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梅
【摘要】本文從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的現狀入手,結合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及社會對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的需求,就課程教學進行重新定位,改革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手法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改革
眾所周知,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基礎必修課程,旨在為社會提供具有較高專業技能及素質的綜合型人才。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漸漸顯露出不足,改革勢在必行。
一、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是中職校計算機網絡專業的主干課程,同時也是對學生專業素質及能力進行培養的重點課程,但是從目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的現狀來看,效果不太理想。
1、重視程度不足
從中職校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現階段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亟待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其主要宗旨在于將學生培養成為基礎知識扎實、應用能力強的綜合型專業技能人才。但就現階段的教學實際來說,學生對自身的定位并不明確,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教材更新滯后
隨著計算機互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網絡新技術日新月異,并且逐漸融入到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就中職校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材內容來說,雖然基礎技術層面的內容較為完善,如數據通信基礎知識的介紹、網絡體系結構的分層以及局域網組網技術等,但是一些新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不斷涌現,例如云計算、物聯網、Windows7系統的普及等,相對而言,教材和教學大綱的更新滯后。
3、教學手法單一
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是一項注重實踐的課程,但是在基礎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理論教學,如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與分類,網絡體系結構的介紹以及各種網絡軟硬件的認識等,在枯燥的理論教學中,難以激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多數使用單一的步驟演示,學生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強。
結合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現狀,我們可以看到,對課程教學進行重新定位,改革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手法,是目前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面臨的必然選擇。
二、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
根據上文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筆者結合該課程標準、時代發展趨勢和社會對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的需求等方面提出以下三項具體措施。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新進行課程定位
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旨在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扎實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及應用能力的綜合型人才,這一標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被人們空泛的解讀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及學生所處環境的不同而引起的思想觀念的變化,都對這一標準發起了質疑:什么程度才算是扎實掌握了技術基礎,怎么樣的應用水平才算高,綜合型人才具體指什么等等問題成為中職校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改革關注的重點。針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開展的現狀,結合時代發展背景,要想提高現階段教學質量和效果,改革的第一步需要對課程重新定位:首先,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應結合社會和時代的發展,了解目前相關行業、企業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明確必備基礎知識的范圍,讓學生在吸取知識的過程中,分清輕重緩急;其次,在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明確今后自身的定位,比如是硬件維護還是網站建設與管理方向,或是技術服務方向等,只有在學生對自身發展方向有所認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激發他們對課程教學的無限興趣;最后,還應明確“綜合”發展的實際含義。新時期綜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專業知識水準、具備較高行業素質、具有運用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相應的,新時期背景下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宗旨中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扎實網絡技術基礎的綜合型人才”也應從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入手,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術的基礎上,貫穿素質及能力教育。
2、以發展學生職業能力為基準,合理設計教材
教材是課程教學的基本要素,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于教材設計是否合理。從現階段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材設計來看,雖然基礎知識環節較為全面,但是對時代發展過程中許多新技術的更新滯后,不利于學生掌握業界的發展現實,導致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往往與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相脫節;從學生角度來說,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多,效率不斷提高,教材對他們的吸引程度直線下滑。基于此,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改革的有效進行還應著手于教材的設計,明確課程對人才的培養方向和技能目標,熟悉相關行業的發展動態與趨勢,及時將新的網絡技術或案例加入到相應的技術變革中去,結合中職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抓取當下行業中一些敏感、高頻的概念或大家關注的技術焦點進行深度的剖析,正確引導學生了解新技術背后的專業內涵,進一步樹立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進而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
3、充分利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手法
除了課程定位以及改革教材內容之外,還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對教學手法進行創新。在以往的教學中,針對概念性的知識及內容,一般采用的都是理論傳授法,例如就 “OSI參考模型的分層”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來說,教師通常會對OSI模型各層的基本內容進行詳盡的介紹,但也僅停留在抽象的“介紹”層面,學生很難在大腦里形成立體的認識。基于此,建議今后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豐富有趣的課件來吸引學生,讓學生能主動接受知識;采用微課的方式對教學中重點、難點或疑點內容進行突破;通過實物展示、仿真模擬、實驗操作等方式,強化所學的理論知識;教師需要不斷跟蹤網絡技術發展最新動態,結合中職生的學習特點,及時將新技術引入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立體的講解;教師可以靈活采用多種新的教學方法,如情境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技能考核進行教學,實現學生階梯式地發展。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中職生就業前的職業準備教育,衡量中職生職業水平的標準應該是畢業生能否滿足用人單位需要的能力。但實際情況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培養出來的中職畢業生往往沒有經過專業的職業培訓,存在沒有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缺乏網絡技術的實踐知識和職業技能,不能勝任所擔負的工作等種種問題。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改革任重道遠,需要教師不斷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不斷致力于培養社會需求的較高職業素質、較強實踐能力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讓學生畢業后就能較快的適應相關行業的工作。
參考文獻
[1]譚杰. 論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改革的“三新”[J]. 中小學電教(下),2012,10:44
[2]韋柬. 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思考[J]. 課程教育研究,2013,11:157
[3]陳志萍. 中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優化分析[J].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9:263+265
[4]倪中華. 基于職業能力的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J]. 快樂閱讀,2012,07:11
[5]房志欣. 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職計算機網絡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 天津大學,2010
[6]曾偉. 系統理論指導下的中職實踐教學系統的構建與研究[D].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