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23.6
摘 要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醫藥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抗結核藥物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臨床抗結核治療過程中多藥并用是較為常見的現象,聯合應用多種藥物治療既有可能發揮其協同作用,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又有可能產生拮抗作用,引發藥物不良反應。同時,在抗結核治療時應采取措施預防食物中毒或食物過敏,避免食用影響抗結核藥物療效和引發嚴重不良反應的食物。本文對結核內科常用藥物的合理應用及飲食管理方法進行了探討,旨在為提高結核病的治療效果和抗結核治療的安全性提供臨床依據。
關鍵詞 結核內科;藥物;合理應用;飲食管理
Reasonable application and diet management of commonly used drugs of internal medicine-tuberculosis
Zhang Jianming
The Tuberculosis Dispensary of Zoucheng City,Shandong 273500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ti-tuberculosis drugs research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More medicine using simultaneously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Combined use of a variety of drugs not only may play a synergistic effect and acquire good therapeutic effect,but also may produce antagonism and cause adverse drug reactions.At the same time,when we take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measures,it should be taken measures to prevent food poisoning or food allergies to avoid the food that affects anti-tuberculosis drug curative effect and causes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This text explore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s and the methods of diet management of commonly used drugs of internal medicine-tuberculosis,It aims at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uberculosis and providing clinical evidence for the safety of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Key words Internal Medicine-Tuberculosis;Medicine;Reasonable application;Diet management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結核桿菌所引起,臨床上以肺結核最為常見。我國的結核病疫情十分嚴重,現有活動性結核患者及傳染性結核患者的總數在全球范圍內僅次于印度,高居世界第二位[1]。該病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如不及時給予治療會導致嚴重后果。目前,結核內科常使用多種藥物對結核病強化階段的患者進行治療,通常聯用的藥物在4種以上,治療時間多為6個月~2年,部分患者的持續治療時間更長[2]。在多藥聯用的情況下會導致藥效發生變化或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同時受疾病的影響,患者需食用含豐富營養的食品,這也有可能影響藥物的吸收利用或產生不良反應。
結核內科常用藥物的相互作用
目前,聯合用藥是提高結核病治療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結核病的基本治療原則之一[3]。不同結核藥物其抗菌機制、分布代謝和能發揮作用的最佳環境也存在著區別,這是聯合多藥進行抗結核治療可取得協同作用的主要原因。現就幾種常用藥物的相互作用進行簡略介紹。
異煙肼(INH)、吡嗪酰胺(PZA)分別與利福平(REP)合用時的相互作用:在結核病患者的短期化療中常常會使用INH與REP進行治療,兩種藥物聯用時可顯著增強抗菌作用,協同效應較為明顯。其中REP是一種酶誘導劑,可促進INH代謝,導致大量的乙酰異煙肼生成,水解為單乙酰肼后可與肝組織大分子相結合,進而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損害。該藥在服用的最初幾天內可導致患者的血清氨基轉移酶水平升高,出現黃疸或肝腫大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此外,REP還可導致血小板減少、過敏或急性腎衰竭等不良反應,與異煙肼聯用時還會導致肝毒性加劇。而INH與人體內的吡哆醛反應后可生成腙并排出體外,進而導致吡哆醛的利用率降低,大劑量服用時可引發失眠、眩暈等中樞神經性反應[4]。因此,大量使用INH治療的結核病患者可每日服用20~30 mg的吡哆醛[5],以進行補充。PZA除可對肝臟產生毒性外還會引發胃腸不適、關節疼痛等臨床反應,該藥的代謝產物吡嗪酸可導致尿酸濃度升高。合用PZA與REP治療會對患者的肝功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可減少前者的關節痛等不良反應,究其原因可能與REP能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作用進而實現對血清尿酸濃度的有效控制有關。
乙胺丁醇(EMB)與PZA合用、氨基水楊酸鈉(PAS)與INH或REP合用的相互作用:EMB與PZA合用時可引發關節痛,增加該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其中EMB可導致高尿酸血癥。合用PAS與INH時可降低INH乙酰化速度,使其血濃度隨之升高,除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之外,還能延緩結核菌對后者產生耐藥性的進度。PAS制劑可對腸粘膜的吸收機能造成損傷,進而對REP的有效吸收產生影響,導致患者的療效不佳,臨床上應盡量避免同時口服使用上述兩種藥物,如必須使用時應將時間間隔控制在8小時以上。
其他常用藥物
INH與其他常用藥物的相互作用:含鋁的抗酸劑與緩瀉劑、皮質類固醇類藥物均可降低INH的藥效,其中前者還會影響EMB在胃腸道內的吸收。因此,應避免同時服用INH和胃腸道局部作用藥,確需使用該藥時應保證間隔時間>2小時。將酒精、麻醉藥、止痛藥和鎮靜催眠藥與INH類藥物合用時,可增加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毒性,引發一系列神經系統癥狀,導致患者的行為和協調能力發生改變。因此,為確保治療安全,術前1周應停止使用IHN,避免其與麻醉藥發生相互作用,停用3周后可恢復使用該藥物。卡馬西平與INH同用時不僅可增加肝毒性,還可增強中樞抑制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更多的毒性,苯妥英鈉與INH同用時可抑制自身的代謝性生物轉化,進而因血藥濃度過高引發不良反應。此外,合用INH與中樞興奮劑時可增加患者發生抽搐的可能性,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同用時可降低INH的有效性。
REP與其他常用藥物的相互作用:REP可對肝微粒體酶產生誘導作用,還能干擾藥物代謝,加速藥物排泄,促使雌激素加快分解,降低抗凝藥、避孕藥、鎮痛藥、部分降糖藥、皮質類固醇等藥物的效價,對上述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因此,REP與以上藥物同時使用時應密切監測患者的癥狀及體征,根據具體情況適時調整藥物的使用劑量。REP與免疫抑制劑同用時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臨床上應謹慎使用;REP與酮康唑等藥物同用時會降低二者的血藥濃度及效能,臨床上使用上述藥物時應保持一定的時間間隔,其中與酮康唑合用時應間隔>12小時。
抗結核藥物與其他常用藥物慶大霉素、鏈霉素等常用結核藥物與先鋒類藥物同用時會增加對神經系統的毒性,其中合用鏈霉素、麻醉劑與阻滯劑時,發生呼吸肌阻滯的危險性也隨之增加。
用藥中的飲食管理
結核病患者需要及時補充高蛋白、高脂肪等含豐富營養的食品,但在治療過程中受抗結核藥物與飲食的相互影響,易導致患者出現食物中毒或過敏。而不同種類的食物對抗結核藥物的影響不一樣,輕者抑制藥物的吸收利用,重者可引發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結核內科醫生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實施必要的飲食管理,這是其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6]。
INH類抗結核藥物與食物:對于結核病患者來說,服用INH類抗結核藥物之后往往會導致體內的單胺氧化酶缺乏,進而降低胺類物質氧化能力。金槍魚、馬條魚等無鱗魚類、某些淡水魚和放置時間過長的海魚由于組織胺含量較高,與INH類抗結核藥物同時食用時可導致組織胺過剩,進而引發毒性或過敏反應。INH類藥物不可與含酪胺的葡萄酒同時服用,否則會發生胺中毒或出現高血壓危象;此外,由于乳糖可有效阻礙INH類藥物的吸收,影響其藥效,不宜與含乳糖的食物同用。
REP等其他抗結核藥物與食物:有實驗發現,服用REP時進食牛奶可導致藥物吸收緩慢,而單獨使用REP時血中藥物濃度可在1小時內達到高峰。因此,為提高REP類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嚴禁同時飲用牛奶。在抗結核治療中不宜食用茄子,否則有可能發生一系列過敏反應;酗酒可加重INH、REP等抗結核藥物的毒性作用,導致出現惡心嘔吐、心律不齊、高血壓危象或肝損害加劇等不良反應,因此在治療期間嚴禁飲酒。
綜上所述,在結核病的治療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和掌握抗結核常用藥物之間、抗結核常用藥物與其他藥物之間、所用藥物與飲食之間的關系,做到合理應用藥物,加強飲食管理,力求在獲得最好療效的同時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保證用藥的安全和使用效果。
參考文獻
[1] 閆英.40例結核病患者抗結核治療致不良反應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88-89.
[2] 楊茂竹.臨床常用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J].大家健康,2014,8(7):136.
[3] 苗曉梅.結核內科常用藥物的合理應用及飲食管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9):766-767.
[4] 吳凱.臨床常用抗結核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J].中外健康文摘,2013(37):155.
[5] 李金玲.結核患者護理的見解與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99.
[6] 朱依諄.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