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日早8時至下午3時,泰國舉行國會下議院選舉。曼谷和泰國南部部分選區一些投票站由于示威者干擾而無法進行投票,但未發生嚴重沖突事件。泰國選舉委員會在投票結束后發表聲明說,因目前收集到的選票不完全,所以暫時無法公布選舉結果,但執政的為泰黨和街頭反對派都稱贏得了這次選舉。泰選舉委員會7日召開會議,決定在曾受阻撓干擾的600多個投票站舉行重新投票。
2月8日,正在索契出席冬奧會開幕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2小時15分鐘的會談。會談結果顯示,普京同意在今年10月或11月訪問日本,但是在兩國爭議領土(日本稱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問題上,雙方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在會談中,安倍表示:“希望能推進和平友好條約的締結談判。”普京表示:“這個問題沒有那么簡單,應朝著解決的方向努力。”

據哈薩克斯坦當地媒體報道,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2月6日在會見民眾代表時說,應該考慮并討論將哈薩克斯坦改名為 “哈薩克耶烈”。報道稱,哈總統提議更改國名,意在區別于其他“經濟落后斯坦國鄰居”,改變外界對哈薩克斯坦的固有印象。納扎爾巴耶夫稱,哈薩克斯坦對外國游客的吸引力還不如只有200萬人口的蒙古國,“蒙古國名沒有斯坦,或許我們也應該去掉斯坦”。

2月7日第22屆冬奧會的開幕式以“俄羅斯之夢”為主題亮相,雖然保密措施到位,可卻出現五環變四環的開幕式故障。不僅如此,索契的基礎設施到處被外國記者曬出囧照。本屆冬奧會被稱史上最昂貴運動會,共有87個國家、約1萬名運動員參賽。(圖注:01.開幕五環變四環;02.酒店電線狼藉;03.奧運村雙人座廁;04.自來水渾濁)
在安倍首相赴俄羅斯索契開展“奧運外交”的同一天,外相岸田文雄前往華盛頓開展“修復外交”。岸田文雄此行被外界解讀為“修復”因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而受損的日美關系。據日本媒體報道,岸田本次出訪美國是在其本人的強烈要求下得以實現的。美國國務卿克里隨后將訪問中國和韓國,行程中沒有日本。正因為如此,日本國內有聲音認為此舉造成“美國把日本拋在一邊”的印象,所以日本有必要在克里出訪前主動布局。某種程度上說,岸田此行拉開了2014年東北亞新一輪外交博弈的序幕。
在談到訪美成果時,岸田稱“再次感到日美同盟是不可動搖的”。在日本與中國關系緊張之際,展示日美關系的“不可動搖”是日本外交的規定動作。在美國國務院網站發布的新聞稿中,克里在約1000字的發言里,絕大部分篇幅都在談美日關系的重要性,強調美日關系是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基石。克里提到了美國對日本的“承諾”包括東海,但并未直接提及釣魚島。不過,克里的這種表態被包括日本媒體在內的某些國際媒體解讀為“美國將保護日本包括釣魚島不受攻擊”。事實上,從克里發言的全部內容來看,在釣魚島問題上,他的表態并未超過奧巴馬政府此前的立場。
日本媒體援引美國政府人士的話稱,克里與岸田會談的1/3時間被用于討論日韓關系。克里表示“日韓關系持續緊張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并詢問日本安倍晉三政府今后“打算怎么處理”。這種近似逼宮的表態,事實上已經超過此前美國政府對日韓矛盾“不介入”的立場。對于美國來說,美日同盟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基石,但這并不意味著日本可以在處理對韓關系時忽略美國的戰略利益。雙邊、多邊同盟體系以及多層次、網絡化的制度體系,是美國作為全球霸權國的權力來源之一。在美國的戰略設計中,無論是與同盟國日本、韓國,還是與潛在競爭對手之間的關系,都是這些體系中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