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松
8月11日,土耳其最高選舉委員會宣布,現任總理、執政的正義與發展黨主席埃爾多安憑借51.79%的得票率,在土耳其首次總統直選中獲勝,將成為土耳其新總統。
埃爾多安此次最引人關注的,是他在競選中曾多次表示,若當選總統,將會強化總統權力,絕不僅僅當一個“禮儀性”總統,而他領導的正發黨也表示,要通過修憲擴大總統職權。如今,有人對新總統充滿期待,認為埃爾多安是實現土耳其強國夢的不二人選,但也有人認為他在總統任期內將會加劇土耳其的分裂,使土耳其背離“民主”。
今年60歲的埃爾多安,是土耳其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白手起家,從一個街邊攤販奮斗成最具權勢的國家領導人,成為土耳其一代人的勵志楷模。
埃爾多安出生于伊斯坦布爾一個貧困的穆斯林家庭。高中畢業后,他進入馬爾馬拉大學經貿學院讀書,這期間,他還在當地一家足球俱樂部當球員。他一度甚至將加入國家隊作為人生目標。
由于家貧,埃爾多安少時常穿梭在大街小巷賣檸檬或小食品,以補貼家用。他曾說,這些苦難經歷培養了自己的意志和品質,對日后成長起到很大作用。
在大學期間,他追隨土耳其前總理吉梅丁·埃爾巴坎,加入了土耳其的伊斯蘭運動。1980年,土耳其發生軍事政變后,埃爾多安加入土耳其福利黨,并成為該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但此后他的政治生涯一直沒有起色。直到1994年,埃爾多安的命運出現轉機,他成功當選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市市長。
在市長任上,埃爾多安勵精圖治,改善公共服務,將擁擠破敗的伊斯坦布爾治理得整潔、干凈,而又生機勃勃;他大力發展旅游業,使外國游客紛紛慕名而來。這讓他獲得了良好的政治聲譽,為以后的政治道路打下堅固的基礎。
但是,作為一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埃爾多安的保守宗教信仰也讓他付出了慘重的政治代價。1998年,埃爾多安因在公開演講中朗誦了一首暗含原教旨主義的禁詩,遭警察逮捕。在被拖走時,他甚至還大呼:“這首詩還沒頌完。”之后,他因“反世俗罪”被判處4個月監禁,并被剝奪政治權利5年,而他所在的政黨也被取締。
但埃爾多安并未消沉,他和一些舊黨同僚另起爐灶,很快創建了一個叫正義與發展黨的新黨派,該黨在2002年議會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2003年3月,埃爾多安被時任總統塞澤爾任命為總理并組閣。
2007年,埃爾多安成功連任總理,邁上了政治生涯的高峰。
國家實現經濟騰飛、對外強硬政策獲高人氣、迎合大眾的伊斯蘭主張等,是埃爾多安競選總統成功的重要法寶。
據統計,2003年—2013年間,土耳其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7%左右,人均GDP翻了兩番,從2500美元達到現在的1萬多美元,通貨膨脹率也從70%下降至10%以下。即使是在歐盟經濟一片慘淡的2013年,土耳其仍成功實現了4%的經濟增長。現在,土耳其已成為連接歐亞非三大洲最大的經濟體,在國際社會享有“新鉆”國家的美譽。
經濟增長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教育和醫療條件大大提高和改善,尤其讓窮人受益良多。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在土耳其采訪時曾與民眾交流,談到埃爾多安時他們都會點頭稱贊,認為他的執政真正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在土耳其民眾中流傳著一段埃爾多安和奧巴馬在聯合國的談話,頗能反映這位政治強人的性格。奧巴馬對埃爾多安說:“你在保護伊朗。”埃爾多安馬上反唇相譏:“你是以色列的律師,你在保護以色列。”埃爾多安還多次對美國說“不”,拒絕美國借道土耳其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
土耳其曾是以色列在伊斯蘭世界的重要盟友,但埃爾多安上臺后,土以關系開始惡化。在2009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當以色列總統佩雷斯為以色列對加沙動武辯護時,憤怒的埃爾多安不顧勸阻,當場拂袖而去。而在2010年5月,土耳其救援船“藍色馬爾馬拉”號遭到以色列武力攔截,土耳其隨即宣布將土以外交關系降至二秘規格,土以關系自此陷入低谷。
美國馬里蘭大學2010年在中東地區國家所做的調查顯示,埃爾多安已成為該地區最具人氣的政治家,甚至有人稱之為土耳其新“蘇丹”。2011年,埃爾多安當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就在埃爾多安距離任職期滿還有半年多的時候,遭遇了一場他執政10多年以來最大的政治風波。2013年12月17日凌晨,伊斯坦布爾警方在埃爾多安不知情的情況下,以涉嫌經濟腐敗為由突然逮捕了包括3名內閣部長的兒子、房地產商及銀行高管在內的近50人,一時間輿論嘩然。而后,案件涉及的3名部長被迫辭職,引發土耳其政壇地震。反對黨和抗議者矛頭直指埃爾多安政府,強烈要求他下臺。
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態,埃爾多安并沒慌亂,依然呈現出強硬態度。他一夜之間更換了10余名內閣成員,另一方面也解雇和調換了至少500名參與“反腐敗調查”的警察,其中包括伊斯坦布爾警察局局長等數十名警界高官。
埃爾多安成功應對這場危機,并取得勝選。德國電視一臺評論認為,不論是全國性反腐敗抗議浪潮,還是國際上對其專制的批評,都未能動搖埃爾多安的強勢地位。因為大多數選民認為,土耳其需要一個強勢總統,帶領民眾發展經濟,反對外來恐怖主義,埃爾多安是最適合的人選。
土耳其共和國自1923年建立以來,一直實行議會共和制,即由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最大黨領袖出任總理,掌握國家行政實權,而總統則是虛位國家元首。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任期7年,不能連任。2007年,土耳其全民公決通過憲法修正案,總統改為全民直選,任期變為5年,可連任一屆。按照規定,埃爾多安無法謀求總理的三連任,于是他將目光轉向了總統,打起了實權總統的算盤。埃爾多安曾多次表示,希望能擔任兩屆總統,在自己任上迎接2023年土耳其共和國建國百年。
有觀察家認為,埃爾多安可能將與現任總統居爾交換職位。此舉被看作復制了俄羅斯領導人普京和梅德韋杰夫交替任職的做法。
但也有分析認為,埃爾多安的“普京模式”或許面臨不少的挑戰。首先,預計最快也要到明年土耳其議會大選后才會提出修憲,而在這段時間內,埃爾多安既要讓出黨主席的領導權,又不再擁有總理權力,那么他還有多大實力就難以預料了。其次,現總統居爾出任總理后或許并不愿交權。因為此前他曾暗示稱,“我不認為‘普京—梅德韋杰夫模式’適合土耳其”。第三,“普京模式”或許將引起反對派的強烈不滿。埃爾多安的反對者認為他當選總統會加劇國內分化,將使土耳其越來越偏離“政教分離治國”原則。
但也有學者認為不應該拿土耳其與俄羅斯作比較。埃爾多安在擔任總理后期的表現看似有“權威主義”的傾向,但某種程度上來說反而是他本人的一種自信。他擔任土耳其領導人期間,積累了經濟治理的成功經驗,在政治領域結束了土耳其長期黨派林立、議會效率較低下的問題,不能簡單將其性格中的“魄力”與“專制”掛鉤。
當選總統,使得埃爾多安的聲望到達了頂點。不論“普京模式”是否在土耳其開啟,可以想見的是,埃爾多安這位“中東政治強人”,必定會在土耳其政壇尋求政治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