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明
秋天里,有一棵凋零的樹,長在公路旁,每天都在期待著下雨,因為只要下雨,就有一只蝸牛爬上來,然后同他說話。可惜樹不會說話,但是他喜歡聽蝸牛說話。這天,下雨了,那是很小的雨。公路上急匆匆的車,來來回回。
蝸牛爬上了樹梢開口對樹說話:“下雨了,樹。我來了,你還好么?”蝸牛伸了伸觸角,感受小雨的羞答。“你幾歲了?你的壽命很長吧?”蝸牛繼續說著,“我每天都來,就是為看你樹梢上長出綠芽。怎么還不長呢?”蝸牛低下頭,一臉憂傷。“你是不是不會長了,你看你也不會說話,你不長芽,我就不來了。”蝸牛慢慢轉頭,朝下爬去。
樹見蝸牛走了,心里好憂傷。他想說:“春天還沒來,他發不了芽,但是春天快來了,你再等等吧。”可蝸牛不知道,因為樹不會說話,只能和雨一起流淚。
蝸牛走后的好幾天,天一直都沒有下雨,樹也沒見到蝸牛。
直到有一天,樹早上醒來,看到自己的身上長出了綠芽,樹很開心地搖晃著身子,滿心都是“春天來了,春天來了”的吶喊。樹扭轉著身子尋找蝸牛的身影,突然發現腳跟旁有一個蝸牛殼,里面還長著一棵很翠綠的小草。樹突然意識到了什么,只是樹再也不希望下雨了。
往后,有雨的日子,樹都會用茂盛的枝葉為小草遮擋。樹會想著:你要的春天,住進你的心里了。
(劉誼人摘自《環球觀察》2013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