重點是頂層設計”。
國務院醫改辦

2月8日,國務院醫改辦公布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醫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各省要全面啟動或擴大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同時,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利用全國網絡優勢,為參保人員提供“一站式”即時結算、異地結算等服務。截至去年10月下旬,全國已有23個省份出臺大病保險實施方案,確定120個試點城市。
中組部
中組部日前表示,2014年將專項整治超職數配備干部等問題,建立倒查機制,“不僅查處當事人,而且追究責任人,一查到底、問責到人”。近6年來,國家層面至少進行過兩次(2007年、2009年)專項清理,但邯鄲市在2010年的機構改革中,還是一次任命了89名局長、副局長。但一些地區也在建立“領導干部退出機制”,湖南過去兩年就有4名績效考核居于末位的干部被免職。
從去年底開始,對公務員灰色收入下降、生活趨緊的討論日趨熱烈。僅在天涯論壇上,“公務員訴苦潮”的內容就被點擊了84萬余次,基層公務員要求加薪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被許多網民理解為“正在造輿論”、“想尋求輿論支持”。
這可謂是公務員的自我群體意識在網上的第一次覺醒。許多基層公務員曬出自己的詳細工資、可得福利、房貸、生活開支、家庭狀況,坦承自己的發展瓶頸、實際工作情況、身邊人的腐敗情況等等。在以往的網絡輿情中,公務員群體幾乎從未發聲,被網民罵得狗血淋頭也不見有力反駁?,F在看來,并不是他們不接觸網絡,而是他們或“潛水”保持緘默,甚至可能跟著網民一起抨擊現實—他們并不會以公務員身份去網上集體表達觀點或訴求,除非真正威脅到切身“利益”。
但是,公務員要漲薪,網民同意嗎?有人用“甚為警惕”來形容大家的態度。中國各行業的薪酬變動,普遍缺乏一個上下平等溝通、綜合決策的機制?!白鼋o領導看”和“爭取輿論支持”成為最有力的兩個法寶。另外,與其說中國習慣精確化的考核,不如說更看重長期的工作實績和效果。而公務員想漲薪,也不可能跑去跟領導談,但網民對中國公務員的整體工作業績又并不認可,大部分網民都對公務員漲薪“說NO”。
僵局出現?!百M力不討好”成為基層公務員的自我哀嘆,網民也毫不接受公務員們自稱“不是官員”、“不想跟貪官混為一談”的辯解,認為公務員“比老百姓過得好多了”,問“既然這么苦,為什么不辭職,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要考公務員”,認為公務員人浮于事,不務正業,效率低下等等。甚至有人問,公務員自己遇到困境時就跑到網上發帖,但以前群眾發帖抱怨時,公務員為什么不回復和解決?
公務員和網民之間的爭議焦點,是普通公務員和官員是否應該為“不受認可的績效”承擔不同的責任。普通公務員們往往認為錯不在自己,自己不僅不是官僚體制的受益人,甚至可算是受害者。而網民則將所有公務員都視為“既得利益集團”的一分子,不愿“同情”。
轉型之所以困難,是因為舊有的依存已經失效,但新的支撐點尚未建立起來。就算國家想要給基層公務員加薪,輿論的激烈反對之聲恐怕都是顧慮因素。再者,中國的輿論宣傳和觀念意識一直停留在“公務員就該以一味奉獻為榮,不問報酬”的階段,并且以“常年沒有休假”為敬業表現。這種宣傳觀念和網民認為的實際情況兩相對比,顯得差距更大。
反腐一波接著一波,官場在變,社會的觀念也在變?;蛟S在往后,公務員的訴苦會被接受,漲薪也會成為“大勢所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