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銀成 田聿
上海合作組織“和平使命—2014”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于8月24日至29日在中國舉行。參演方包括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合組織成員國,總兵力達到7000人,規模超過歷次軍演。
然而,這次最引人關注的不是各國選派的精兵強將,也不是各式先進武器裝備,而是舉行此次軍演的地方——神秘的朱日和。這個亞洲最大、也是解放軍最先進的陸空軍事訓練基地,可與美國的“國家訓練中心”媲美,被稱為東方的“歐文堡”。
8月17日下午5點半,環球人物雜志記者從內蒙古二連浩特市機場乘汽車向朱日和訓練基地進發。
朱日和位于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和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境內,占地1066平方公里。這里地形復雜,分布著哈爾德勒山地、都新草原、烏登草原、察汗敖包丘陵、杭蓋登吉丘陵等,由沙漠、草原、山地、溝壑等組成,具有獨特的排兵布陣優勢。
看得出,這是一處絕佳的戰場。的確,整整800年前,成吉思汗的鐵騎由此揚鞭遠征,橫掃亞歐;300多年前,康熙皇帝御駕親征,經此征討準噶爾叛軍。如今,這片廣袤的古戰場崛起為一座現代化的軍事訓練基地。
高速公路兩旁的碧樹綠草在眼前疾速閃過,遠處茫茫蕩蕩的草原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忽然,一個有上百匹駿馬的馬群、一片幾百只綿羊的羊群接連闖入視野,令人頓時想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句。
3個小時后,汽車開到訓練基地門前。走進大門,迎面就看到一座10多米高的平臺,上面停放著一輛我國自行研制的99式新型坦克。它昂首挺立、威風凜凜地注視著進出基地的人流和車流。
幾乎就在記者到達的同時,哈薩克斯坦一架圖—134運輸機抵達朱日和軍用機場。哈方副總參謀長久謝克葉夫率領導演部及相關人員30多人抵達訓練基地。至此,參加“和平使命—2014”上合組織成員國聯合反恐軍事演習的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等4國外方參演部隊已全部集結完畢。
此次演習分為兩個階段:8月24日至28日為聯合反恐軍事演習戰役準備階段,8月29日為聯合反恐軍事演習戰役實施階段。演習開始前,外方參演部隊將和中方參演部隊進行3次實兵合練。參演外方部隊總兵力約2200人,包括步兵、航空兵、空降兵和特種兵等,參演裝備包括戰斗機、運輸機、直升機以及多型坦克、步戰車和火炮等。
朱日和曾是一個神秘的地方,當年在報紙上連名字都不會提,僅以“華北某訓練場”代替,外軍也只能在偵察衛星圖片上,目睹它的風采。近幾年,隨著我軍與外國軍事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這里才慢慢地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兩年前,記者第一次來朱日和采訪時,就被它的恢宏氣勢征服了。站在察汗敖包山上,俯瞰這片廣袤的訓練場,聽朱日和訓練基地高級工程師、全軍訓練基地建設專家組組長張冀湘講它的傳奇故事。
20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個簡單的裝甲兵訓練場。1997年7月,中央軍委為適應未來戰爭需要,決定將訓練場擴編為陸空合同戰術訓練基地。1998年初,時任北京軍區通信部指揮自動化處長的張冀湘,被任命為朱日和訓練基地副司令員,負責基地的信息化建設。
當時,基地的信息化可謂是一窮二白。巨大的現實差距,促使張冀湘只能快馬加鞭地建設。
歷經10個月的苦戰,一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計算機網絡為平臺,集導調監控、戰場仿真、輔助評估、綜合保障、基地管理“五大系統”于一體,著眼未來預留拓展空間的高技術體系,正式啟動運行。7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評價稱:“該系統屬軍內首創,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性能達到了國際同類信息系統先進水平。”
朱日和基地建成后,主要擔負的任務是組織師、旅、團級部隊完成合作戰術演練,協同裝甲兵和其他兵種進行技術、戰術訓練,可容納5個整編師同時進行實兵演習,并為陸軍裝備的各種武器進行實彈、實爆作業和航空兵實施對地面部隊攻擊演練提供保障。
在基地的導調中心,記者見到的中國最大信息化戰場,果然氣象萬千:密如蛛網的“電磁叢林”、奔騰不息的“數據江河”、“從子彈到導彈”的靶標戰術設計、扣人心弦的實兵模擬交戰。數字化導調大廳內,在一面國內最大LED顯示屏上,演兵現場影像、交戰三維動畫、戰斗力指數曲線、裝備和人員損傷統計等各類信息一目了然。
2005年9月27日,“北劍—2005”軍事演習在朱日和舉行,中國國防部邀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等24國40多名軍事觀察員前來觀摩演習。這是建國以來解放軍邀請觀摩國家最多、對外展示規模最大、開放透明程度最高的一次涉外觀摩演習,朱日和也因此受到外軍的強烈關注。也就是從那時起,有人將朱日和稱作“東方歐文堡”。
記者曾問張冀湘:“朱日和,在蒙語里是什么意思?”他指了指心口說:“心臟。”如今,朱日和又匯聚了中、俄、哈、吉、塔等國數千精兵在此進行反恐聯合軍演,這里又何嘗不是“心臟”呢?
走進基地深處,記者看到智能化混合雷場、染毒地段以及塹壕暗堡等工事星羅棋布,城市作戰、特種作戰陣地犬牙交錯,仿佛進入了一個真正的現代化戰場。
朱日和的魅力,就在于它是我軍首個“復雜電磁環境應用系統”和唯一“聯合作戰實驗場”,正引領軍隊加快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
所謂“復雜電磁環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作戰時空內,人為電磁發射和多種電磁現象的總合。構成復雜電磁環境的主要因素有敵、我雙方的電子對抗,各種武器裝備所釋放的高強度、多頻譜的電磁波等。現代的信息化戰爭多是從電磁場拉開序幕,實施電子干擾是奪取電磁戰勝利的基本手段。而“聯合作戰實驗場”則是指,該訓練基地可以組織信息化條件下陸空聯合、新型作戰力量聯合的作戰實驗。
近年來,朱日和訓練基地已先后導調、保障了上百場陸空聯合戰術兵團實兵和網上對抗演習;上千名軍師旅指揮員率近百個師旅數十萬名官兵,在這里輪番鏖戰,創新了上千個訓法戰法。
我軍第一支專業化模擬藍軍部隊即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誕生。前不久,來自南京、廣州、濟南、沈陽、成都和蘭州六大軍區的各一支陸軍合成旅在朱日和展開代號為“跨越—2014”系列演習,這是解放軍首次組織的多支部隊跨區機動演習。在這次演習中,藍軍充當了“磨刀石”的角色﹐表現不俗。當時,朱日和基地及其藍軍部隊,為各軍兵種進行聯合戰役和合同戰術訓練,提供了全時空的舞臺和強勁的戰場對手。
據一位親臨朱日和觀摩此次演習的美軍高級軍官評價,朱日和訓練基地完全可以和美國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相提并論。
美軍現有各種訓練基地100余處,每年可為美軍輪訓25萬余人。其中,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是輪訓美陸軍重型師、旅和營級部隊的主要基地,每年輪訓10個月,每個月都要組織1個師級或旅級規模的演習,每次演習全天候晝夜連續實施28天,每年可輪訓陸軍14個重型師或旅,共約42個營。
在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美軍特別強調訓練環境與戰場的一致性。他們認為:“只有在戰斗訓練中心,士兵和指揮官才能體驗各級部隊協同作戰的逼真性和環境的艱苦性。”在這里,訓練場上的情況幾乎與實戰一樣。受訓部隊從下飛機那一刻起,就進入了“戰場”,完全沒有適應環境的時間。反方部隊往往會在他們立足未穩之時發起攻擊,或利用他們不熟悉地形而將其誘入伏擊圈。陣地上戒備森嚴,到處是全副武裝的崗哨、密布的鐵絲網、各種塹壕以及架在沙袋上的機槍。訓練中的一切都以實戰標準進行。
在歐文堡這個“準戰場”上有一支遐邇聞名的假想敵部隊。這支部隊從外觀到作戰都曾完全模擬過蘇軍摩步團的全部特征,著蘇軍軍服,操蘇制武器裝備,駕駛蘇軍樣式的車輛,訓練中按照蘇軍的作戰思想和戰略戰術與美軍對抗,甚至按蘇軍起床號作息,吃俄羅斯早餐等等。在擔任“假想敵”的幾年中,這支部隊取勝率超過90%。
英國軍隊最大的訓練基地是普格瓦綜合訓練基地。這個基地編有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假想敵部隊,基地配備了現代化的電子、光學對抗訓練系統,輪訓部隊可以與假想敵部隊進行地面攻防作戰和電子對抗演練。
北海訓練基地是英國空軍進行對抗訓練的主要場所,這個基地擁有4個對抗演習場,指定有專門的“藍軍”部隊,配備了先進的“空戰情況分析與評估系統”,輪訓部隊可以在這里進行電子對抗、低空與中空作戰對抗、對地攻擊等多種課目的對抗訓練。
俄羅斯最大的訓練基地是阿舒盧克訓練場,其正式名稱叫“第42防空兵戰斗訓練中心”,成立于1960年5月,由蘇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組建。蘇聯時期,華約組織及其他國家曾多次在這里舉行大規模聯合演習。阿舒盧克訓練場原本跨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兩個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后,哈薩克斯坦方面將本國訓練場部分收回,不再供俄軍使用。為保障試驗與射擊安全,俄政府將訓練場面積擴大到2萬公頃。阿舒盧克訓練場經常用來進行俄羅斯和獨聯體集體安全組織的大演習。除了提供演習,阿舒盧克訓練場還擔負了先進武器試驗和廢舊彈藥銷毀等任務。
德國軍隊目前擁有陸軍模擬作戰演習基地、坦克模擬訓練基地等。陸軍模擬作戰演習基地內配備有先進的計算機模擬系統和訓練監視評估系統,能夠模擬顯示各種輕武器、火炮、坦克、飛機的打擊效果,演練地面作戰、反空襲作戰、電子戰和信息戰等多種作戰模式,可以進行從營到軍一級的戰役戰術模擬演習;坦克模擬訓練基地內配有坦克乘員駕駛和射擊模擬系統、戰術模擬系統等,不僅可以培訓單個坦克乘員,而且還可以進行坦克部隊的戰術演習。
此外,日本、印度、奧地利等國家的軍隊,也都建立了成體系的訓練基地,這些國家軍隊的基地化訓練已經常態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