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巧芳
河北省藁城市第四中學
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蘇巧芳
河北省藁城市第四中學
發展需要創新,創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厚重的文化積累以及文化底蘊。而簡單地對文學知識點進行背誦,簡單記憶與背誦名文、名篇以及名家的作品,而不加思考和分析,不加獨立創新思維,學生很難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會到創新的樂趣,很難塑造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的文學素養也很難真正提高。高中語文課程的要求無外乎對詩詞名篇的記憶背誦,語法、生詞、句意的理解上,但是學生更深層次的文學素養、審美情趣、人文修養和對人文知識的理解與創造的要求卻鮮見。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創新
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雖不能奢望每一位學生都成為非凡的創造者,但我們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創造才能。從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角度來看,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嘗試。
教師創新教育理論水平的高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形成至關重要。我認為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
1.具有前瞻性的理論素養。
首先要有全面、系統的理論素養。如心理學、教育學、哲學等基本理論,文章學、閱讀學等專業理論。這些不僅可以為我們的教學提供“肥沃的土壤”,而且還可以為我們打開“嶄新的視野”。其次,要有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特別是現代高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教育媒體的巨大變化,教育改革引入了新的工具,可以多方面調動學生的感知器官,如投影教學、廣播錄音教學、多媒體教學,教師就應該善于從理論中獲取新知,補充能量,并且通過內部消化,運用到創新教育的實踐中去。最后,還應不斷摸索合乎校情、學情、教情的理論,這樣才能做到因校擇教、因材施教、因人用教。有了這些理論素養,我們可以明確創新教育的指導方針,可以運用創新教育的教學方式,可以高屋建瓴,居高臨下,應用科學原理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知、意,實現學生思維的創新和能力的發展。在創新教育的形勢下,我認為,教師應用鉆研的精神去掌握理論,用務實的精神去應用理論,用科學的精神去發展、創造理論。
2.具有不斷創新的教學理念。
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培養創新精神,努力尋求教學過程中一切有創新價值的因素,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力求新的突破。古希臘哲人普魯塔戈曾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而教師作為點燃學生頭腦這一火把的人,應當適應創新教育的要求,擺正教師、學生在課堂中的位置,給學生以最大的思維空間,積極開發學生的創造個性,引導學生的思維創新,使學生“自奮其力”,達到“自致其知”,使其樂學。
(1)語文教師自身要具備創新精神。首先要充分調動教師的創新積極性,掌握更具有創新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追求更高的教學境界;
(2)切實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生視為獨創性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民主自由權利,積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3)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應建立一種互相交流的融洽關系,以相互探討和共同學習的方式設計課堂教學,實現由“教”向“學”的轉變。
1.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以需要為核心,以興趣、情感等為內容的心理動因。因此。語文教學中要通過優秀的教學設計來展示語文的魅力,引導學生在既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激發學生學習、探索和創造的興趣。
2.加強開放式教學。
開放式的教學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促進學生思維的變通性與創造性。教師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經歷有關的實踐活動上,這就要求教學設計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為大多語文生所接受;既要隱含“創新”因素,又要留有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充分施展他們聰明才智的余地。
3.提倡質疑問難,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一種善于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寶貴品質。在課堂教學中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種。
由于人格因素對一個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甚至決定性作用。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推動學生的強大內驅力,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創造性學習,創造性學習對自己的現實學習及未來發展的價值。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盡可能地為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供能激起新異感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去嘗試創造性地學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從中體會由此帶來的成功的喜悅。這樣,一旦學生自己選擇了學習方式,并負責地參與創造性學習的過程之中,也就會水到渠成,達到促進學習的目的。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變課堂為學堂,以學生為主體,一切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中心,還學生學習主人之地位。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負面影響,我們許多教師總是津津樂道于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述。教師單方面只管把知識講下來,卻不管聽講者的接受效果如何,有的老師甚至認為,我把該講的內容講到了,至于你學沒學到,那就不關我的事了。這種認識,不光是教法問題,更是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觀念的問題。創造性的腦力勞動習慣的養成,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雙邊互動,才能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