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來
小學數學教學“授漁”最重要
張春來
河北省衡水市濱湖新區彭杜鄉西張小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貫徹素質教育的教學觀點,其關鍵是培養學生方法的能力,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過多地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將基本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無心著力進行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我認為應當有針對性的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授漁”的基本點上出發,提出正確有效的解決方法。
(一)過于單一的教學模式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上很多教師還是一直是講解為主,把學生當作被動的接受者,實際上就是“注入式”教學。課堂教學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教案程序為中心而進行教學工作。講授新課喜歡“開門見山”,師生互動也是簡單的教師問、學生答的方式,一些教師只關注到少數“主角”和教師配合共同演繹“教案劇”,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發散思維,拓寬數學教學的意義具有極大的阻礙作用。這也正是為什么許多小學成績優異學生在以后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時,逐步不能適應素質教育所要求的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思考問題的原因所在。
(二)夸大多媒體教學的作用
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越來越多。運用多媒體可以擴大教學容量,增強直觀性,因而,可以它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好的多媒體的確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然而有的教師卻誤解了多媒體的作用,一堂課上頻繁運用各種媒體,弄得學生眼花繚亂,自己疲憊不堪。其實,多媒體只是用來輔助教學的,如果在課上占了“主角”,效果反而會事倍功半。課堂教學中老師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實例的,有時候只需要一塊小黑板就可以達到目的,再用多媒體就是多余了。
(三)對數學“美”的忽視和曲解
數學是一門以嚴謹、抽象著稱的學科,它的定律、概念、公式等都要求簡潔、明了、準確,在許多數學的精煉描述中都蘊含了豐富的內涵。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更是一門充滿對稱美,藝術美,人文美和哲學思想的學科。而許多教師卻忽視了數學的“美”,將數學課堂教學僅僅理解為向學生講授原理、公式的過程,認為學生理解了、會做了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小學生由于特有的年齡特點,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大多感覺枯燥無味。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他們根本感覺不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更別提發現數學的“美”了。
(四)學生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不能正確理解合作學習的要旨,很多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只是流于形式,表現在:時間上沒有保證,一個問題給學生討論,學生才開始說就被打住,根本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問題不分難易,有些根本不需要討論的很容易的問題也被拿來討論,浪費時間;交流缺乏平等,所謂的合作學習,變成了幾個優等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大多數學生成了看客。
形成以上這些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忽略了方法的教授,使得一切改革的措施都沒有深入的解決實際中的核心問題,沒有抓住“授漁”的重點。
(一)教學中巧用情境,讓課堂生動起來的同時,讓學生切實感受“授漁”的方法教學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創設各種情境,拓寬學生學習數學的渠道和途徑。好的教學情境能引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適時、適地安排相應的實踐內容,使活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思考性、可操作性。在新課引入時,依據教學內容創設制造懸念,來誘發學生想揭密的問題意識。
(二)堅持創新性教學,是堅持“授漁之道”的前提與基礎
很多從事小學教育多年的老教師,普遍反映,談到“創新”時“江郎才盡”。不可否認,很多教師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上絞盡腦汁,在情境的創設上愈加復雜,但卻在數學教學的實質性創新上無法深入挖掘。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如何進行創新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原則。只有改革數學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不斷探索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體差異,才能實現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探究性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只有當認識主體意識到是其自身在影響和決定學習成敗的時候,主動建構才有可能實現。總言之,創新雖是教學過程的創新,但更是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過程。
(三)注重合作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突破思維的困境提供保障
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數學交流主要表現在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意識。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通常采用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進行。教師首先提供讓學生積極參與的寬松環境,讓每個學生有效地參與。同時,也為學生創設一個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勵學生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因此,在實踐活動中應關注學生間的人際交流、觀點交鋒及智慧的碰撞,為學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識打基礎。新教材中的實踐活動課,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合作與交流的機會,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課著力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協調能力。
(四)鼓勵學生講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邏輯
在課堂或者課余,多多鼓勵學生進行講題,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可以小組內討論,也可以小組之間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勇于想象,只要是與所討論的題目有關,可以不限制其講題的方式和所引用的材料,并對敢于說出自己想法的學生進行語言鼓勵,不論其發言質量的好壞或者結果的對錯。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使其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更好的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系統統一的體系,以便于在此基礎上進行更高的攀登。