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維佳
游戲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譚維佳
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特殊教育學校
本文主要闡述在特殊教育學校如何進行語文教學的問題。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先天或后天地被命運捉弄,或肢殘或智殘,有著正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和無奈。他們更需要父母和社會的關愛,更需要被接納,他們在屬于自己的特殊環境中過著特殊的生活。作為一名從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我比從事正常兒童教學的教師來說,更多了一份教育的感慨。我無悔選擇了這樣的一個職業,我要好好地工作,認真地工作,加倍地愛護這群可憐的孩子。我相信:上帝為他們關上了一扇門,必定會為他們打開一扇窗。
特殊教育;游戲教學;興趣培養
作為一名特教校的語文老師,每天跨進校園、走進教室,我都會在心里默念一遍:我用全心地愛迎接今天。因為我從事的是一份愛的教育。面對眼前這些不幸的孩子們,我有什么理由不盡力把他們教好。怎樣才能教好這些孩子,讓他們安靜的內心世界也在這無彩斑斕的世界里泛起一層漣漪。在課堂上我常會心酸,強大的內心面對他們時我頓時會脆弱起來。教學中我努力尋找更適合于他們的方法,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我覺得游戲教學法的效果比較明顯。現將其具體做法與同仁分享。
游戲是孩子們的“工作”。游戲里面蘊藏著很多很多這種東西。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融入游戲的成分就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習的協作、學習的規范、學習的能力。游戲化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低年級學生識字,學的快,忘得也快。通過實踐,我發現在通過做一些小游戲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掌握生字、短句,并能有效地防止生字回生的現象。
1.所有學生參與。
教學中以生為本,學生是游戲的主體,讓每個學生理解并掌握游戲規則,并熱情參與到其中,多多的鼓勵學生,設計層次不同的游戲,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在課堂當中有事可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游戲時不僅要讓學生參與到游戲當中,還要他們喜歡這個游戲,并在游戲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學習《對不起》一課時,我通過讓學生自己思考在什么情況下應該說“對不起”,然后再和同伴到前面來演一演,積極的鼓勵學生行動起來,扮演不同的角色,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其中,更易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育學家皮亞杰曾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
心理學研究認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以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能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于學習活動;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并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實際的內部動力。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只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主動地進行學習、探究。尤其是特教校低年級的學生思維直觀具體,概括水平低。針對這樣的特點,可用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應運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老師同學》一課時,教學識字“友”,在開小火車讀字音的時候,通過教師問:“火車火車在哪里?”來調動學生讓自己當火車頭第一個開始讀努力表現的積極性,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分別運用了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智力落后學生由于智力上的缺陷使得他們在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情感、意興趣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的運用游戲可以補償智障學生的各個能力方面的缺陷。在“小小郵遞員”游戲中,讓學得最認真的學生當郵遞員,把生字卡片當成信送到同學的手中,然后請拿到信的小朋友逐個上臺來讀手上的字,并分析字形。這種游戲彌補了智力落后學生識記緩慢,保持不牢固,遺忘速度快的缺陷。
根據智力落后學生的認知范圍狹窄,感知的速度緩慢,信息量小的特點,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盡量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來增加學生對身邊事物的了解,拓展他們的日常知識。在學習《蘿卜青菜》這一課時,我帶去了一顆蘿卜和兩顆青菜,讓他們認識,并讓他們說說蘿卜和青菜的形狀,并把蘿卜洗好節成片讓學生嘗一嘗它的味道,告訴學生蘿卜可以生吃,但是青菜不能生吃。同時讓學生去認一認其它蔬菜,增加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并能夠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
我們教育學生的目的就是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生活。教學的過程中我設計了動手做的游戲,讓學生不斷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上衣拉鏈》這一課,我準備了穿衣板,讓學生在認識了上衣和拉鏈的同時,自己動手來紐紐扣、拉拉鏈,從而鍛煉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教學中豐富多彩的游戲能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興趣,游戲讓他們注意力更持久,消除了學生的厭學情緒,學習興趣性更高,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就能學到知識。總之,游戲教學法在特教校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有著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和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